分享

“书痴”司马光

 文锦书屋susped 2022-02-06
       一说到司马光,人们即想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想到了他所写的《资治通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爱读书、爱藏书,其实,司马光十分爱书,有着“书痴”的雅称。

       历史上许多书痴买书,达到了“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的程度。司马光也是如此。他平日里为购书节衣缩食,为购书穷困潦倒,甚至为购书于生死不顾。

       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光出生,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6岁时,其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受其父亲的影响,司马光从小就爱读书,爱收藏书,也正是由于爱书、勤思的缘故,为他以后撰写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宋仁宗时,司马光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非常爱惜书籍,生平最爱读史,家藏文史书籍一万多册,也保存得完好无损,这也和他爱护书籍分不开。他每当开卷阅读之前,先检查桌面是否干净,再铺上桌布,然后端端正正地展卷阅读。他比有时也不坐着看书,而是在屋子里来回边走动边看书。这时虽不靠桌,但他用左手拿着一块特别的四方木板承书,而不是直接用手拿书,以防汗渍把书弄脏。每看完一页,然后侧起右手的大拇指轻轻抵起页缘,再用食指帮着挟翻过来,以免将书页揉皱损坏。他曾经教育他的儿子说:“贾竖藏货贝,儒家唯此耳。”意思是说“商人的宝藏是货物,我们读书人的财产便只有这些书籍了,所以应该珍惜。”这跟我们现代人即使手上有油污也拿起书就翻,甚至借用公家图书馆的书和朋友的书,也随意折页或者打上记号,是相差很远的。由此可见,司马光对书的爱惜程度,达到了多高的境界。

       司马光喜欢读书藏书,自然并不是“为读书而读书”的人,他心中有大计。其编写《通鉴》的目的是为了“资治”,这一点很明确。他读书藏书的举止还影响到了其身边的人,如得力助手刘恕受司马光的影响,也喜欢读书藏书,成为一位读书人和藏书家。出于工作的需要,司马光常委托刘恕,他经常走几百里路访问藏书家,阅读抄写,从中收获不少。

       司马光读书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他要阅读哪一本书,都是逐字逐句认真地阅读。不把这本书读完,他是决不会去读第二本书的,决不见异思迁的。这样他读书既多,也读得进去。我们知道宋英宗至宋神宗时由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共二百九十四卷,又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文繁义博,体大思精,采用杂史多至三百二十余种,材料翔实,和司马光平时既爱书藏书,博览群书,又认真阅读众史,充分吸取了各家的精华密不可分的。

       当然,司马光的博学是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会像司马光那样,成为政治家或者是大学者,但司马光爱书、藏书,博学勤思,有所作为的品德,的确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