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换位思维”的通俗阐述

 张勰 2022-02-06

屁股决定脑袋

关于立场,有句很粗但很在点的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就被那个位置决定了他的眼界、判断以及价值取向。这话往大了说,关乎决策,往小了说,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各人从各人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解读,矛盾和误解由此产生。所谓理解所谓沟通,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看一看。

如果爱一个人,一定会首先从他的位置而不是自己的位置去考虑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相对应的还有一句话,“脑袋决定屁股”。两句话可以连起来讲,我们在讲一个人的立场判断的时候,一般就会用到这种活灵活现的比喻:

你到底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脑袋决定屁股?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出自《红楼梦》:贾雨村断案时想,原来当官没别的诀窍,无非是看脑袋指挥屁股,还是屁股决定脑袋。

原本意思是屁股坐在什么样的职位上,脑子里就会有相应的想法。

话糙理不糙,我们换文明一点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位置决定想法。在什么样的位置就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观点。

但是今天这句话就不仅仅用在职场、官场,更多地是用来表达个人想法的判断。就像最近网络上对某作家日记的批斗风潮,斥之者有之,挺之者有之,都是振振有词,互相对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分化?

很大原因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屁股是指个人立场,而脑袋在这里指想法、思想倾向。

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心里只有立场,是为所站的队的任何行为找理论上的合理依据。只要符合自己立场的言论就认为是正面言论,相反则是负面言论、错误的言论。

在日记事件中,那种去挖人家祖坟,来证明作者品德有问题的人,其实就是这种心理的变态升级。其实人家的过去与她现在这件事情并没有联系,而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因为已经有了这个人是反国家、反社会的固定认识,就认为她原来的黑历史是必然的,可以一并清算。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自己立场寻找证据对敌人进行打击的行为。

不论事情真相如何,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这不但让自己思路变窄,也会因为逻辑的缺失(她房子多——她人品有问题——她叛国),得出荒谬的结论,让更多的旁观者反而进入另外一个方向。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以自我立场为中心的打法的短板之处。

咱们抛开所有是非,这刨人祖坟的事情总是让人愤恨的吧?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认同这种行为。不能就事论事,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最愚蠢的子弹,将旁观者都赶到对立阵营去。

而那些逐渐加入各自阵营的旁观者,就属于“脑袋决定屁股”的一类人。这一类人在遇到事件的时候,首先是进行思考的。这个事情本身的对错如何?辩论双方的论据如何?我该支持谁?他们原本没有态度,在吃了一段时间的瓜之后,根据争论双方的行为逐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选择了自己的阵营——这就是通过思考选择立场,也就是“脑袋决定屁股”的人。

粗看起来,这种人比完全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人要睿智,因为他的屁股放在哪里,是他脑袋思考的结果,这种思考结果的正确性无论如何比不思考的无脑人,逻辑性都要高出很多——因为他首先运用常识思考了。而在一个话题、一个事件的争论焦点上,针尖对麦芒的正是这两种人——一方不断抛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而另一方在抛出自己立场之前就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思考——所以往往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显得焦急、无理、唯立场论,而脑袋决定屁股的人,一般从容、讲理、唯事件本质论。

这样比起来,肯定后一种人要更聪明。

只不过如果我们高看一眼——这个高看一眼,就是把我们自己的眼光放高一点——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种人到了后来是一样的。立场决定想法,无非是立场早就确定了,比如他是国家人员,他是学生,他是爱国者,他们早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要做的只是搜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论断——姓汪的名字叫“精卫”。

而想法决定立场的人,一旦通过思考(自身的经验和见识)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在辩论斗争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立场——姓汪的不一定叫“精卫”(反方),或者姓汪的确实有“精卫”(正方)。

无论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脑袋决定屁股,到最后都殊途同归。开始思不思考,只是决定了立场的不同,也就是屁股放哪儿,而屁股一旦坐下,等于就是选择了立场,思维也要开始围着现在的屁股位置转,这和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有什么区别?

那有没有不同的人?当然有。

既不预设立场,也不因为立场的选择而把思维局限。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被人嫌弃的,有个不好的名词就是“骑墙派”。但这只是正反两方给出的污蔑性的称呼,其实只是从事件的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罢了。

有很多朋友一开始是支持日记作者的,他们就算是预设立场(言论自由)也好,通过阅读思考(人文思维)进入日记作者支持阵营的也好,但是他们都是同一阵营。不过随着作者将日记放到国外出版,很多朋友就开始觉得不爽,认为作者做出了让支持者尴尬的事情,那么他们通过脑袋思考,就决定了屁股离开这个阵营。也就是说,这些朋友一直是在用脑袋决定屁股,而没有转换成为作者的行为找理论根据的死脑筋。

从支持作者的死硬派来看,这不就是“墙头草”?

其实是作者自身的行为导致了这些朋友的阵营转换。

而这一类人,就是一直坚持“脑袋决定屁股”的人。或者我们换个说法,这是一类有独立思维的人。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春季,各种各样的人都在纷乱中表露无疑。

独立思维决定态度的人,在辩论中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在我们学习、辩论的各种赛事中,这种思维的人那是根本就不应该上场的,因为他们随时会发生变化,无法被利用。

历史上最有名的骑墙派,就是苏东坡了。王安石变法,他反新法;司马光上台,他反反新法。他自己都知道,“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新党上台,整他,旧党上台,还整他,到了新党蔡京手上,还是把他划到“元祐党人”里面,死了还要整他。

实际上从如火如荼的新旧变法交锋双方来看,苏轼就是个“没有立场”的骑墙派,可有意思的是,他骑墙却总是往反的方向倒。新法过激,他翻新法,新法全废,他又觉得新法是有好的一面的,反对司马光的操作。

其实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独立思考,而且并不会因为脑袋就决定屁股往哪里坐的行为。

他思考了,但是并不站稳在某一个立场。他的思考是随着时势在变化的,他不会做官,但是会做人。千百年之后,谁还记得那些紧随王安石、司马光的风云人物?吕慧卿、蔡确大家可曾有印象?虽然名声在史,但和苏轼比起来,不过万丈光芒下的萤火。

这是因为苏轼独立思考,没有立场吗?当然不是,苏东坡是独立思考者,但是说他没立场只不过是新旧二党的视野太局限了。苏轼当然是有立场的,他的屁股说官方一点,是坐在皇家那一面的,说远一点,是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所有对老百姓有伤害的行为,他就反对,而实际上有好处的,他就拥护。与谁在台上,谁是新旧党其实根本没关系。

归根到底,还是屁股决定了脑袋。

关键是要先用脑袋想好,这屁股该放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