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珍:急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昊晟堂 2022-02-06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多数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本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月经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彻底,将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近几年来,发病率上升和年轻化,是临床很常见的妇科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主要是感染病原体。临床分急性盆腔炎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前者以西医治疗为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后者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一)急性盆腔炎

1.临床表现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和阴道分泌物多。若病情严重可出现下腹剧痛、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纳呆。或可伴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由于本病体征差异较大,临床正确诊断比较困难。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分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温),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或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西医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
做出诊断后,需进一步明确病原体。宫颈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液的涂片、培养等,有助选用抗生素及时提供线索并可做药敏试验。
2.治疗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具体选用原则: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用药根据药效选用广谱抗生素及联合用药较合理。要用足量,要够疗程。根据病情可在门诊或住院治疗。
本人多选用莫西沙星(拜复乐)400mg,每日1次,连用14日。同时口服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用14日。并要随访和复查病原体及性伴侣的诊查治疗。
对于急性盆腔炎应结合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我多选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合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加鱼腥草、白花蛇舌草、三七。五味清毒饮原方疗诸疔,用于毒性不尽,憎寒壮热仍作者。大黄牡丹皮汤泄热逐瘀,排脓散结,畅通阳明府道,有使瘀热脓毒排出之功。必要时加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加强清热解毒,开窍醒脑之效。
急性盆腔炎大多可治愈,但也常不彻底而留下后遗症。

(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1.病因病机
(1)湿热瘀结:素体湿热内蕴,卫生不洁,尤经行、产后血室正开,湿热之邪内侵与瘀血互结,阻滞冲任、胞宫而发病。
(2)肝脾失调:素性肝郁,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素体脾虚湿盛,肝脾不和,而致气、血、水失调而发病。
(3)气虚(脾肾)血瘀:脾肾虚,正不胜邪,劳则外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内结,阻滞冲任胞宫而发病。
2.诊断与鉴别诊断
参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教材P320―321。注意夫妇同查非淋三组、药敏试验,有问题要同治。
3.辨证论治
本病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结合综合治疗。近20多年来突显了中医药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的特色与优势。我在临床主要分下列3个证型。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或少腹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可有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尤以房事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胸闷纳呆,口干便溏或秘结,溺黄;舌淡红略胖暗,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
本方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红藤、升麻等药清热解毒;以茵陈、椿根皮清热除湿;鳖甲、蒲黄、琥珀活血化瘀,轻坚散结;桔梗辛散排毒。
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行滞之效。临证时根据湿热瘀邪之偏颇及正气虚损随证加减。
②慢盆汤(经验方,见后)
(2)肝脾失调证
主要证候:下腹或少腹反复疼痛,面唇少华,胸胁胀,烦躁易怒,纳呆便溏,白带量多,色黄白黏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脾,气血水同调。
方药: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加丹参、毛冬青、黑老虎(或救必应)、黄芪、五爪龙、甘草。
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调肝;白术、云苓、泽泻健脾去湿。加入药物扶正祛邪,化瘀止痛,共奏养血调肝、健脾去湿,气血水同调之功。本方对于湿热之邪不明显之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疗效。
(3)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疼痛或结块,痛连腰骶。精神疲乏,劳则复发,经行或房事后加重,白带清稀量多无阴痒,四肢不温,食少纳呆;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治法:健脾(或补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扶正培元;鸡内金、三棱、莪术破瘀散结;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全方攻补兼施,对脾虚血瘀证为佳。
若久病及肾,加川断、金狗脊、杜仲、石楠藤补肾壮腰。
本病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最好结合病人的情况综合治疗,如中药保留灌肠、下腹外敷中药包或理疗等。
(4)经验方:本人体会本病综合病机是湿、热、瘀、虚,治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气益精。积累了经常用的经验方――慢盆汤,后以此为基础加减即为盆炎康合剂。现在我的门诊电脑模板仍保留着慢盆汤:丹参、毛冬青、赤芍、甘草、黄芪、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香附子、台乌药、七叶莲、忍冬藤、延胡索。在临床我灵活地按病人的病情或能否自己煲药而选用。慢盆汤和盆炎康合剂大同小异,后者已献给医院做成院内制剂,使用20年。
方药:盆炎康合剂。
毛冬青、丹参、赤芍、金刚头、蒲公英、败酱草、苍术、黄芪、黄精、台乌药、香附、薄荷。
方中毛冬青、丹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君;赤芍、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助君为臣;苍术健脾燥湿,黄芪、黄精补气益精,又具广谱抗菌为之佐,香附、台乌药、薄荷疏肝理气为之使。共奏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气益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效。
方中香附配台乌药为《韩氏医通》青囊丸。香附行血中之气,为妇科之仙药,台乌药调下焦冷气,温肾止痛,二药配伍,直奔下焦盆腔,是本人常用治疗下腹痛之药对。
主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张玉珍)
本文摘自张玉珍、史云主编《张玉珍女科辑要》,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