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梅:在初中历史教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02-06

知网加急《中国教师》21年12月刊 

在初中历史教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

 田梅

                                                 枣庄四十中分校城头校区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部分之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也是历史核心素质的基础。初中在历史课程中重视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渗入,将有助于引领初中生以正确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发展史,并吸取历史长河中最先进的精神,从而内化为推动其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材

初中的历史教育,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之中,可以促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知、理解和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在培育学生民族荣誉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爱国主义教育概述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领学生了解、研究中国,并充分表达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强烈情感,包括对我国的强烈归属心、认同心、责任心。是学生在了解各国、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流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维系情感的心理表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培养全面的中国人,实现历史素养的基本需要,也有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策略

2.1以图片为载体,强化视觉体验

如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引导学习者直接、形象地体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各种历史图片,也包括一些录像资料。历史图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因为它对历史文字信息进行了补充,从感觉上可以对学习者形成视觉冲击,使学习者脑海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更为立体,让学习者具有更深层次的历史情感感受。历史图片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想象、认识、感受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者的爱国观念。所以,教师不要忽略历史照片的重要价值,具体对策如下:

2.1.1善用历史遗迹类图片,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在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通过给每个学员提供《圆明园》的照片,引领每个学生理解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的光辉情景。并借助当时圆明园美丽堂皇的繁华情景,使学生体会当时勤劳民众的聪慧智慧。接下来,由教师介绍有关"圆明园遗址"的照片,在视觉效果上促使初中生们认识当时英法联军的暴行,圆明园以及中华民族经受过的沧桑与伤痛。而经过展出照片左右的激烈对照,初中生们在人生情感、意识方面都产生撞击,从而感受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之兴旺而读书,为祖国未来之强盛而奋斗读书、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感。

2.1.2依托战争路线图,帮助学生在认知历史进程中既有和平又有战争

通过宣传战争路线图,一方面能够引领初中生更好地认识战争历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怀教学的进行。因此,在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章节时,教师通过呈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指导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局势,并对清政府败北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2善用角色的扮演,以实现爱国情感素质的培养教育

2.2.1扮演历史人物

人物扮演教育是一种创造力、综合型、互动比较强的教学活动,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学生,并以社会历史情景为载体。也因此,在讲授"宋代经济"这些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对知识点做好预习,以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宋代的商贾、农夫、手工业者等人物加以装扮,并通过他们所充当的人物讲述了宋代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人物装扮的过程,是学员们积极思考、尝试、揣摩、发掘和探索的过程。通过人物装扮、讲述,学员们体会到了宋代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众的勤劳。

2.2.2依托历史场景进行演示

由于初中生透过书籍、电影等渠道对历史有所耳闻。所以,根据这部分的历史情景,老师也可能积极组织初中生开展历史人物讲述。比如,当老师讲授"金与南宋的对抗"这部分知识点时,老师可让初中生对"岳母刺字"的历史片断加以演示。岳飞的背上"精忠报国"四字也是由岳母所刺,这是许多初中生都有认识的。而通过对情景的重现,初中生也能够体会岳飞及其母亲内心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这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是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其重要的是,角色扮演也有助于改变学校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缺点,从而缩短了学习者和历史之间的距离,促进学习者对历史的积极体验,从而实现学习者自我教育的功能。

2.3紧紧围绕历史故事,激发情感共鸣,教育学生思维爱国主义主义

历史通过时光积淀之后产生了故事性,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启迪,也能够更有效地传播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根据国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历史故事比起大道理,初中生更青睐于前者。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紧紧围绕着一些历史故事,在不脱离历史和唯物史观的前提条件下,培育和发展初中生的家国情感素养。

2.3.1以领袖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能够通过领袖事迹,引领学生认识我国近现代史。领袖人物及其所踏上的伟大革命征程,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题材。透过这样的讲述,学生们可以体会到这位中华民族伟大领袖的独特魅力:领袖们决不为自己的领导者地位而区别对待,而是始终保持着努力奋斗、身先士卒的战斗精神。

2.3.2引导学生了解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初中生对革命历史人物形象的事件历来充满兴趣,并特别崇敬一些民族英雄人物形象。而透过民族英雄事件的介绍,初中生可以深切体会到了革命前人们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讲授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这部分知识点时,老师应该先给学员介绍《强渡大渡河》的故事,面临着敌人密集的枪弹炮火,战士们并没有任何畏惧,最后终于获得了渡河的大胜。如果没有了这种甘愿献出自己生命的烈士们,也就没有了今天的中国,而他们英雄气概、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十分值得学生们学习,并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学习与生存过程中的困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老师不但要注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善于通过爱国教育,启迪学生的爱国热情,把学生培育成为对中华民族、对国家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人,使之为我国富强、中华民族振兴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宝定.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64.

    [2]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8):120-121.

    [3]李宁宁.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6):43-44.

    [4]居敏.新时期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爱国主义培养路径探究[J].农家参谋,2019(13):2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