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志 | 杨式太极始祖杨福鬼魁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2-06

太极拳自明末人陈王廷初创并传世以来,历经演变,衍生出许多流派,杨式太极拳是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一个流派。杨式太极最早盛行于北京一带,后经杨氏子孙及门人广泛传授,这一拳式至今已流行于全国各地,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杨式太极的创始人,即是陈王廷第十四代孙陈长兴的弟子杨福魁。

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别号禄缠,河北永年人。杨福魁幼年家贫,在本村富户家为僮,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人陈德瑚在永年县开设中药店,专门经营温县附近出产的山药、金银花等药材,杨福魁便在中药店当了一名伙计。河南温县陈家沟村,即是著名的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自陈王廷以来,陈氏历代子孙皆以精研祖传拳术而著称当地。陈氏第十四世孙陈长兴此时在本村陈德瑚家中开办了一个武馆,专门教本家子弟学拳。后来陈德瑚家道衰落,药店无法再维持下去,杨福魁便从药店来到陈德瑚家帮助耕田种地,因此,杨福魁才得以结识了陈长兴,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福魁素有习武之志,又久闻陈家太极的名声,来到温县陈家沟后,便产生了投师学艺的念头。无奈当时武林中守秘成风,对于非本家子弟的外乡人,师父授艺时多有保留,其精要之处,外不教门徒,内不传女婿,故杨福魁虽在陈家数年,也只学得了一点皮毛。一天深夜,杨福魁因心中有事,一时难以入睡,便起身来到院中散步。当踱到一堵高墙前时,忽然听到墙那边隐隐传来练武之声,他心中好奇,便悄悄找了一处墙缝窥视,这一看不打紧,他的心骤然间狂跳起来,原来月光下,陈长兴正在为陈家子侄们传授太极拳的攻防套路,这些招式是杨福魁平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他不由得看入了迷,并且情不自禁地在墙这边摹仿起来。从此,他每夜必攀登墙头偷看,在心里仔细记下动作要领,然后乘无人在身过时便独自刻苦锻炼,数年间,武艺竟然大为长进。次,陈长兴偶然路过一片树林,听见林子里有击拳躁脚的声音,便躲在树后察看,只见一个年轻人正在练拳,一招一式觉得很眼熟,仔细一看,这些招式正是自己秘密传授给陈家子侄们的,不由得大喝一声:“谁人在此练拳”?杨福魁连忙收了拳势应答。陈长兴走到近前,见是陈德瑚家的长工杨福魁,心中十分惊奇,便问道:“这些招式我并未传授与你,你怎么也会练呢?”杨福魁见问,只得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偷拳”的事情说了出来,并伏在地上请求陈长兴宽恕。陈长兴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同时对他的聪颖和毅力深为赞叹,答应让:他和陈家子弟们一起练拳。在一次较艺中,杨福魁竟然把陈家弟子们一击败,陈长兴大惊,叹道:“露禅与太极有緣矣!”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在前后长达十八年的时间中,杨福魁数次往返陈家沟学艺,终于尽得陈长兴的真传,“杨露禅偷拳成材”也在武林中留下了佳话。

杨福魁艺成后,仍然毫不自满,继续四处寻访名师高手,在互相切磋中,不断补充、提高自己的武艺。从一八五O年开始,杨福魁在北京收徒传艺,由于他武艺高强,被清廷聘,为京师旗营的武术教练,许多王公贵族的子弟都纷纷拜他为师,杨福魁一时名震朝野。在京师时,由于他名声太大,许多武林中的高手也都前来与之较艺,杨福魁几乎每战必胜,因此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当时,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大师也在北京传艺,杨福魁和董海川素昧生平,两位大师交手后,连斗三天,势均力敌,最终打成平局,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这次轰动京城的比武,两人的名声也各自大增。后来,杨福魁又返回河北永年故里传授拳艺,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他逐渐删改了拳式动作中原有的发动、纵跳、震足和其他难度较高的动作,后经其子杨健候修改为杨式中架,再后来,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定型为现在流行的杨式大架子、即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经过几代人的修订,和原先的陈家沟陈氏老架太极拳相比,具有动作舒展简洁、不跳、不震、不速不发,松柔缓和,刚柔内含的特点,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即所谓“四两拨千斤”“绵里藏针”的手法,故又有人称这种拳为“沾锦拳”。杨式太极的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力等条件,分别选择适合自己演练的架子。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已引起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兴趣,成为流传很广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