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记得当年的深圳特区“边防证”吗?

 八顾 2022-02-06

深圳“边防证”一代人的记忆

阿利/文图

在家里整理旧的书籍时,从书中掉落出一张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边防证”,熟悉是因为在80、90年代没有“边防证”你是根本进不了深圳经济特区,陌生是因为这张“边防证”早已于10年前退出了历史舞台。

“边防证”顾名思义就是公民在进出国家的一些边境地区由当地的边防大队办理的一种证件。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1979年,中央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并于1982年6月在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立了长约83.5公里的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二线”是深圳、珠海特区管理线的别称,是相对深港、珠澳等边境管理线(俗称“一线”)而言的。人们将二线关以内的盐田、罗湖、福田、南山四个区称为关内,将二线关以外的宝安、龙岗两区称为关外。外地人想进入关内的深圳经济特区,一定要办理一张“边防证”才能进关,否则你只能徘徊、滞留在二线关以外。当时办理“办防证”要去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并交纳一定的费用。也有专门代理办证的人,他们代办“边防证”的费用要比自己办理高一些,但却省去了自己跑来跑去回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证的麻烦。


“边防证”一般都是有期限的,有的7天、有的3个月,到后来也有1年的。早期的“边防证”是有贴本人照片的,可以单独使用,后来的”边防证“不再贴本人照片,但上面盖着“与身份证同时使用”的红色或蓝色方形印章。


相信在深圳工作、居住有一定年月或者80年代、90年代来过深圳经济特区的人,一定还记得当初进入深圳经济特区时手持“边防证”在二线关口排队等待验证进关的情景。那时坐长途汽车或者乘坐大、中、小巴公交车进入深圳经济特区,途经二线关口时都要下车拿着“边防证”和相关证件步行到检查站验证大厅排队、验证、通关,验证无误顺利通关后,再坐上原来的车或转车进入特区。


我是90年代末期来的深圳,当时手里拿的“边防证”就是上面说的那种不贴照片和身份证同时使用的那个版本。记得有一次,我们厂长开着的士头皮卡车让我和他一起去特区办事,我的“边防证”刚好过期了,到关口验证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我将身体蜷缩在了后排座位下面,因为小车的后窗是茶色玻璃,查验证件的武警战士从摇下玻璃的前窗往里看硬是没看见,我就这样逃过了一次验证。

“边防证”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个年代的“边防证”让人纠结,让人无奈,有人因为没有这张“边防证”而失去已经谈好的生意,有人因为没有这张证而放弃已经联系好的工作......就是这一张薄薄的纸,让不少热血澎湃的年轻人改变了生活和人生的方向。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昔日风光无限的检查站已经成了堵车最严重的地方,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阻碍了特区经济未来的发展。2005年后,边防证失去了它作为特定时期的特殊功能,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曾经一代深圳人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