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养血止血潜阳法治愈阴虚内热斑疹一例 李某,女,24岁。 初诊∶1962年1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因两颧部发红斑一年多,经常咯血而入院治疗。患者于1960年初即发现面部两颧部无原因所致的红斑,不痛不痒,以后逐渐扩大,呈蝴蝶形及后在两脚外侧缘亦出现红斑,双手指端亦发生红色斑块。自患病后常觉疲怠乏力,心馁心跳,失眠资盗汗,牙龈溢血,视物模糊等。3个月前曾因大咯血1500ml而住院,在血中查到红斑性狼疮细胞(LE细胞),确诊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结婚已5年,仍未有生育。 诊查∶慢性病容,眼睑略肿。两颧部有对称性蝴蝶形之色素沉着斑。舌质红,薄黄苔。上下肢可见散发性瘀红色结节,大小为0.5~1cm。心尖区可闻2级缩鸣,肝在肋下1.5cm可扪及,质软。脉沉弦细。实验室检查∶血沉45mm/1h。肝功能检查;CCFT十,TTT8U,血清白蛋白(A)41.5g/L。球蛋白(G)33.5g/L。周围血∶白细胞数4.85×/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69、嗜酸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22;红细胞数4.12×/L,血红蛋白98g/L,出血时间1min、凝血时间10min、凝血酶原时间11s。血LE细胞检查阳性。 辨证∶朱丹溪说"肝肾之阴,悉具相火"。相火在下为少火,少火生气,逆而在上,则为壮火,壮火食气。今患者除有相火妄动所致的出血、红斑、失眠、盗汗等症外,复有元气耗损之疲乏、短气等表现,但宜先治其阴虚内热之证。 治法∶养阴潜阳止血法。 处方∶生地炭10g白芍30g丹皮炭10g血余炭10g郁金10g牡蛎18g淡苁蓉12g菟丝子12g桑寄生12g旱莲15g女贞10g生谷芽30g 服上方药8剂,症状无何进退,再服8剂,亦无改善。仍有鼻衄、心烦、二便短涩。舌苔微黄,脉弦细数。根据治疗反应,辨证用药虽然准确,但机体内相火暴酷,只用滋补已不能抑遏其燎原之势,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清热凉血之品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角屑(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6g生地炭12g丹皮炭10g白芍30g血余炭10g郁金10g牡蛎30g菟丝12g桑寄生12g旱莲10g女贞10g山茱萸10g茯神10g藕节10g甘草6g 服上方药加减10剂,精神、食欲均好转,鼻衄、牙宣均已减轻。药已对证,宗上方再服药10剂,病情继续好转。自后乃根据病证改变调整上方服用,如热重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知母、黄柏等;兼湿则加淮山药、扁豆、苡仁等;气虚加重则加西洋参、北沙参、白芍等。住院三个多月服药90剂,牙龈、鼻、皮肤均无出血,皮肤之红斑及结节亦已全部减退。查血LE细胞未查到。乃出院疗养,并嘱继续服中药巩固。出院后五个月妊娠,劝其终止妊娠,但患者阖家求子心切,不愿终止,乃嘱于生产前住院保护分娩,并在住院期间每天给服大量清热解毒、滋阴补肝肾之剂。以下方加减治疗。 处方∶犀角屑(现已禁用,可用水牛角代之)5g蒲公英30g绿豆60g紫草12g栀子10g黄芩10g银花10g生地黄15g桑寄生12g白芍20g女贞12g旱莲草20g菟丝子10g阿胶珠15g(样化)肉苁蓉10g枸杞10g杜仲10g首乌20g 住院保产,服上方类药近4个月之久,乃正常顺产一重3400g男婴,母子平安,产期流血不多。观察婴儿的体格及智力发育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患者身体状况仍时好时坏,稍劳累即疲乏、牙龈渗血、周身酸软、关节疼痛、夜眠多梦。查血∶轻度贫血,白细胞偏低,乃经常给服养阴清热之品治疗,每服用一段时间中药,病情又好转,并能上半班或全班工作。后六七年内又生一男一女,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笔者观察患者19年之久,至笔者1979年离开成都时,患者仍存活,但当病情恶化时,查血LE细胞仍可查见。 本例患者除在初发时用过少量皮质激素外,一直均以中药治疗为主。 【按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多属阴虚内热;急性发作期则属由虚致实乃成化火化毒之证。这种概念,可能已被全国中医学者接受,但如何从理论上把本病之病机说清楚,笔者拟从"相火妄动"之学说解析之,但能否符合广泛的临床实践,有待于同道们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