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15000年:上古断代和夏商周王年断代研究系列成果(一)

 见青黄 2022-02-07

公元前12957年,甲子年,华夏文明起源/世界文明起源

地点: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代表性遗址哥贝克力石阵。

所属时代:伏羲时代

事件:(1)二十八宿正式定型,用于观测日月五星位置,测定二十四节气,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2)角宿起于距星角宿一,牛宿起于距星牛宿一,两星相距约100°,此后牛宿一永远是牛宿起点。

文章图片1

(3)公元前12957年3月23日,冬至,日落时刻16:59,角宿初度为春分点(黄经360°/0°),位于南中天。

文章图片2

(4)大角星位于南天子午线上,接近天顶。

(5)心宿二是立夏点,黄经45°。

文章图片3

证据:(1)二十八宿起于角宿,角宿初度必须是春分点,角宿一必须是角宿起点,当年必须是甲子年。(2)从冬至日落时刻开始,大角星在南天北天的特殊位置具有鲜明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每到一个节气,其视运动位置偏转15度。这一天文历法特点呈现在新石器时代以来各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即著名的“八角星轮纹”,“角”即大角星,“八角”即大角星标示的启闭分至八个节气。牛角崇拜(牛宿和大角、角宿一)成为华夏文明重大文化特征。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3)“商”古字呈现了华夏先民对“大角星”的崇拜。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