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世友之子许光追悼会:场景布置简陋,生前将20万积蓄捐给了家乡

 风声之家 2022-02-07

说近代史 2022-02-04 07:00

图片

2013年1月10日,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暮冬时节的大别山深处的山坳里,一块深蓝色的幕布拉开,一张微笑着的遗照高挂,没人能够想到这场布置简陋的追悼会,竟是为开国将领许世友之子许光所办。

与简陋的现场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自发地来到现场,道路两旁摆满了数百米敬献的花圈,人潮涌动。酷寒天气和满是泥泞的山路都阻挡不住人们赶到这个偏僻的山区,向许光同志表达崇高敬仰和深切缅怀。


生于乱世,父子分离

1929年,在湖北许家洼的偏远山村(今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光降生了,小名黑伢,他的父亲是征战沙场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人团圆本就是一种奢望。刚出世3天,父亲许世友顾不上给襁褓中的黑伢取名便匆忙赶回前线,留下孤儿寡母独自生活在乡下。

图片

许世友这一去便是三年,期间杳无音信,家人均以为他已经战死,开明的许母不愿儿媳守活寡,不得不做主将其许配给临乡一个老实庄稼人,自己却带着幼小的黑伢艰难度日。

幼年颠沛流离,九死一生

随着西安事变的平息,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然而国民党出尔反尔,阳奉阴违,私下追捕滥杀革命工作者的家属,顿时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中。年幼的黑伢也未能幸免。

在国民党荼毒扫荡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时,黑伢和奶奶被迫逃离家乡,四处流浪乞讨,流离失所,疲于奔命。奶奶肩挑着扁担,一头是所剩无几的家当,一头是年仅3岁瘦小的黑伢。在寒冷的冬天,只能藏到山里,随时躲避着敌人的追剿。

死里逃生的幼年经历,使得黑伢心性比同龄人要成熟,也与相依为命的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图片

进入儿童团,劫后余生,父子终得重逢

黑伢7岁时便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参加了儿童团,颠沛流离的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革命觉悟。他一直积极配合部队的各种行动,跟随组织成员进行革命活动。

敌人四处搜查,找不到人就围剿烧山,黑伢的姑姑只能带着他躲进深山山洞里。食不果腹,只有冒着生命危险趁着天黑偷摸下山,找乡亲讨要几个硬邦邦的窝窝头,这才艰难地活了下来。

随着刘邓大军大别山反清剿战役的结束,大别山老区彻底解放,黑伢幸免于难。他的这段童年经历后来被学者李心田作为原型创作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

影片中塑造的潘东子小英雄的形象有血有肉,把黑伢的童年经历演绎得绘声绘色,使得闪闪红星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图片

当黑伢20岁时,突然得知父亲许世友还在世的消息,于是带着奶奶去寻找。几经周折,终于与当时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团聚。分别二十余年,胸中酸楚,在家人团聚面前无由言说,烟消云散。黑伢也终于有了父母取得大名——许光。

重返学校,从文盲到本科,成为一名优秀海军

从小便没受什么教育的许光,大字不识几个,是一个标准的文盲。当父亲询问起自己的志向时,许光语出惊人,毫不犹豫地说道要成为父亲一般的人,为国效力。解放战争后,许世友为了弥补遗憾,为了让儿子有知识,便将他送往学校学习文化,再后来去到中国人民海军学校学习。

童年的苦难,加上战争的缘故,许光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许光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上更是勤奋刻苦,从1951年到1958年,从识字到熟练掌握舰艇知识,这些年来许光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图片

也正是这种努力让他从学校中脱颖而出,不仅拿到了第一批本科学历,而且当上了我国首批北海舰队优秀的舰艇长。

任职期间,许光忠于职守,从不向他人言说自己的父亲是许世友,却通过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多次嘉奖,为中国的海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前途大好毅然辞职,回乡替父行孝

可就在这学业有成、前途无量之时,许光却选择回乡照顾自己生病的祖母和年迈的母亲。父亲以孝道为重,又心系国家,自古忠孝两难全。许光理解父亲的难处,便离开了部队。

这对于许光来说是一次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在海军13年,成绩优异,本应有着大好的前途,却不得不回到了家乡—河南新县。

图片

1965年6月,许光被分配到新县人民武装部成为一名普通参谋。在新县工作的十几年里,他的五位亲人先后逝世,后来父亲也与奶奶、母亲安葬在一处,在这个小小的县城,承载着他挥之不去的沉甸甸的最珍贵的亲情。

一走便是一辈子,从此扎根新县

当年为了替父亲尽孝道回到家乡,谁也没能想到许光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新县。其祖母去世后,党组织曾多次给许光安排要职,希望他能回到中央工作,甚至有机会调回作战部队继续去实现军旅梦想。

但他全都放弃了,选择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县城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工作。他这一走便是一辈子,再也没能回到海军,而是扎根新县尽心尽力地为家乡人民造福。

图片

自小亲身经历过战争残暴、人民不易,许光在新县就职期间,一直都无条件照顾其他红军遗孀,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有困难的老红军,甚至将个人工资大部分都用于关心和资助生活有困难的红军和红军后代,前前后后累计将近10万元左右,帮助过130多人。

也先后为9位老红军的遗孀养老送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这些保家卫国的人民战士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两袖清风,克己奉公

许光始终保持着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在新县参加工作的十多年里,许光并不像其他官员借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是处处为百姓考虑,鞠躬尽瘁。他从不浪费,衣服缝缝补补照样穿,食物以吃素为主。

在他的住处,只有一只破旧的皮箱,一个瘸腿的柜子,一张快要散架的床,头顶吊着昏暗的灯泡,俨然一副家徒四壁、艰难度日的光景,可谁会想到如此清贫如洗、一文不名的“寓所”主人竟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

图片

据许光的老战友和老同事丁进先回忆,许光虽是名将之子、人武部领导,但从来不摆官架子,他公正严明,严于律己。每次下基层检查工作,为了不搞特殊化,为了替公家省油钱,许光都是和同事们去搭“班车”,而不使用单位的配车。

许光爱抽烟,烟瘾不小,随身携带。忙碌的时候烟瘾更大了,但烟瘾再大别人的烟不抽,公家的烟不抽。如此自律,令人敬佩。

有一次,许光与几位乡亲一同前往南京看望许世友将军,当时同行的一位村支书看到许光抽着平民级别的烟,玩笑道:“你一个县级干部抽的烟,还不如我一个农民抽的好。”

生命弥留之际,仍是先人后己

2012年许光被查出肺癌晚期,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十分坦然,也不愿接受过多更好的治疗。一生朴素节约的他不愿呆在医院,选择回新县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同年5月初,大女儿许道江专门请专家去新县为父亲看看,不料被当场拒绝。11月份,在儿女们的反复劝说下,许光这才同意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治疗。

图片

为了不让自己接受的医疗待遇超标,他提出了“三不”原则:不用进口的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总之凡是他认为昂贵的医疗都拒绝接受。主治医生们都劝他“配合”治疗,他却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干部,收入有限,我负担不起。

我们家是老区,群众生活还很苦。我不能让公家报销太多带来财政负担。那样我会心中不安,我们要按政策来。”

许光在去世前,特意叮嘱几个孩子自己的丧礼一切从简,千万不要大办追悼会,同时立下遗嘱将自己一生省吃俭用存下来的20万元积蓄,全部都捐给给了自己的家乡新县,用于发展老人和儿童福利事业。

图片

将门之后,勤俭朴素。生下来就经历了血与火的岁月、记事起就天天面临着生死考验,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许光都在想着帮助他人,都在恪守着共产党人清廉公正的原则,真正做到了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红星不灭,闪耀万代。2013年1月,许光在“困”了他一辈子的小县城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可他对家乡县城的付出,他的光辉事迹却永恒流传世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许光走了,但闪闪红星依然闪耀万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