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曲:李立丰 - 简单来说 作家沙拉曾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导致孩子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父母付出一切,却培养出了一个“仇人”。 01 世上最坏的教育 就是一味对孩子让步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任性,也越来越难管。 却很少去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变成这样。 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幕幕刺目的场景: 一个妈妈跪在地上哀求孩子,孩子却无动于衷地玩手机,还发了一条“开心每一天”的朋友圈。 一个妈妈为了劝说孩子用功读书,在街头向女儿下跪5分钟,女儿却一直袖手旁观。 一对父子发生争执,90多岁的老父亲给儿子下跪,不断作揖,却被儿子骂“老畜生”。 今天,父母可以一味对孩子妥协和让步,可以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底线,甘愿向孩子下跪。 明天,父母就要承担孩子被宠得一事无成,被纵得无法无天的最坏后果。 就好像: 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满足,有可能对父母大打出手。 更甚者,孩子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有可能罔顾人伦,践踏法律,杀害父母。 这一代孩子,成长于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生活在父母的爱护与纵容里,没怎么吃过苦,没怎么受过罪,日渐养成一种自私霸道、唯我独尊的性格。 但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快乐,心疼孩子受罚,一味地满足他们的要求,纵容他们的脾气,忽视他们的错误,也就养出了一个个“小皇帝”、“小霸王”。 但是,溺爱从来都不是爱,而是最不易察觉的伤害。 跪着的父母,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02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 社会会狠狠地教育他 读过一个杀人犯临死前给妈妈写的一封信: 4岁,我摔倒了,你说是石头的错; 6岁,我撒泼耍赖非要买变形金刚,你同意了; 12岁,我骑车撞到别人,你怪别人不好好走路; 33岁,我欠下高利贷,你卖了房子替我还清; 34岁,你没给我钱,我只好去抢劫,却失手杀了人…… 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不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而是教育的失败。 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个宝贵的成长机会。 但父母不去管,不去骂,不去罚,就会养出一个越来越坏的孩子。 到那时候,你再想去管也来不及了。 想起《奇葩说》中的一个辩题:我在公开场合遇到熊孩子,他们的父母无动于衷,我应该教育他们吗? 选手岳岳说: “社会对熊孩子的教育,远不止过肩摔、飞毛腿,更不只是打骂和批评。一切皆教育。”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就会狠狠教育他! 某一趟飞往美国洛杉矶的航班上,一个熊孩子不断骚扰邻座的小伙(甚至用脚踢)。 小伙不堪其扰,劝说家长管教孩子也没用,忍了3个小时后,终于激动地破口大骂。 这对家长也不甘示弱,更激烈地辱骂小伙,甚至跟小伙扭打在一起。 最终,一家三口被FBI海关执法人员带走,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为由,拒绝他们入境。 心中没有敬畏,孩子就会越轨,早晚会闯出大祸!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教孩子守规矩、知敬畏、有担当。 03 唯有守住教育的底线 才能守住孩子的未来 知乎上一位妈妈提问: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该打打,该骂骂。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孩子的守规矩、知敬畏、有担当等等优秀品质,离不开父母自始至终的约束与管教。 梁启超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向母亲撒谎,并且不以为意。 因为在他印象中,母亲十分和蔼可亲,很少对孩子发脾气。 但那一天,母亲第一次冲他发火,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并要求他“绝不能撒谎”。 纵使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梁启超也不敢忘记,时刻警醒自己,做人要诚实。 后来,当他成了父亲,终于明白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如果孩子很小又很无知,却学会了撒谎,一定要严格管教他,改掉这个陋习。 教育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底线。 什么才是教育的底线? 正如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所言: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 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的一代。” 所有父母都要明白: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一定不能姑息,必须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 要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矩,遵守相应的规则,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当孩子拥有了是非观,才会对世界有所敬畏,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04 对孩子娇养或惯养 都不如让孩子有教养 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孩子的命运走向,取决于他幼时所受到的教育。 或许,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对孩子的教育了。 隔代甚至不隔代的溺爱,没有原则地为孩子做这做那,都会让孩子觉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也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没有责任与担当,没有面对挫折的能力,没有爱心和感恩之心。 惯子如杀子,娇养,惯养,都不如给孩子教养。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娇生惯养只会教出败家子、无能儿。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给孩子好的规矩、好的品德、好的教养。 第一,父母应给孩子立规矩,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有些事,不能惯;有些事,必须由孩子自己做;有些事,必须让孩子自己担着。 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第二,父母应守住管教的原则,态度可以和善,但执行一定要坚定。 尊重孩子,控制情绪,不要将发泄不满当成教育孩子。 该批评的就批评,该惩罚的就惩罚,但牢记对事不对人。 第三,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更好的示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 母亲的教养,父亲的品行,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想要管教好孩子,首先要成长为更好的父母,我们共勉! 作者简介:惜朝,来源:红棉妈妈(ID:gh_3149e977ab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