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藏着这么一幅怪模怪样的虎图,一般画虎的,都使劲呈现山大王的“盛气凌人”“霸气侧泄”的威武之姿,而这幅画里的老虎却瘦骨如柴、胆小如鼠,一脸倒霉样儿,如霜打的茄子般,真是把观众都逗乐了。一幅怪画,300多年来引发无数争议,主要是因为有三大疑问:一是画家为什么要把一只老虎画成夹着尾巴的丧家犬模样?二是画的名称为什么叫《峰虎图》?三是这样的画为何还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入藏故宫?这幅虎画名为——《峰虎图》,是清代天赋型选手画家华喦的代表作。他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画面新奇富有创造力。
华喦,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诗、书、画三绝”。华喦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康熙四十二年(1703),华氏家族重建祠堂,乡绅看不起他替正厅画壁画,群起反对,最后华喦只得偷偷进入祠堂,画上“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和“倚马题诗”四幅画,愤而离乡漂泊,流寓于杭州。虽然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凭借一手好画和诗文才华,很快便在杭州立住了脚,后称为“扬州八怪”之一。(注释: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他们大落魄江湖。)
他的花鸟画最负盛名,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他笔下的禽鸟更是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画出了鸟儿的天趣。华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禽鸟活泼多动的神态。他用一生的努力练就了造型刻画的功力。华喦一生画过很多画,但这幅看似无厘头的,一幅很“不争气”的画最广为传颂,还一直被故宫视为镇馆之宝之一~
画面上老虎蜷缩的身型如同一只小猫,胆怯的眼神望向天空,甚至比受了欺负的喵星人还悲惨可怜。此图将老虎受到攻击后的狼狈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说明有势力的人莫要飞扬跋扈,万物都有相克的自然法则。有人问画家是画不像么?非也。
据说青年时的华喦来到一个叫苏家坡村的地方,听到一妇人掩面哭泣,一打听原来是辛辛苦苦养着过年的猪,被一群野狼给吃了。近来家禽家畜都连连遭殃,整个村子人心惶惶宁。
华喦为各位村民感到十分惋惜和愤怒,思索片刻,借来笔砚,走向通往乡村小道旁的凉亭,于墙壁上大写特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便活灵活现得展现在众人面前。当晚,狼群又进了村,突然发现凉亭墙上跃出一只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正向它们扑来,吓得四散逃窜从此再也不敢来犯。
华喦画虎驱狼的故事传遍了上杭城乡。虽然是传说,但由此可见,华喦的写实功力是不容置疑的。
造型能力一绝的大画家华喦为什么要画一只“病猫”呢?画史界众说纷纭,其实这大概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华喦是属于那种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但他出生贫寒,学历又不高。其一生遭遇同乡欺辱、进京失败等不幸,七十一岁的他,把这些坎坷和愤恨之情全部融入进了这幅画里,于是一这幅独特的《峰虎图》诞生了。
那么这幅画为什么叫《峰虎》?也是众说纷纭“峰”,“蜂”与“封”在古代寓意都是相同的或是写华岩自己人生不得志的委屈与不甘。
这幅《峰虎》把老虎受到攻击后的狼狈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另涵深意:山大王受到攻击也隐喻“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幅名画其实远不止技法的无敌, 而是能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才可称为名画、好画。华喦的这幅《峰虎图》,开创了国画新境界,不仅题材新颖,内涵丰富,更是充满人生哲理与智慧 ,细细品味,不禁竖起大拇指,果然是传世的珍宝佳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