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程咏:葛沽的花会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2-07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葛沽的花会   

 天津   程咏

      葛沽的正月十五,要比别的地方热闹许多。因为第二天的花会,是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天后娘娘的宝辇出巡。这个非常具有海下地区特色的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遗产。

      据记载,葛沽的宝辇花会,自明永乐年间始,所以才有了“十老九乐”的说法。即十道老会九道称乐,寓意花会为永乐年间兴始。到了清乾隆年间,花会最为鼎盛,为直隶地区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每到花会时节,省、府、县三级皆有奖赏,以为国祈福、万民同乐。那场面真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绣带飘扬争奇斗艳。锣鼓喧天美不胜收,欢声笑语盛况浩然。”

      葛沽的花会,也就是庙会,从前一定是要在海河南岸的天后宫起势的。这座大明皇帝亲自赐旨修建的国朝神庙,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海不扬波的美好夙愿,彰显着雄风万里的大国时代。花会的凝聚力,就是海神娘娘的不求回报、舍己为人、荣升仙班。花会的感召力,也是百姓最朴素的心愿:天下繁荣,四海升平。

      葛沽的花会,一定要放烟花、挂花灯、耍高跷。而且高跷是花会的灵魂,也是花会的中心。那一个个踩着木腿、涂着油彩、摇摇摆摆的身影,一定通过长时间的勤学苦练,才能耍出各种高难的技巧。

      葛沽人对高跷乐此不疲,痴迷了数百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传承。葛沽的高跷,都是从娃娃抓起。我小时候的许多朋友,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踩高跷。男孩子玩耍一下还有情可原,可是女孩子们也有钟情于它的,常常会背着妈妈学踩高跷。爸爸们对于女孩子踩高跷,一般都是持开放的态度,踩踩玩玩,反正女孩子也上不了春节的花会。

      1976年,是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葛沽的花会在沉寂了多年以后,重新复出跑辇,普天同庆,万民欢乐。那些从前花团锦绣的宝辇和灯亭,再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也是这一年,我第一次看花会。因为停了花会多年,人们憋得发慌,这一恢复,所到之处,都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葛沽的大街小巷,真是欢声笑语洋溢,兴高采烈展现。葛沽有亲戚的,更是借着走亲访友的名义,早早来感受这欢庆的气氛。

      从正月初五娘娘的宝辇展示,到前海亭、后表亭的出现,葛沽的花会渐渐走向了紧锣密鼓之中。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孩子们看花哨。那时候只有6岁的我,还真是喜欢看海神娘娘这金碧辉煌宝辇的花哨。就是这座宝辇,真的可以说是民间百艺的集萃。精雕细刻的木构,浓墨重彩的描画,以及花团锦簇的装饰,那真是集木构、雕刻、装饰、绘画、刺绣、布作、宫灯、琉璃、铜艺、扎纸等等各种艺术于一体。

      只要宝辇停放在茶棚,就可以接受百姓的朝拜,祈求海神娘娘保佑,帆行四海、海不扬波、出船平安、归航顺利。烧香磕头,自然要花香火钱的。但是这香火钱可不是给娘娘本人,而是给为娘娘服务,操办这个盛会的海神侍者们的辛苦钱。这些钱由花会组织共同持有,会头掌管。每年的服装、洗礼、聚餐、采买、训练等费用,也由这些钱摊分。我们孩子是没钱的,但也想跟海神娘娘唠唠话,那么就只好跪在蒲团以外的土地上,可着劲地叨咕!每个孩子的心里话,都只能对娘娘说,不能泄露天机,不然就不灵验了。据说,海神娘娘有求必应,佑护万民,才有了日后百姓的如此厚爱和拥戴。

     茶棚,本是临时搭起的撂场休息之所,却也旗杆高耸,十二盏红灯高挂,风起云影之间,飘摇摆动,忽明忽暗,仿佛是出没于波涛里,上下颠簸的海船桅灯。明清数百年以来,葛沽都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养船经商之家众多,行船跑海之民如云,这海神娘娘的节日自然最是隆重。借着为海神娘娘接驾的宝辇花会,抒发的是船家船民祈盼“一帆风顺,平安归来”的朴素心愿。

      据说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海神娘娘的诞辰,所以接驾娘娘巡游的辇会,不仅是在白天进行,晚上也要有——海神娘娘大驾光临,那些鬼魅魍魉都赶紧远远躲避。省得让娘娘瞧见了,凤颜大怒,没有好果子吃。

      天一擦黑,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葛沽老街便已经挤不动了,大街上堵得水泄不通。哥哥找不到弟弟,姐姐喊不见妹妹,那是太正常的事。有的时候,只是隔着一两个人,你也别想挤过去。所以,相约看会的,为了防止走散,都会提前约定好一个地点,散了会去那里见。

      四乡八村的,算是近的。海河以北的军粮城、于庄子,海边的塘沽、大沽,津沽三镇的咸水沽、小站,更远的还有杨柳青、大寺、天津卫的,也全都来了。正是:乘车的、坐船的、走路的、跑步的,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看会时,最为得意的是大街两旁的住家。不管是稳稳地站在墙头上,还是悠悠地坐在房顶上,那都是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洞观全局。我的表姑奶奶,怕把我挤坏了,早早吃了饭,天还没黑,就让小表姑把我弄上房顶。骑着屋脊,抱着山头,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哪都看得清清楚楚。脚底下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你喊我叫,男嚷女闹,我这里高屋建瓴。就像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唱的:我坐在城楼观山景,而听得城外乱纷纷……

       当当当,铜锣响起;咚咚咚,皮鼓敲响。紧接着,就是彻地连天的九声炮响。海神娘娘起驾喽!首先出场的是驾前法鼓,然后簇拥着旌旗招展的銮驾和金瓜钺斧朝天蹬俱全的执司。这之后冲出来的,是背印童子和马童领路,这两人不仅是海神娘娘的前卫,也是为了扫场。他们先是转着圈子跑,把围观群众向后逼退,蹚开场子;之后,在日罩引行的云罗伞盖的指引下,十六个大汉雄赳赳气昂昂,抬着海神娘娘偶像端坐的宝辇,终于闪亮登场。

      宝辇出场,人声鼎沸,万众喧哗。在前后指挥人,俗称掐八尺的指挥引领下,前后各八个身着清朝宫廷銮衣卫服装的壮汉,不紧不慢地小跑了起来,步伐整齐一致,口中念念有词。俗话说得好:跑辇如静水推舟,快而不颠,慢而不散。海神娘娘出巡,一定是四海承平,波软风静,怎么能颠起来呢?

      跑辇,跑辇,这辇一定要跑起来,才会有人叫好、有人点盒子灯。葛沽老街东西也是三里,跑跑停停,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这要是一晚上下来,怎么受得了!不要紧,人家花会组织者早就有了一定之规,一个是换人,一个是落凳。人有的是,想抬宝辇的人多得都排不上队。宝辇走到哪,都会跟着四个扛着长条板凳的人,随时准备落凳。

      宝辇落凳之后,花会表演的时间到了,高跷、旱船、竹马、碌碡、秧歌等等十几种形式不同的花会表演,依次上演。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要数高跷。而高跷中更为翘楚的,要数长腿高跷,也就是空高一米以上的高跷。这样的高跷气场足,谁都看得见,但耍起来难度大。平地翻跟头、鲤鱼打挺、前后劈叉、左右劈叉,这些都属于一般动作。花哨的动作,那就是打旋子、双人靠。

      第二年的花会,我没有听从表姑奶奶的安排,而是跟着上高中的小表姑去走街。结果拉着搂着,还是半道挤丢了。多亏我灵机一动,爬到了郑家大院的墙头上,站得高高的,才被找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喊哑了的小表姑一眼瞅见。

      工作以后的每年葛沽花会,只要赶上春节在家,我都会去看看。主要是感受一下家乡祥和热闹的气氛,找寻远去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文化亮点,重温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程咏,笔名寻茗,网名茗雨江南,自号潋滟居士。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数百篇作品发表于天津各大报纸,以及行业报刊,获得每日新报征文一等奖3次,文章收入《海下历史风情》1—4册,多篇作品入选《古镇葛沽》,一百二十余篇文章被推荐到新浪首页和新浪博客首页,正在出版《海员故事》第1集。走遍中国,走遍世界,工作和旅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107410006@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