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游(25日,之二)

 唯我英才 2022-02-07

清晨从甜睡中醒来,四周转转,看看白天的拈花湾什么样。


一栋栋别墅小楼,规模很大。每栋小楼都有各自小院,院内有弯弯曲曲的小路,各种花草点缀其中,使小院内充满勃勃生机。


客房内清洁干静,各种设备齐全,有洗衣机、冰箱等等,满足顾客需要。床上的真丝被子轻盈舒适,盖在身上暖暖的,贴身却不压身。这是此次旅行最好的酒店。


木制的走廊房梁立柱看上去既有中国元素,又有点日本风格。


站在走廊俯看院中,绿肥红瘦,花草布局优美,给人有家的感觉。


小院的矮墙是用芦苇杆有序扎成,染上颜色,与楼房颜色协调配合。


院中白花叫不出名,问工作人员后才知道此花名叫“结缘”。


小院木结构的院门颇似农家。


小院与小院之间的小道青石铺地,平整结实。


核心景区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小桥,清清水流从桥孔中慢慢流过。


告别拈花湾,上午十时来到大如意胜境。


拥有湖光山色的大如意圣境座落在苏州西山岛绮里坞。它是太湖中的天堂,算得上是很古老的观音道场,古称花山寺、观音院、观音寺。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我们来此拜谒,难道是凑巧,也许是天意。


撞钟乞福。


吉祥如意,长13.8米,钩头扁如贝叶,头作灵芝状。如意遗自古流传的祥瑞之物,梵语称做“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


景区内的大观音禅寺始建于南朝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是中华最古老的观音道场,曾与六位皇帝结下不解之缘。


在原址重建大观音禅寺美轮美奂、精致典雅,全面颠覆了传统寺庙的风格。


巨大佛手灌顶。灌为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即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诸佛灌顶,能使功德圆满、福慧增长。


如此在寺院中设佛手雕塑绝无仅有。


传说清顺治皇帝弃位遁入空门,曾云游至此。


康熙帝为寻觅父皇南巡时,微服私访也在此留下足迹。


宋.苏舜钦有诗《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2010年10月,一尊罕见的明代早期骑犼观音金铜像,在流落美国72午后,终于回到祖国,在西山岛找到了她的归宿。


寺院放生池。


观心自在。


礼佛广场,在广场的周围环绕着十尊十米高的露天彩色观音。


这是十尊大家喜闻乐见的观音化身。比如送子观音,就与人的生旁繁衍息息相关,非常贴近生活,自然为众生礼拜。


这种彩绘的观音群像,在国内属首创。


每尊观音化身均有锻铜制作,内有钢架,好几吨重。


表面全部彩用进口汽车专用漆,以保证长期不褪色。


施乐观音,保佑人们:开心快乐、怡然自乐。


过礼佛广场后,即上拜道。拜道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佛教常说人的烦恼有一百零八种,每阶段的台阶正好为一百零八个。登拜道、消烦恼,每踏上一级台阶可消一种烦恼,登完4个一百零八个台阶,也就是四百三十二个台阶,一年四季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拜道中间有潺潺流水,叫圣水长流。


十尊观音化身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分别掌管人世间的吉凶福祸、悲欢喜乐、缘起缘灭。


如意大观音金铜圣像。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环佩,衣带翻飞。仿佛从天而降。


在大如意观音像的台阶下,有一石犼吐水,这个神兽叫做金犼,是观音的坐骑。


菩萨驻立在青山之外,碧水之边,手捻法印,怀抱如意,慈目低垂,笑而不言。无论你站在何处,都感觉菩萨在看着你。


这尊菩萨大观音像,重一千多吨,有30多层楼高,外面全用锻造铜板拼装焊接而成。


乘电梯来到金刚座、须弥坛,信众们都在“临时抱佛脚”。


双手抚摸菩萨脚趾,企肦去灾消祸。


中午就在寺中斋堂进斋饭,这是最有特色的旅行团餐。


下午又马不停蹄来到苏州参观世界闻名的苏州园林。门额上“狮子林”三字是清乾隆皇帝御笔。


在苏州的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最有禅意的一座。元末高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距今巳有六百七十多年历史。


屋檐上方有三个神仙,分别是福禄寿三星,在边还有一个小孩,意为贝家希望子孙后代在三星的庇佑下能兴旺发达、光宗耀祖、子孙满堂。


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之意,故名狮子林。


历经元、明、清、近代的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石假山、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狮子林主假山以湖石按五行八卦堆叠成山,重岩复岭,深溪洞壑,四通八达,宛若迷宫。因此,狮子林素有“假山王国”的美誉。穿行其中,曲折委婉,时而拾级而上,时而跨桥而过,一会登顶眺望,一会穿洞曲径通幽。旁边的路着近在咫尺,走过去却要绕好几个弯。


史载,公元1703年2日,清康熙皇帝巡游狮子林,亲赐《狮林寺》匾,清乾隆皇帝六次游玩狮子林,并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同样取名“狮子林”。


1918年,富商贝仁元买下狮子林,设水池植花木,重建厅堂并扩建。


2000年11月,狮子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处为“文天祥碑亭”。


狮子林原为“师子林”,后因园内假山众多,形如狮子,所以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此处为“扇亭”。


太湖石又叫窟窿石,是石灰岩由于长时间被侵蚀后慢慢形成,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曲折圆润的形态。其特点:瘦、漏、透、皱、丑。


站在园中连廊上,北看湖心亭,南望扇亭、文天祥碑亭。


从假山中出来,到了湖边,与真趣亭隔水相望。


湖的南岸,可东眺觅山楼。


假山中湖石林立,湖石与水、树、亭、楼、阁、廊构成一幅幅优美图画。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钻假山,两个时辰没走出来,后在一秀才引领下走出。乾隆皇帝好面子,提笔写了“真有趣”三字,秀才一看觉得皇帝有失水准,灵机一动向乾隆说:皇上“有”字写得特别好,能否恩赐给奴才。乾隆皇帝也是一点即悟,便觉三个字俗气,这就是“真趣亭”的来历。


此处已是假山最高点,当年精通五行八卦的秀才,可能就是立于此地,将山中迷路的乾隆皇帝导出。


真趣亭前。


立雪堂西墙边假山上。


卧云室前。


众多游客“上天入地”穿行于假山之中,一到最高处便抢拍美景,个别人爬上了树。


此处为“修行阁”。


燕誉堂。


立雪堂。


九狮峰。


卧云室前。


湖心亭。


据说,当年乾隆帝下江南到狮子林曾在此数狮子。一开始,乾隆皇帝看到两只狮子,后来听大臣们说三口、四只、七只,乾隆皇帝心里着急,脱口而出,说自己看到了九只狮子,大臣们只好附和。所以得名“九狮峰”。


燕誉堂侧夹道,翠竹如洗。


燕誉堂北厅另有一名“绿玉青瑶之馆”。此言出自元画家倪云林,“绿玉”指水,“青瑶”指假山。当年倪云林造访狮子林,喜之爱之,盘恒多日,造就名动大江南北的《狮子林图》。


大厅,原为贝氏家祠。贝氏买下狮子林后,怀着感恩之心设祠堂,建义庄、族校。狮子林是一座饱含报恩之情的园林。


离开苏州,驱车三小时,伴晚时分来到了乌镇。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的桐乡市北端。曾名乌墩、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有着苏州园林之美,兔耳岭草甸之奇观。


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通济桥和仁济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


晚餐后,进入乌镇西栅景区。船行十分钟左右登岸游览。


乌镇的房子临水一边大都挑出水面,有石阶可从房中下到船上,墙上的窗户可直接与河中小船做买卖。


走在青石板小街上,两边商铺林立。


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峰会,给古镇注入了现代化活力,这里有宽带网给、卫星电视、智能化旅游停车场、电子巡更、泛光照明等,乌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慧小镇”。


进入乌镇可选用纸质票、电子票和刷脸入园,游客只需3秒钟便可入园,十分快捷方便。


乌镇美食有薰茶豆、三白酒、乌酒、姑嫂饼、定胜糕、臭豆干、萝卜丝饼、酒酿圆子、桂花方糕、鲜肉大馄饨、乌米八宝粥、芝麻汤圆、船头粽、筒骨粥、栅桥砂锅等。


打更的更夫,挑着灯笼、敲着铜锣高声吆喝。一群游客尾随看热闹,就是我这六十多岁的人也只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更夫,比我们年轻的人当然是十分好奇。


西栅旗袍店,广告颇有旧时风格,一台古老收音机搁于厨窗之上,极让人联想上世纪三十年代“十里洋场”大上海的女性摩登穿着。


店内因无人问津,老板在玩手机。


乌镇周边水网密布,因此建有许多小桥。有简洁的平梁石桥,有古朴的石拱桥,还有精巧的砖石桥等。


乌镇的特产有:乌镇白菊、蚕丝被、乌棉、蓝印花布、叙昌酱品、竹木工艺、乌香等等。乌镇的油纸伞为中国大妈的至爱。


亦昌治坊,是明代嘉靖年间一位湖州铁匠来西栅开坊经营。进门四面围廊,院子正中一口直径大约5米的大锅,锅底铸印记“天下第一锅,同治五年造”


草木木色染坊,印花蓝布。


乌镇素有欣赏苏州评弹、江苏评话、湖州滩簧、桐乡劝书等民间曲艺的娱乐,名为“听书”。伴着小河凉爽微风,喝一口热茶,听着软侬吳语说书声,骨头都酥了。


深深夹巷,才晚上八点,已无人走动。


乌镇香文化由来巳久,每年谷雨清明时节举行乌镇香巿,农历七月三十是乌镇插地藏香的日子,插地藏香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插上地香。


西栅的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


乌镇有: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吃粽、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祀祖、腊月小更等节气习俗。


看到如此美丽江南水乡景色,不禁让我想到共产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毛主席的伟大。旧中国这里疫病横行,特别是血吸虫病,致使民不聊生。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一齐奋斗,终于消灭了血吸虫病。


毛主席诗词七律二首。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出。浮想聪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更新于 2019-04-03
来自作品集江南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