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阳泉:白居易的判词——被忽略了的文学精品

 芸斋窗下 2022-02-07

     公元841年(唐会昌年间),做了半辈子皇帝老师的白居易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他上任以后,接管的乱七八糟的小案子不计其数,以他的智商,判定这些案子,完全可以像庞统一样先睡上几个月。最初,白居易也是依照前例,就事论事,主持个公道拉倒。后来,他发现:如此应付一些毫无创造性的案子,实在是屈了大才。便在判词上下了功夫。

    他在任期间,有这样一个案情:某甲与妻子离婚后,妻子犯了罪,请求根据儿子的“恩荫权”(亲属立功可以替自己减刑)赎罪。某甲怀怒,断然拒绝。之后,妻子将向白青天做了汇报。

    看看在一千二百年前,白大人是怎么写判词的——

    二性好合,义有时绝;三年生有,恩不可遗。凤虽阻于和鸣,鸟岂忘于反哺。旋观怨偶,遽抵明刑。王吉去妻,断弦未续;孔氏出母,疏网将加。诚鞠育之可恩,何患难之不救?况不安尔室,尽孝犹慰母心;薄送我畿,赎罪宁辞子荫?纵“下山”之有怒,曷“陟岵”之无情?想《芣苡》之歌,且闻乐有其子;念《葛藟》之义,岂不忍庇于根?难抑其辞,请敦不匮。

    白大人是站在中国古代伦理纲常的基础上,结合早在《诗经》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普遍道德规范而得出的结论:那女子的请求是对的,儿子有义务庇护母亲。

    为了把这道理讲明白,他先是找了两种鸟说明问题:凤凰虽然因为失去配偶不能和鸣,乌鸟却不会忘记反哺。然后,他把西汉人王吉搬了出来(王吉因为他的妻子摘取了邻居家的枣而被王吉休弃,后来在众邻里的劝说下王吉才让她回家),接着搬出了中国封建礼教的最敏感部位——孔子家族(家族规定,子孙不许参加被休弃的母亲的葬礼,但是,如果孩子要求尽孝,还是可以通融的)。白大人似乎言犹未尽,开始在为世人所熟知的《诗经》中寻找典故:即便前夫(“下山”代指前夫)万般愤怒,也不应该阻挠儿子思念母亲(“陟岵”喻思念母亲)的情怀。想想《芣苡》之歌吧(芣苡,就是车前草,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疗妇女不孕),你就知道妇女喜爱自己儿子的心情了;再好好想想《葛藟》的含义吧(《葛藟》一诗表达子女思念母亲的感情),难道你还忍心不让儿子庇护母亲?

    在白大人那里,判词文体全用四六,非常工整,这份高级判官的工作让白大人过足了瘾,时间一长,远近闻名。当时不少准备考官入仕的人都以他的判词应答考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