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的维修记录,整理后发到公众号,供同好参考。 该机是minolta公司1937年推出的一款645的120折叠相机,从各种指标看,应该是当时的高级机型了。 首先,镜头是4片3组的天塞结构,只是没有镀膜;其次,镜头整组调焦,通过移动镜头底板,伸缩皮腔的方式完成;再次,黄斑测距,与调焦联动;最后一项,自动停片!这四项硬指标在当年绝对是顶级设计,就连zeiss的super ikonta都是前组调焦。可以想象,在这台autosemi身上,minolta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期望。该机是前段时间拣到的一台破烂,本周正好有点空闲,遂解体进行大修。 拆下镜头,整个解体,里面大量锈蚀,慢门机和自拍机卡住,快门叶片锈蚀且平面度严重超差。接下来就是重复已经做过数百遍的清洗、除锈、上油、磨合、调校。基本上,镜间快门中稍高级品种,除了compur就是prontor,仅仅是生产厂家不一样,结构都差不多。校正快门叶片变形花了我很多时间,这种表面做了氮化处理的薄片,有一定硬度,又很薄,校平有些麻烦,费了好多功夫也只是勉强平整了一点点。慢门机里面的齿轮也磨损明显,以至于修好后1秒到1/25秒的几档速度都不稳定,有时准确有时混乱。不过毕竟是老古董了,能听听快门响动就行了。 现在开始就可以将镜头装上机身了。然后调整测距以及调焦联动,还是老办法:快门开到T门,打开后背用毛玻璃确定镜头无限远,最后调整测距器无限远黄斑重合,一切ok。 最后,还得给这台机器加工一根皮腔开启按钮,买来就没有原配的。找一根合金材料,上车床车制成刚好可以穿进小孔的尺寸,然后制作2.2mm的螺纹以拧入皮腔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