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ENTINA M

 择机而行 2022-02-07

民主德国的相机,破烂是常态,精品是意外。

最早期的一些contax、praktica工艺很不错,但后来一代不如一代,即使是备受推崇的pentacon 6,也仅仅是因为廉价的缘故。但时不时出现的一些小众机型,却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这,难道真的是Made in DDR?

以前曾经写过的penti II就是其中之一,这次的pentina比起penti II来,似乎有点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细节:

我一向认为,能够经得起微距镜头拍摄的,都是好工艺!pentina的所有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不论是金属机加件、冲压件,还是后期表面处理,都可以认为是东德相机中的佼佼者。

由于该机从设计上采用了镜间快门单反结构,使用上比不得镜后幕帘快门方便,但优秀的加工工艺则让它具有了一些艺术性,可把玩价值远高于一些普通的幕帘快门单反。

该机采用了和P6类似的镜头锁扣结构卡口,从安全性上说,可以有效防止镜头误操作脱离机身,只不过操作稍微繁琐。同时,又因为采用镜间快门,光圈不太好设计成自动光圈,而采用了预设——卷片开到最大——拍摄收缩到位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早期的单反相机中被广泛采用,不论镜间快门还是镜后快门。从使用上来说,该模式有利有弊,利在解决了早期单反遇到的实际光圈取景时光线昏暗的问题,弊在镜头上的光圈顶杆使用时间长了容易被油泥腻住而不能及时收缩光圈。

非瞬时复位反光板也是该机的另一个时代特色,“按下快门后眼前一黑”对于现代的摄影爱好者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但那个年代,这是常态。就连镜后快门的单反尚且还没有进化成瞬间复位,指望镜间快门能瞬间从开启状态关闭、然后收起反光板、再次开合快门曝光、然后放下反光板、最后又开启快门取景这一连串无比复杂的动作,显然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除开上述这些时代烙印,该机基本可以说是同时代东德相机的精品了。甚至,随机配备的测光表到现在还能比较精确地工作,实属不易。

或许是追求特色,该机还采用了板砖式设计,将五棱镜屋脊隐藏于机身上盖,同时又将卷片扳手也设计为内藏式,整机因此显得有些大,但外观也更简洁。

随机配搭的标头为carl zeiss tessar50/2.8,该头就不用介绍了,基本是绝大多数东德相机的标配。成像质量可以去看看以往文章里面的实拍。

总的来说,这是一台值得把玩的老式古董玩意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