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鸥DF-1ETM

 择机而行 2022-02-07

DFDF-1ETM,海鸥整整走了20年。

这期间的演变,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漫长,而理所当然的地覆天翻。

1964年的上海DF1966年的海鸥DF,除了额头上的商标,其它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区别。汉字版的海鸥DF和英文版seagull DF-1,仅从外观看,也差不多只是商标的区别,虽然实际上seagull DF-1的变化还是挺多:简化掉了反光板预升功能,将冷靴插座改为热靴,用裂像屏取代毛玻璃,取消了DF底盖上的电动卷片器驱动槽(DF并没有匹配的卷片器),同时也将后盖开启改为提升倒片钮的方式,等等。

这些变化都算不上什么实质性改进,像取消反光板预升,甚至还可以认为是一种倒退。不论是上海DF,还是海鸥DFDF-1,都是最传统的全机械单镜头反光相机,为使用者提供最基本的拍摄功能。它们的结构里面,没有电路,只有电线,而且就那么两三根,用于连接闪光接口。

然而,看上去如此落后的海鸥DF,却是我国照相机行业最为成功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没有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鸥DF/DF-1,绝对算得上那个时代业余爱好者最有可能消费得起的“国民单反”。

当日历翻到1980年代,放眼全球照相机行业,日新月异、一片欣欣向荣。而我国,还停留在海鸥DF以及它的各种仿制品时代。江光率先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于1980年末开始JG303M的研制。然而,这一步似乎迈得太大,最终,JG303M因技术标准太高,仅生产了几台样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从此,国产相机开始进入了TTL测光时代。

海鸥DF-1ETM,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同样,仅从外观看,seagull DF-1DF-1ETM基本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DF-1ETM却实实在在有了TTL测光,而且还是SPD硅光二极管、三灯显示。测光系统的加入,使DF-1ETM机顶内部充实了许多,老机型空旷的上盖内,依次增加了柔性电路板、电池仓、测光原件,甚至还有一片集成块。电线自然也比过去多了不少,看上去有那么一点现代化的雏形了。

然而,工艺粗糙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包括测光系统。平心而论,DF-1ETM的测光通过仔细校准后,完全能提供比较准确的结果,但是,线路焊接马虎、原件安装混乱这些问题非常厉害,我曾经修过好多台测光故障机,基本都存在线路虚焊、连接螺丝松动这类低级问题。

早期的DF-1ETM很有意思,镜头光圈拨杆自成一派,和机身的连接位置在卡口的四点钟位置(从正面看)。 

众所周知,海鸥DF脱胎于minolta SR1,采用的是没有光圈信息传动的minolta auto卡口(SR)。那么,似乎顺理成章,增加测光后的DF-1ETM就应该采用minolta中期的MC卡口结构。这个不涉及什么尊严问题,而是一种必然选择。首先,DF-1ETM的用户肯定不可能只用一枚标准镜头(DF-1ETM刚推出的时候,能够与之配套联动测光的只有58/2标头),如果用户要使用其它焦段镜头,海鸥拿什么来回应消费者?其次,DF-1ETM并不是什么多牛逼的机器,即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也只是落后得不能再落后的老古董!这样一台注定只能在国内市场特有的环境下勉强销售的产品,哪来的自信搞这样一个独立卡口?哪有镜头厂家愿意给DF-1ETM做配套镜头?如此,又有几个消费者愿意买这样一台只能用海鸥镜头且暂时只有标头的DF-1ETM 

那些年还在读中学的我,看到《大众摄影》对DF-1ETM的报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多么脑残的设计啊!也许是消费者负面反应非常强烈吧,1988年第六期《大众摄影》刊登的DF-1ETM实用报告的“编者注”发表了海鸥厂的副厂长来信,意思大约是,ETM采用特有卡口是技术问题,厂里正在攻关。未来海鸥厂还将在消化吸收minolta X300技术,全面推出国产化DF300后,将DF300的卡口改为ETM卡口! 

这个……

不过,不久的“未来”,海鸥厂并没有如约推出ETM卡口的DF-300,而是悄悄地解决了“技术问题”,推出了后期版的、全面兼容minolta MC/MD卡口的DF-1ETM,同时还很贴心地增加了一个电源开关。

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海鸥遇到了什么“技术问题”。直到手上有了早期和后期的DF-1ETM时,我才明白,或许他们的“技术问题”,就是卡口座外围的镀铬面板吧!老的海鸥DF-1那个外圈和卡口座法兰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如果加装光圈信息传感器,势必增加厚度,导致法兰距发生变化。如何在卡口座外围面板和卡口座之间装入传感器拨杆呢?很简单,把卡口座外围面板改一改就行了。后期DF-1ETM就是这样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从这个事情上不难看出,当初的设计团队考虑问题有失周全。当然,如果是海鸥厂真的认为DF-1ETM会成为惊世之作而故意为之,那就有些贻笑大方的意思了。

另,据后来的一些不明出处的消息称,DF-1ETM之所以没有采用minolta MC卡口,是因为minolta的专利问题,后来海鸥和minolta开始了全面合作,得到了minolta方面的授权,才将DF-1ETM的卡口改为了MC口。

从内心深处讲,我愿意相信这样的解释……

海鸥的镜头,说起来挺多,不过有代表性的也就58/2了。最后,用58/2的试机片作一个总结吧。

自冲自扫,仅供参考

胶卷:不明过期胶卷

冲洗:C41手冲

扫描:epson f3200,minolta DI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