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宦游佳处是零陵

 孟溪ProbeT连山 2022-02-07
——曾丰永州打卡记
刊发日期:2022-01-28 语音阅读:

◇洋中鱼

打卡时间:宋乾道五年(1169年)

打卡地点:浯溪、淡岩、月岩

曾丰画像(资料图片).jpg

曾丰画像(资料图片)

曾丰《缘督集》卷七之《月岩》《游淡岩》.jpg

曾丰《缘督集》卷七之《月岩》《游淡岩》

曾丰《缘督集》卷四之《浯溪有序》.jpg

曾丰《缘督集》卷四之《浯溪有序》

曾丰《缘督集》卷九之《戒永州道闻思归乐三首》.jpg

曾丰《缘督集》卷九之《戒永州道闻思归乐三首》

仿佛冥冥中有一种感应,每次去看零陵古城的东门,路过东门路原零陵卫校旧址,我都要忍不住地往那里张望,试图从那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而今略显沉寂的建筑罅隙中,寻找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尽管那个人离我们远去已近千年,但我总感觉他的身影如同草原上一团蹿腾的火焰,依然在撞击着我的视野,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沸腾,又为之惋惜、为之怅然。

南宋,是中国历史创伤的一块大痂,让人不忍去触碰。稍不注意,就会引起那业已尘封的旧痛,就会渗出那永远殷红的鲜血,就会彰显那段历史老年斑一样的底色。

近半年来的很多个晚上,我挑灯夜读,试图走近这个姓曾名丰、字幼度、号撙斋的南宋江西乐安人。因为我总感觉到他就在附近注视着我们,等待我们中间的极少数人走进他那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倾听他那穿越万水千山般的深情诉说,再把他的诉说变成一行行文字呈现给大家。

可是,无论我在文献中怎么寻觅,却依然感觉与他相距甚远,了解起来很困难,乃至很困惑。

是的,不仅是我,相信很多永州人跟我一样,对曾丰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因为历代各种版本的《永州府志》和《零陵县志》等地方文献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永州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似乎也没有涉及,看不到相关著述。就连中华书局出版的四十本装《宋史》中,对他的记载也不足三十字:一是卷六十六中有一句“(琼州)通判曾丰暨琼山县令移文惊忧,后皆坐绌”;一是卷二百八中收录他的著作目录“曾丰撙斋缘督集十四卷”,说明他的著作不少。

于此,我颇为埋怨《宋史》的编纂者脱脱等人,何等惜墨,对曾丰居然如此吝啬!

甚至连《宋史翼》和《乐安县志》,也只有对他生平的简短介绍。

按道理不应该啊,真的不应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他曾丰完全值得一写的。虽然不敢奢望大写特写,但也不至于三言两语带过。

就算曾丰的官做得不大,最高也就做到一个德庆知府而已,但他理学和文学成就却不能被忽视,也不该被忽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来聊一聊他的理学成就。

曾丰是南宋重要的理学家,长期沉湎于理学研究,有《六经总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礼论》《乐论》和《庆长兄易集议序》等理学著作。他与陆九渊、陈傅良、谢谔、欧阳朴等当时理学名家都有交往,可谓“谈笑有鸿儒”。

他有一首《呈吾宗茂叔》:“国初名下数三陈,今代吾宗又有人。兄弟已推眉更白,功名何虑骨犹屯。濂溪气韵娟娟月,康节襟怀盎盎春。奋迅发挥吾敢许,稳登鸾凤上麒麟。”

由此可见,曾丰的理学思想以周敦颐、邵雍为源,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特点,与陆九渊心学颇有类似之处,主张“心是道道是心”,在南宋中期理学思想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比如,他对“太极”是这样诠释的:

形藏于气,是名太极;气传于形,是名两仪。圣人者,其身生乎两仪之后,而其道立乎太极之先。太极以其气钟为两仪,而天地者,两仪之一息也……

见气则谓太易,为太玄,为太极。见数则谓太极,为太一。

很明显,里面就有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痕迹!

而“一元象一年,十二会象十二月,三百六十运象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世象四千三百二十时也。”,又有邵雍的数学理念。

再举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曾丰在当时理学界的影响有多大。一是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曾受学于曾丰,是他的得意弟子;二是陆九渊的入门弟子、流坑董氏心学的宗师董德修,就是他的妹夫。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我们再来聊一聊他的文学成就。

作为南宋优秀的文学家,曾丰与杨万里、杨长孺父子,以及赵蕃、张镃、孙逢年、姜特立、尹直卿、韩元吉、辛弃疾、姜邦杰等人有交往与唱和,可谓“往来无白丁”。

打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年出版的360 册《全宋文》,我们可以在第 278 册中发现曾丰的散文 261 篇;打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出版的 72 册《全宋诗》,我们可以在第 48 册中读到曾丰的诗歌 991 首。

曾丰的诗歌和散文在南宋都具有颇高的地位,其数量之多,令常人望尘莫及;其质量之高,也令不少人为之倾倒。

比较而言,他的诗歌影响力大于散文,其经典诗句并不逊色于唐宋名家,例如:“犹敢谓倦客,曾不如倦禽。”“古道从来得今笑,天相知外任纷纷。”“花神留为菊后乘,天意遣作梅先驱。” “会逢青帝欲回春,先与梅花清路尘。”“作意偷春破队行,横翔捷出不容争。”“清高惟雪可相配,次有冰台两玉人。”“风雨不移君读书,由松之实悟竹虚。”“古今姑弃置,一笑问归途。”“鸟经波面疾,云泊树头轻。”“天拥云堆浮玉乳,波摇日影弄金花。”“云外雁机动,沙头鹭意萌。”“竹浓犹漏月,风横不容云。”等等。

哪一句不是神来之笔?哪一句不是戳人心魂?

正因为曾丰诗歌以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人生,清雅而不失哲理,以至于好友赵蕃给他的诗集题诗云:“江南山水尽宜诗,几欲经营竟不奇。不料此编能到手,意曾关处辄能知。”

正因为曾丰的诗歌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特征,以至于史弥宁也曾赋诗赞云:“湘水衡云画轴开,天将此本勘诗才。我无健句可题品,包寄江西曾樽斋。”

其实,曾丰不仅诗歌卓越,散文也同样优秀。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序、跋、记等,风格多元,既有气势雄浑的说理文,又有质朴隽永的记叙文,还有犀利幽默的小品文。他强调道先文后,主张文以明道,对当时的散文作者影响颇大。

其弟子何谷赞云:“不夷不惠,斯道之魄。不欧不苏,斯文之脉。外容万象,中无一物。” 

元代虞集称其文“气刚而义严,辞直而理胜,有得于易之奇、诗之葩者乎,取譬比兴,杰然不溺于风俗、山川磅礴雄伟之气。”

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丰仕绩不显,颇以著述自负。集中如六经论之类,根底深邃,得马、郑诸儒所未发。其他诗文,间有好奇之癖,要皆有物之言,非肤浅者所可企及,亦南宋一作者也。”

可是,你们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走上社会的人生起点居然就在我们永州。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曾丰出生在江西抚州乐安县流坑村。

据曾氏族谱记载,曾丰这一支是在父辈从永丰松江迁到流坑板桥居住的。曾丰在《素公曾庆长墓志铭》中写道:“吾宗,吉之永丰松江派也。”

可见松江曾氏与著名的泉州曾公亮和永丰曾工同出一宗,大多人认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的第三十三世孙曾丞的后裔。

《宋才子传笺证·南宋前期卷》称其“少有大志,慨然自奋,欲广大曾氏之先”。雍正《江西通志》卷五〇记载:“乾道四年戊子解试,曾丰……。乾道五年已丑郑侨榜,曾丰……”。也就是说,曾丰于乾道四年(1168)中乡举,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永州教授,正式打卡永州。

宋代在京城设有“太学”,为官办最高学府,在地方上设有“州学”。无论太学还是州学,都设有教授一职,主要讲授儒家经典,类似于今天的大学老师,而不是什么官职。

永州府学为唐代元和年间刺史韦宙所建,因红蕖亭为夫子庙,后迁愚溪。宋庆历中诏天下立学,知州柳拱辰移建到东山东麓,也就是华严岩附近。

曾丰著作颇丰,从后来结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诗、词、书法、散文、史学、地理、历法等均有颇深的研究。我想,曾丰在永州府学为学生们讲课时,应该是轻松自如的。因为博学,除了完成讲授儒家经典的规定动作之外,他应该还有一些自选动作,而这些自选动作有的涉及到文艺理论,至今还管用。

所以,每次路过永州府学遗址,我眼里老是出现他在府学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的种种画面,透过历史的罅隙,我仿佛也变成了其中一员,正襟危坐,看见年轻博学的他正激情澎湃地向我们讲授。

他这样诠释文道:“上士学道,下士学艺。仆中仕也,度其质不足以受大,艺又其所耻者,故取其离于艺而进于道,谓之文者而学焉……蝇附骥则远,萝附松则高。文之升沉,顾其所附如何。”

他这样诠释事业:“仆闻学问贵少,器识贵壮,事业贵老。未老之事业,不出于器识者也;未壮之器识,不出于学问者也。器识不自学问出则凡,事业不自器识出则陋……”

他这样诠释诗歌:“声生于气诗之体,于气要穷所从起。事制于义诗之理,于义要穷所从止。一元开辟三才矣,万世纲维十伦尔。我初传此无上宗,君今下我未到工。胸中周召次毕公,笔端雅颂余国风。不容阴阳作穷通,可与天地为始终。”

他这样诠释引荐:“公孙弘以文学进,而荐深文之张汤;魏相以贤良进,而荐乐艺之赵定、龚德;王嘉尔以甲科进,而荐宠嬖之淳于长;杜如晦以才节进,而荐法吏之戴胄;萧瑀以忠纯进,而荐奸险之封伦;王珪以清望进,而荐律家之吕才。”

他这样诠释词学:“凡感发而输写,大抵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要其情性则适,揆之礼义而安。非能为词也,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华,不能不为词也。” 

不仅如此,他还能从王安石的书法中看到作者的心情变化:“右荆公手笔,外著憔悴之形,中函嫖姚之气,頠乎乔松之声壑,挺乎修竹之敧风,颓乎疏梅之横水也。态度不同,同归于清,所谓瘦硬通神几是耶?大抵公之字如其人。盖嫖姚者,公得志于时;又若憔悴,则公所守固,不为富所淫。虽身享庙廊之奉,日饜栈羊,终犹有饭蔬气习在,其貌曾未改山泽之臞也欤?”

他甚至可以在为黄山谷(黄庭坚)字帖作跋时连带地评价了杜甫诗歌:“右少陵《灔艳》《白帝》诗,皆摹岷江日月,雷霆风雨、云龙气象。黄山谷追书之,盖元祐元年中伏日也。杜之诗固清矣,诗中景物尤其清者;家之黄山谷之胸次与岷江等,想其当落笔时,毫沥生冰,手胄生栗,凛然觉署气逡巡,岂复知其为中伏哉!”

……

越是深入研究,我越感觉到曾丰的谦逊与博学、可爱与可敬。

应该说,他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文人,有着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无奈他一生虽有大志,富才华,却因骨子里那些文人气质而拒绝当朝太师韩侂胄的招纳,不仅没得到重用,反而被罢职回乡,自办学校。

有些缘分,是注定的。如果不是写杨长孺,我可能也会忽视曾丰在永州所留下的痕迹。而能够从《四库全书》的大海中捞出他写于永州的部分作品,确实令我激动不已。

从乾道五年(1169)进士及第授永州教授,到淳熙七年(1180)为赣县丞,曾丰在永州应该待了较长时间。尽管不排除他当教授后,有为寻找关系谋职从政的闲居年月,但永州历史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永州有大量元结、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胜迹,还有众多的摩崖石刻,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大唐以降的历代文人墨客。

作为一个当时尚未入流的教授,曾丰不可能像在永任职的知州、通判等人那样可以到处题刻,但并不影响他对这方山水的厚爱与吟咏。

永州府祁阳县湘江之滨的浯溪,为唐代道州刺史元结所开辟。曾丰的江西老乡、前零陵县丞杨万里几年前曾经慕名游览并写下了《浯溪赋》,而且,永州通判赵不    曾于乾道二年(1166年)写下《皇宋中兴圣德颂》,令浯溪锦上添花。

曾丰心中早就崇拜元颜,抵达永州,在读了杨赵二人的作品之后,他就找机会游览了大名鼎鼎的浯溪,并写下一首《浯溪》:

千古一碑得人爱,来书碑后几前辈。

相颉颃甚曾不饶,自混融之了无碍。

太平天子狃开元,驯致马嵬悔何逮。

桑阴未徒宗庙安,储皇功岂不云倍。

君父恩重臣子轻,功至弥天皆分内。

灵武犹言权济经,京师何忍小间大。

南内起居不遑安,西宫晨夕无聊赖。

不没其实豫章公,言者无罪闻足戒。

元结但持归美心,为尊者讳谁独怪。

归美为颂刺为雅,四诗义各有攸在。

一出春秋雅颂中,两忘人我是非我。

朅来独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曾丰对《大唐中兴颂》这方摩崖石刻是多么的崇拜,更何况旁边还有黄山谷(黄庭坚)的《书摩崖碑后》诗刻。这方诗刻,令他“一见钟情”,喜欢上了黄山谷。

也许,他就此爱上了书法,并投入不少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后来才敢对王安石和黄山谷的书法做出评论。

零陵城南的淡岩,跟浯溪一样,也是一处胜景,也有不少摩崖石刻,包括黄庭坚的两首诗刻。曾丰来到淡岩,游览之后,效仿黄庭坚,也写下《游淡岩二首》:

其一

混沌谁将窍凿穿,巨灵留巧与人传。

坎中着脚疑无地,缺处回头却有天。

穴虎将风时出啸,渊龙挟雨夜归眠。

瑶台琼室人难住,佛未来时必是仙。

其二

谽谺万状眼中奇,四顾在叹天下稀。

秦帝诏方宣美意,徵君心已悟危机。

追随谈姓俱韬晦,邂逅涪翁并发挥。

却羡桃源人更会,和名和姓袭鸿飞。

而柳宗元写于永州的《永州八记》,如同一股甘泉,滋润着他的心灵,以至于他在后来极少数的《萧帝岩记》等游记中,也呈现出模仿痕迹。

尽管理学在北宋起伏跌宕,甚至遭受过重大挫折,但并不影响人们特别是学者对它的认可。

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治平三年(1066年)曾任永州通判。而作为永州学府的教授,曾丰对百年前的周敦颐是十分崇拜的。来永州任教,有机会自然要去近在咫尺的濂溪故里拜谒,到他少年悟道的月岩去寻踪。

在濂溪故里,他目睹池塘荷花,追慕先生风范,写下《彼莲之美》四首:

其一

彼莲之美,心乎爱矣。

所爱与直,渊乎其似。

其二

厥根玲珑,庶乎屡空。

厥干洞然,同乎大通。

其三

厥华尚赤,故为火德。

厥德靡常,虚室生白。

其四

受知濂溪,爱莫助之。

邹子知之,久而敬之。

在周敦颐少年悟道的月岩,他来回寻觅,流连忘返,似有所悟,也写下一首《月岩》:

岩腹刳为半月形,全功天且不能成。

勿嗟圆处便生缺,犹幸晦中堪养明。

更朔还多终有望,受亏已久得无盈。

愿言链石补教足,使我众生眼界平。

永州山水真的太美了,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心神迷醉了!

若干年后,当曾丰与友人闲聊、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宦海浮沉时,感觉到只有最初在永州的那几年教学生涯是最纯真难忘的,为此有感而发,写下了《戒永州道闻思归乐三首》:

其一

宦游佳处是零陵,廪稍优饶水石清。

心不思归归不乐,汝休强劝拂人情。

其二

张翰陶潜出信缘,思莼爱菊返丘园。

帝魂已托杜鹃去,今汝宁非二子魂。

其三

田园无力办难俱,有益犹堪学把锄。

二者即今皆未具,教吾归去却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