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摘录(21)探究青少年航空研学的定位与运用

 山川世界 2022-02-07


一、借用“五W”模式理论进行研学定位的思考

由于传播学的“五W”模式在阐述上缺乏相互关联的解读,研究分析后提出了“五W”成星并可循环互动的“星徽”运用模式

  略

1:“五W”理论中五W之间的关系图

即教育者不仅关注自身的要求,还要考虑到科普内容、科普形式、科普对象和科普效果四个方面,这样的育者才是有效和可胜任的。同样如此,每个W”都应该与其他的四个“W”建立起相互的关系和发生积极的作用。

二、青少年航空科普研学的“五W”定位分析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指师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以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课本为内容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过程。通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而作为科普教育的场馆来定位研学的范围与内容,看似相关不大,也不是仅提供学习环境这么简单,而通过“五W”分析,为了达到科普教育之目有,建立与学校共同进行技能与技术的拓展联系,形成研学体系,科普场馆还需要在教师素质、教材内容、传递形式、科普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达到满足才行,故需要进行定位分析如下:

科普者。就是航空领域的科普教育者,在科普教育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教育者既可以是航空科普工作者、航空专家与学者、学校老师,也可以是航空科普基地、航空博物馆、各级航空学会、航空特色学校等组织。

青少年受众。明确青少年受众为满13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学生,及部分至20周岁的专业类学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受教育群体。

航空内容。是指在航空领域内,需要普及的知识、技术相关的教育内容。

媒介与形式。是航空科普场馆所具有的教育传播资源,包括航空科普内容所借助的展板、宣传栏、多媒体、网络等传统与新媒介形式。

科普之效果。指航空科普内容到达青少年后所引起的航空兴趣、启发、感动、振奋等正能量的反应,形成检验标准的要求

三、确定航空科普研学的内容定位

馆校结合在研学项目中,科普场馆只是学校研学的一种延伸,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只有与校方的紧密结合与相互磨合,才能真正达到双方在教学与科普的双赢。为此有必要进行分析与策划,故提出按“五W”要求进行研学项目的具体落实要求。

四、航空科普研学的运用定位

“五W”理论进行航空科普研学的组织实施过程,落实航空研学“五W”的基础上进行“星辉”关系的融合,从而达到研学实施步骤的全过程掌控。

1 科普工作者的组织建设

1.1明确研学项目的组织机构与部门职责,建立研学的科普运行体系

1.2明确科普工作者在研学岗位中工作要求,确保航空科普教育的质量与数量

2 青少年受众的研学接受

2.1幼儿娱乐研学的思路与方法

2.2少年课程研学的思路与方法

2.3专业学生研学的思路与方法

3 航空科普研学课程设计

3.1根据受众对象不同进行研学课程的设计

3.2根据学校课程目标进行研学课程的设计

3.3根据场馆资源特色进行研学课程的设计

4 航空场馆研学资源运用

4.1利用场馆展厅资源开展研学

4.2利用场馆活动开展研学互动

4.3利用科普教育师资进行研学

5 研学效果综合评估总结

5.1进行场馆研学效果的评估

5.2进行受众受益结果的评估

根据以上航空研学“五W”解读设置实施“星辉”全过程关系图如下:

略 

2:航空研学实施关联过程图

五、航空科普资源分析与运用准备

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进行研学运用,从“五W”定位开始认证可以从场馆的战略要求进行分析、从现有组织机构与职能角度来分析、从场馆管理体系与综合能力方面进行分析,但最关键的是考虑场馆科普教育资源的能力与适应学校进行研学的科普资源匹配度。为此,上海航宇科普中心需要进行科普资源适应研学的资源分析才能进行有目的的运用。

1 利用场馆展厅资源开展研学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原有三个主题展厅上进行了改造,把原一楼《走进中国大飞机》拓展成《中国民机成果展》、原二楼暂且不变,原三楼《探索飞行的奥秘》试验装置展厅拓展成为综合性的互动科普教育展厅;场外的飞机也进行改造,尤其在DC-8客机内进行了适合科普教育与互动探索的内容;场馆增加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动机展厅和航天科技的等内容。从而,场馆在整体上增加并提高有利于开展研学的教育探索资源。

展厅资源也包括适用研学的展项或展品的细化和提升。

具体可研学资源归纳,包括需要增补或提升的资源如下:

从历史、人文、科技方面研学《中国民机成果展》

从历史、人文、科技方面研学《中国与世界航空发展史》

从自然、地理、科技、体验方面研学《探索飞行的奥秘》

从历史、科技、体验方面研学场外展品与展项

从科技、体验方面研学《航空体验区》展品与展项

从历史、科技方面研学《发动机展区》展品与展项

2 利用场馆活动开展研学互动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每年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最具传统特色的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比赛(上海赛区组织方)和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等项目,同时也开展航空科技夏令营、航宇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巡展和“中小学校-科普基地”共建结对活动等相关活动,与上海航空学会、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航空公司等组织企业有资源上的互动和共享。

具体可研学资源归纳,包括需要增补或提升的资源如下:

参与国际少年儿童航空绘画比赛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制作静态比例模型比赛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全国无人机设计大赛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全国模拟机飞行比赛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科技周、科技日、科技之日(夜)等全国性(上海性)活动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航空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所结合的研学活动

参与馆校共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学活动

参与中心科普专题活动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参与巡展(临展)所进行的研学活动

3 利用科普教育师资进行研学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是以航空科普接待讲解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与学校共建活动中偶尔也有讲座课的师资,但从整体来讲,中心的科普教育研发与师资是最为缺乏与薄弱的部分。

具体可研学资源归纳,包括需要增补或提升的资源如下:

建立一支对航空科普研究再开发的团队,完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等资源;

完成适合本馆在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角度的研学课件;

培养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可服务于不同年龄段受众的研学老师;

建立有效管控的研学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内外工作协调和评估。

六、航空研学定位与运用时的一些困惑

参考文献:

1. 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948

2. 胡鑫川《探索青少年航空科普活动的传承与突破》2017年中国科协第七届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论文

作者简介:胡鑫川 

2020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征文-优秀论文

与你一起纵横航空史话、航空器、航空科技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