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上冬奥”的精彩,你感受到了吗?

 昵称71627124 2022-02-07

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已经全面展开,但冬奥的精彩从来都不仅仅在赛场之内。北京冬奥会带给全世界带来的惊喜不断,这一次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云上奥运”注定会载入史册
北京冬奥是百年奥运史上首全面上云的奥运会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北京冬奥会实现包括赛事成绩、组织管理、比赛转播等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精彩绝伦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第一次通过云技术向全球直播,还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以全程4K的超高清模式带来6000小时的赛事精彩内容,云聚全息舱沉浸式远程互动、数字孪生技术、云上超级商店、云展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奥运文化体验……中国用最先进的数字科技完美解决了“在疫情下保障安全与精彩”的难题

巴赫现身云聚展厅“云拜年”


2月6日傍晚,身处北京闭环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作为一名神秘重量级嘉宾突然“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全息舱”,向媒体记者“云拜年”,并实时向远在1200公里之外的上海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赠送了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两人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示了手中的春联,巴赫手执的上联是“四海健儿新春聚”,张勇的下联是“冰雪飞扬映祥云”。屏幕上两人的影像立体鲜活,表情生动,连发丝都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现场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这一切的发生,正是“云上奥运”的一个缩影。依托跨区域云全息( Cloud Me)技术的视频云RTC(音视频通信)和全球实时传输网络(GRTN),结合4K高清视觉屏幕,从而实现远程全息互动体验。
“我们正在北京创造历史。”巴赫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必须主动去拥抱处在数字空间的人们。未来两周,数以亿计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将关注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许多人将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观看比赛。在新冠疫情之前,数字技术已深刻地改变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加速与深化这一趋势,其数字化水平前所未有,使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巴赫认为,如今技术发展很快,从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社交网络,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技术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将人联结到一起,“我们互相分享,建设一个共同体。这也是数字化媒体、社交媒体的基本理念。”   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未来的奥运会举办留了一套全新的标准。

“云上冬奥”将载入百年奥运史册

“北京冬奥会的直播太精彩了,各种视觉特效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比到现场看精彩太多了。”很多北京冬奥会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对记者表示,本次北京冬奥会“上云”之后,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变得更为容易,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也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比如云拍摄设备捕捉高山滑雪、短道速滑、冰壶等比赛运动员精彩瞬间的各个视角,然后将几十路高清画面的数据实时传输,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毫秒级合成和建模,迅速形成超慢动作、全景观看的电影特效式全景动态画面,这大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本届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以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的赛事。上云也是绿色冬奥、低碳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应对疫情影响之下的大型公众活动的必要之举。 ” 喻红此前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上云之后,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北京冬奥会就是借助5G信号的全面覆盖,把30多个大型系统全部搬到云上,包括了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相比传统机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实现100%无机械制冷,使热能耗大幅降低。
从冬奥会的筹备开始,相关技术人员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重新开发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等所有体育场馆。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机虚拟数字空间中重塑物理世界的真实运行状态,这些场馆经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改造之后“上云”,奥运会结束后就可以方便地重新布置应用于更广泛的用途,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建模和操作,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场馆使用率。
负责开幕式和赛事直播和转播工作人员,不需按照卫星转播那样现场布置大型的转播设备,只需携带一只约900克重的“5G背包”,就能够顺利完成所有至少画面质量达到4K的直播和转播工作。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到赛事的视频信号,然后实时上传到云端。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不必再亲临现场,在云端就能剪辑、转播和二次创作。
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国内外记者都无法面对面采访运动员,冬奥组委会设置虚拟采访空间让运动员走进“云聚全息舱”,就能实时和远程的采访记者交谈,沉浸式的效果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云上奥运”的系统建成,全世界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借助云技术进行无以计数的应用性微创新,而这些实验性创新成果最终会沉淀为一个个科技产品和新的市场应用,从而造福奥运后人们的日常生活。
北京冬奥会全面“上云”,更将形成一份宝贵的数据资产,服务北京冬奥会产生的云数据可以全面赋能以后举办的奥运会。
1924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应用无线广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实况转播、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采用卫星转播、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官网首次上线……百年奥运,也是人类一部科技创新史。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图片来源:新华社、2022北京新闻中心

责编:徐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