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改闯入新关卡

 快乐者生存 2022-02-07

图片

图片

这中间绝不是一帆风顺,但只有回顾的时候才能看到,伴随着各种有利的、不利的形势,我们还是一锤一锤把事儿干了下来,而且这些还不够。

新关卡——跨省跨区电量入市

冬奥会举办之际,举国上下已经进入了向“30-60双碳”进军的浪潮。一路走来,中国给世界的承诺,从”十三五“期间的深化市场改革,到了“十四五”期间的新目标——30-60碳达峰碳中和。

这里涉及到三大关键点:

1. 跨省跨区电量怎么入市?

跨省跨区电量以往是以优先消纳的低价形势进入市场的,2022年以来,已有不少省份的外来电与省内电源同台参加售电。网对网、点对网,甚至是点对点的外来电(即电站直接和用户签)交易怎么组织,都是看点。

2. 新能源效益如何?

新能源已经是香饽饽,那么电站从全额保障发电量,过渡到参与中长期市场、甚至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跨省跨区交易,它的收益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交易规则到底具有保护性,还是具有风险性?它的电力属性和绿色属性如何能分得更明确?

3. 工商业用户电价涨跌如何?

全体工商业用户入市,电价究竟是涨了,还是有涨有跌?有没有可能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作出负荷调整,从而缓解电网峰段压力?用户有没有可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管理能效,从而实现自我转型?

这都得在上一个关卡-理顺电价的基础上,作更大的功课。除了上述三个关键点,火电、水电、抽水蓄能、分布式新能源、独立储能售电公司、电网、交易中心、大工业用户等等等等均在这一盘棋中。每一个市场主体,在新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框架下,既要承担各自任务,又必须争取合理的利益,才能为电力系统整体转型打下扎实基础。

换言之,交易机制完善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抓手。

正如发改体改【2022】118号文所说: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强,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同时,电力市场还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如下图所示:118号文基本框架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