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耕育文化”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的中国标识

 雪峰读书 2022-02-07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众多博大精深的耕育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建立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标识性”文化术语。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以及更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耕育体系术语。在世界上实现与我国人口、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和特色标识。

耕育文化是在农耕文化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化、生态文化、未来文化等理念后集成的活态复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传承、发展和创新。耕育文化依托生态保育和现代文明演化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耕育术语融合了农耕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艺教育、伦理教育,徳智教育等范畴,耕育文明与耕育文化、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共同形成耕育体系的大家庭。

耕育文化具有生态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民宿及各类节庆活动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存在最广泛的文化集成。

1、耕育文化具有时间段长、涵盖元素多的特点

耕育文化集成了耕牧渔樵文化体系,具有地域多样性、民族的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特点。包括民俗、治水文化、物候与节气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农产品加工文化、茶文化、蚕桑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服文化、民间艺术、诗词歌赋等。耕育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思维方式,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上中需要中国文化标识术语

中国文化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万岁千秋,必须创立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 “自主性” 标识性术语和概念。当前广泛使用的生态文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法、食育术语和概念中,大量是借用西方概念和名称,这些由国外创立的术语领域,缺乏中国的话语元素,而且对很多西方概念没有做到充分消化吸收和 “术语改造”,仅仅是照搬照套。因此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耕育体系”标识性概念和术语名称,树立中华文化主体性和自信力,对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建立耕育文化中华民族特色的标识体系的重大意义

耕育文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术语标识体系,开发利用好博大精深的耕育文明与自然生态资源,组成我国 “耕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经济安全稳定增长、协调平衡增长、持续包容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传承好耕育术语体系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弘扬中华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乃至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中国文化创新需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耕育文化思想的精华,始终致力于将中国耕育元素融入国际规范的理论体系,探索更新、更严谨、更有说服力的耕育术语体系。

4、耕育文化对于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意义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专属节日,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以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为内涵,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目标。同时激发调动社会力量,以活动为契机,为农业鼓干劲,为农村做公益,为农民办实事。

弘扬耕育文明、传承农业文化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主题。耕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珍贵宝藏。一代代华夏儿女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建立创造、创新发展了稻鱼共生、稻作梯田等许多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业系统并保留至今。这些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农业系统,不仅是独具特色的美学景观,而且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更极富科学性,它们利用生物相互作用,维持自身稳定性,进而有力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为人类持续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对于我们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耕育文化为乡村振兴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提升耕育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丰富乡村文化,激发发展活力:一是通过繁荣耕育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农产品、创意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农村经济新领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弘扬耕育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在党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下,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农民一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走上了崭新的富裕之路。农民、农民工观念更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求知求乐求新求美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强,愿意展现时代风采,创造新的生活,学习科学文化,改进乡风民俗,实现自我超越。发展耕育文化可以凝聚农民,营造和谐的农村人文环境,重振乡村精神。三是通过展示耕育文化,可以体现中国农业新形象,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不断扩大中华耕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农业与文化及其他领域不断融合,农业由“农林牧副渔产业”向“生态旅游文化多功能”转化。农业功能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农产品,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领域伸展。四是保护传承好耕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实质,在弘扬中华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乃至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传承发展提升耕育文化,让悠久的耕育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保护传统文化、传承耕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加载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