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问对:白鲜皮

 明光中草药堂 2022-02-08

原创 半夏秋时 传统医学研究所 2022-02-07 23:19

本草问对:白鲜皮

白鲜皮,入药以“白鲜”为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世本草又称为“白鲜皮”,也有谬撰为“白藓皮”者。张山雷《本草正义》说“白鲜,今俗皆作白藓皮,按藓为苔藓之藓,古书之白鲜,无从艸者,且此药用根,亦不应称之为皮,考旧本皆止作白鲜,而濒湖《纲目》已有鲜皮之称,则沿误亦久。”陶弘景《名医别录》载白鲜“四月、五月采根,阴干。”由此可知张山雷言“此药用根”也非虚言。但后世则以根皮入药,如明代《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皆有记载,且早在五代《药性论》就已经有白鲜皮的称谓。而今《药典》载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白鲜”到“白鲜皮”称谓的演变,暗示白鲜药用部位曾发生过演变,具体过程有待考证。

白鲜皮,《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寒。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张山雷《本草正义》解读说:“《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著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古代白鲜皮的用途较为广泛,黄疸、咳嗽、淋症、女子阴肿、痹症多有涉及。药理研究表明白鲜皮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作用,《兵部手集方》载白鲜皮“疗肺咳,有白鲜皮汤方,甚妙。”白鲜皮有利尿降浊之功,可用于肾炎水肿、蛋白尿及肾功异常。《本草纲目》又讲白鲜皮“为诸黄风痹要药”,所以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以及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古为今用,参考古代对白鲜皮的药用经验,白鲜皮的药用用途概莫如此。

远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秦汉时代,劳动人民通过不断以身试药获知一系列药用经验,这些经验是难能可贵的。现今,实验研究发现白鲜皮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小鼠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证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此外,民间有服用白鲜皮粉治疗胃疼的用法,研究也证实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因此白鲜皮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也有研究显示,白鲜皮具有促进毛发生长、治疗白癜风等潜在功用。但是,现今的各类中药学著作似乎忽略了白鲜皮的多种用途,而更强调其在皮病中的应用。如《药典》讲“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也无怪乎早在400多年前的李时珍就感慨“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惜哉,白鲜皮。

京城老半

2022年02月0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