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艺谋式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白云悠闲自在 2022-02-08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自从那天小号美联储还是那个美联储,张艺谋已经不再是那个张艺谋,读者分化了。

有一部分去思考环形理论了,还分享自己的观点给我,很感谢。另一部分人沉浸在一个话题中,那就是对张艺谋的个人评价。

我对张艺谋的评价是很高的,七个字,不断地自我突破。但是这句话,搁在好些读者眼里,成了贬义词,或者讲,他们认为这种自我突破是一种善变的,趋利避害的行为。

说实话我初听有点懵,因为我脑子里对于“不善变的,不趋利避害”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就是非洲嘛,某些原始部落。他们几千年如一日,从来不变,从来不趋利避害,一直处在人类文明的低谷,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文化的。

你看到了,我发现很有意思,人生下来是不是一样的我没有采样数据,但是我发现人成年后,彼此之间的脑回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脑回路不一样是说遇到同一个话题,甚至同一句话,我们想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

有些读者把他们的观点给我解释的比较清楚,说的直白点,他们认为张艺谋这个人有点太识时务了,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那些不识时务的人,才是君子,才是大才。

然后我彻底懵了,这次懵圈了,比熊猫的眼睛还懵。

我记得有一道考试题,大概是这样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这句话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出处,考题的内容是问,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者为俊杰”中的“时务”是指(    )

A  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的规律。

B  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

C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D  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

答案是什么?是B,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

现在你们告诉我,能够认识到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的是小人,与之相反,那些岂识时务的腐儒俗士在你们眼里倒成了高人。

我也是绝倒。

如果哪天你们穿越做了刘皇叔,遇到水镜先生,跟他重复这段对话,估计他要傻眼了。

人家本来想要推荐的是卧龙凤雏,结果你看上的是孔明舌战群儒里的那群腐儒。

呵呵。原来买椟还珠是这么来的。人家原本是用盒子衬托珠,结果你没看上珠,倒把盒子买走了。

所以以后不要抱怨投资这种事七输二平一赚,那是必然的。你看看大家的眼光,给你个盒子和珠你都认不清哪个值钱,还投什么资呢?这不是明摆着玩的越多,输的越多么?

回到张艺谋的话题,他绝大多数电影我都看过,回忆了一下,应该是全部。

有人说,你看,他拍过红高粱,为什么又去拍英雄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意思,你想说什么?他拍过红高粱于是一辈子都得接着拍红高粱2?红高粱3?

拍到最后被哪个种子基地叫去拍纪录片?高粱1号,高粱2号?

或者,他拍过红高粱,所以以后拍英雄,李连杰在前面走,秦舞阳在后面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刺杀秦王莫回头?

是这么唱么?

你也想笑了对吧?其实很多问题,稍微自己组织下逻辑,你就会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可笑。

就像你哪天早上起来,吃了一碗羊肉泡,不等于你中午还得吃羊肉泡,晚上还得吃羊肉泡,明天还得吃羊肉泡,这辈子哪天不吃羊肉泡就是对卖羊肉泡的不忠诚,不是这样的。

你真这样卖羊肉泡的老板都被你吓到了,至于么?

你今天可以吃羊肉泡的,明天也可以去吃帝王蟹,你吃帝王蟹的时候不需要内疚,你不需要觉得你对不起卖羊肉泡的老板,没这事儿。

他会在后面对你唱,哥哥,你大胆的往前走,往前走,去吃粤菜莫回头。

想清楚这件事,你就会学着开始理解识时务。

识时务没有那么难,给你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你喜得千金,大宴宾朋,所有人都到齐了,大家都来说两句祝福的话。

都是拣好听的讲,有人说这孩子真漂亮,像妈妈,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个大明星;有人说这孩子真聪明,像爸爸,长大了一定是个科学家。

轮到某个同事,比如张三,他跑上去非要讲,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咱们所在的这个城市,婚介所里女性的简历和男性简历的比例5:1,以后老公可不好找。

........

第二个例子,你有个亲戚,家里长辈去世,开追悼会,所有人都到了现场,大家开始默哀。

这个时候,忽然有个叫做李四的,他说,气氛这么悲哀,我给大家献歌一曲吧。然后就开始唱激情飞扬,咱老百姓,今个真高兴,真呀真高兴。

........

我想知道你们对张三李四的看法,什么看法?

有读者可能会说,哪有什么看法,早就被现场嘉宾打成熊猫了。

是啊,为什么会挨打呢?

这就叫不识时务。

最简单的识时务没有那么难的,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要适度。

鲁迅先生写过一个人物叫做祥林嫂,我们都学过,祥林嫂为什么最后得不到任何同情?

一般的老师的说法都是因为当时周围的人冷漠云云,我有个特教语文老师的说法很独特,他是当时全省唯三的语文特教,很有趣的一个人。

他是这么说的,任何情感都该发乎情,止乎礼。人家劝你节哀,并不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而是因为下面两个字,顺变。

节哀顺变。顺,顺从,变,变故。

你要顺从大自然人死不复生的规律,接受这个突如其来或已有预知的重大的变故。

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最后都能够顺变。如果你一个人始终不能够顺变,或者讲你始终无法识时务,那你就会让周围的人无所适从。

伤心总是要有结束的,大家都伤心完了,开始奔向新生活了,你仍然待在原地伤心,你让大家拿你怎么办?

大家不想丢下你,所以才跟你讲:节哀顺变。

讲一次,讲两次,讲三次,事不过三,如果你始终无法识时务,那最后只能抛弃你,因为整个群体还要奔向新生活。

两年前,我曾经回复过一个武汉的读者,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

她的家人得病故去了,确切的说,是长辈。然后她和丈夫,孩子也都感染了,症状轻微。

她当时在看某个同城作家的日记,越看情绪越低落,有抑郁轻生的倾向,在后台留言求教于我。

我跟她说,你现在去看那些悲伤煽情的内容,不适合。因为你现在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伤心么?

不,绝不,是打起精神来。

人在危难之中,千万不敢伤心,也不敢自怨自艾,就像在森林中遇到一头熊,你的同伴死了,你要迸发出誓死一战的勇气,因为你身处险境,这会儿伤心,你就成了狗熊的口粮。

什么时候伤心?等到病好了,你和丈夫,孩子都平安。哭吧,尽情的哭吧,憋回去的眼泪,你可以尽情的释放。

释放完了之后怎么样?踏上前行的路,你爹不在了你的孩子还在呀,你的责任还在呀,后面的日子还得过呀。

就像那天我说的,五班长不在了,敌人还在啊,任务还在啊,连队还在啊。

五班长死了,那个新兵蛋子没法哭,没时间哭,没地方哭,他要是哭,班长就白死了。他得活着,还得干掉敌人,他要拿到情报完成任务,才能哭。

他完成了任务,回到连队,连长陪他哭,但是又没有陪他一直哭。连长怎么做的?

连长开始叫号,叫到每一个牺牲的战友,都有人站出来答应,最后叫到五班的时候,全连的人都站出来答应。

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告诉你五班还在,我们要往前看,而不是沉浸在悲伤里永远走不出来。那绝不是五班长和牺牲的战友们想要的结果,绝不。

我看过张艺谋拍的反映过去的作品里最喜欢的,是《活着》。但是如果这个导演一辈子只能拍出《活着》,那我觉着也就那回事。

说穿了,你有过高峰,但是你走不出高峰。

我那天说对他刮目相看就是因为他能够一次又一次的走出自我,这让我觉得很难得,尤其对于一个70多岁的人,很难得。

你去看70岁以上的人,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孩子们的审美,孩子们的观念,孩子们的爱好呢?

你可以跟我讲忆苦思甜,但是我觉得你已经老了,你活在自己昔日的时光片段里,再也出不来了。

但是张艺谋不一样,他竟然能够给我这个比他小30几岁的人以惊喜感,很难得。

我看到冬奥会的几个镜头时,那一瞬间我发现好像对面这个人不是50后,而是90后,是00后,是他走在了我的前面,那一刻,我很惊讶。

就像我看到一颗老树,长出了新芽,生机盎然。于是我就在想,等我70岁的时候,我带给别人的是一种什么感觉?

是一个时髦的老头?还是一个老顽固?

所以那一瞬间我起了争竞之心,也起了恐惧之念。

我怕落伍,我怕自己终有一天变成一个枯燥的,乏味的,死气沉沉的,没有希望的,像九斤老太一样只知道抱怨的,活在回忆中的人。

我听到987654321,看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倒计时,我越发不安。

所以那天我被张艺谋的24节气倒计时触动了灵魂。那一瞬间我忽然想明白生命是个圆,无始无终。

人的生命不是倒计时,只要你能不断地自我突破,终点就是下一个起点。

你觉得对《活着》最好的回应是什么?是无止境的哀伤么?不,不,对《活着》最好的回应就是:这盛世,如你所愿。

那天我说怎么回应生命中的那些伤痛?

幸福就是最好的回应,成功就是最好的回应,不断地自我突破,就是最好的回应。

我希望等有一天我老的连屏幕也看不清的时候,还能颤颤巍巍的走进交易所,把一群后生打的满地找牙,然后背对着他们留下一句话: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二十四节气后的立春,已经不是上一轮的立春了,可它还叫:立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