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蚊叮咬的外用制剂.pdf

 刘雁辉 2022-02-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蚊叮咬的外用制剂,具体涉及pH值在4~6范围内的皮肤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国内外目前用于涂抹在人体上防止蚊子叮咬的蚊虫驱避剂均含有杀虫剂,如常用的人 体驱蚊剂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避蚊胺”。

“避蚊胺”化学名称: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避蚊胺国外简称DEET,是一 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将其喷洒在皮肤或衣服上,避免虫蚊叮咬。避蚊胺的一般使 用量为5-30%不等,有效防蚊时间4-7小时。

尽管有研究表明,避蚊胺驱蚊效果确实,它使蚊虫感到不适,已确认A型嗅觉 受体神经元的触角感器的蚊子对避蚊胺有明显反应。但杀虫剂属于农药管理范畴,对 人体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含杀虫剂,且防止蚊子叮咬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的安全有 效的皮肤外用制剂。

本发明的皮肤外用制剂是含有酸的各种外用制剂,制剂的pH值在4~6范围。

所述酸,包括制剂可以接受的所有无机酸或有机酸,如磷酸、盐酸、乳酸、苹果酸、 葡糖酸、己二酸、草酸、乙酸、水杨酸、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 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有机酸,如乙酸。

人体皮肤排出的汗液中含有乳酸、氨基酸类、胺类等多种有机物质。其中,乳酸与氨 基酸类化合物反应所生成的复合氨基酸可以与胺类化合物作用,生成三甲胺 (trimethylamine;TMA)。据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受到蚊虫叮咬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人体自身合成的三甲胺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强烈地吸引蚊虫。因此,如果能防止人体 表面三甲胺的形成,或减少或消除三甲胺,可以起到避免吸引蚊子的作用,从而防止蚊虫 对人的叮咬。

本发明的制剂中所含有的酸具有两个作用:1、可与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从而阻止胺 类物质与复合氨基酸反应生成三甲胺;2、对于人体皮肤上已经生成的三甲胺,此酸性物 质可以与之发生反应,起到减少或消除三甲胺的作用。

本发明的制剂可以有多种剂型,如乳膏、乳液、溶液剂、软膏、喷雾剂等,根据不同 季节,不同情况下选用。如可制成霜剂,花露水、凝胶等形式。

制剂中除活性成分酸和制剂基质外,还可含有外用剂常规使用的各种辅剂、添加剂, 如保湿剂、香料、着色剂,防腐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增粘剂、气雾剂等。

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对皮肤有益的有效成分,如维生素类,防晒类药物等。

以上所述可添加的其它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用。只要对人体无毒无副 作用,且制剂可接受,均可使用。

本发明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按一般药物外用制剂或皮肤用化妆品的常规制备方法制 备。如可将酸加入到预先制备的制剂基质中,也可以将酸作为原料与各种其它制剂原料同 时进行制剂的制备。无论何种方法,应控制成品pH值在4~6范围。

本发明防蚊制剂的使用方法是将制剂涂抹或喷洒在人体皮肤上或衣服上,即可起到明 显的驱避蚊虫效果。

本制剂的用量和次数可根据使用需要,如蚊虫密度、外出时间,体表暴露面积等灵活 掌握。可以一天用一次或数次。

因本制剂非常安全,不含任何杀虫剂和皮肤刺激性物质,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毒。 多次反复或连续使用亦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首次发现用酸可以制备防蚊叮咬的外用制剂这一用途。

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几种不同配方的乳膏剂和溶液剂的制备,并给出了其中配方1和避 蚊胺制剂的人体验证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避蚊胺制剂相比,本发明的酸性制剂避蚊效 果更好,防蚊有效时间长。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的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几种配方,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 这些配方,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剂pH测定,均用酸度计进行。

实施例1  配方1醋酸乳膏

醋酸20g,硬酯酸140g,单硬脂酸甘油酯50g

白凡士林50g,液体石蜡20g,十六醇20g,司盘60 5g,

吐温60 60g,甘油100g,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取白凡士林、十六醇、硬酯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司盘在水浴 上熔化,加热至80℃得油相;另取吐温,甘油,加蒸馏水,水浴加热至80℃得水相。将 水相缓缓加入至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在冷凝过程中加入醋酸,即得含有醋酸 的乳膏。测定pH为5.4。

实施例2  配方2乳酸乳膏

乳酸50g,十八醇200g,凡士林250g,吐温80 30g,

甘油100g,尿素45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  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取凡士林、尼泊金乙酯、十八醇在水浴上熔化,加热至75℃得油相;另 取吐温80、甘油、尿素,加蒸馏水,水浴加热至80℃得水相。将水相缓缓加入至油相中, 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在冷凝过程中加入乳酸,即得含有乳酸的乳膏。测定pH为6.0。

实施例3  配方3水杨酸乳膏

水杨酸3g,硬脂酸12.5g,单硬脂酸甘油酯17g,蜂蜡5g,

地蜡70g,液状石蜡420ml,白凡士林70g,双硬脂酸铝10g,氢氧化钙1g,

羟苯乙酯1g,尿素50g,蒸馏水  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蜂蜡、地蜡在水浴上加热熔化,再加入液状 石蜡、白凡士林、双硬脂酸铝,加热到85℃。另将氢氧化钙、羟苯乙酯、尿素溶于蒸馏 水中,加热至85℃,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在搅拌下加入水杨酸,冷凝即得乳 膏。测定pH为4.1。

实施例4  配方4  醋酸溶液

醋酸20g,丙二醇50g,薄荷脑10g,乙醇700g,蒸馏水  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常温下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即得到醋酸水剂。测定pH为5.1。

实施例5  配方5乳酸溶液

乳酸50g,丙二醇50g,薄荷脑10g,乙醇700g,蒸馏水  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常温下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即得到水剂。测定pH为5.8。

实施例6  配方6水杨酸溶液

水杨酸2g,丙二醇50g,薄荷脑10g,乙醇700g,蒸馏水  加至1000g

制备方法:常温下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即得到水剂。测定pH为4.2。

试验例1  酸性制剂与避蚊胺制剂防蚊叮咬效果的比较

1试验对象及环境

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生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9-22岁。

人员入选条件:参试者平时较易吸引蚊子叮咬,而且叮咬后皮肤敏感。

试验环境:经常有蚊子的自习室和宿舍。

2试验用制剂

1)试验品:醋酸制剂:按实施例1配方制备的含有醋酸的乳膏。

2)对照品:避蚊胺制剂:前述实施例1中;不加醋酸而在油相中加入避蚊胺100g制 备的乳膏。

3试验方法

试验人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

每一组使用一种制剂,两种制剂使用方法相同,即浴后乳膏外涂全身,每天一次,连 续使用30天。要求参试者:

1)试验期间每天填写防蚊效果记录,即记录在使用制剂几小时后首次被蚊虫叮咬。 其中,不足30分钟计入上一小时,超过30分钟计入下一小时;

2)试验期间停止使用其它防蚊措施。

4试验效果统计

见表1,表中数据是两组受试者分别使用本发明醋酸制剂或避蚊胺制剂后,在该时间 首次被蚊虫叮咬的人数。

表1  醋酸制剂与避蚊胺制剂防蚊效果对照

5试验结论

醋酸制剂组防蚊效果长达15小时以上,使用24小时,仍有1/3受试者保持防蚊效果, 明显优于避蚊胺制剂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