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习惯性迟到或早到,看似无伤大雅,实则代表心理有问题

 思明居士 2022-02-08

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有趣的动态,大意是说:跟朋友约好了时间去看电影,结果在他家楼下等了足足四十多分钟,再加上堵车,到达电影院,电影都接近尾声了。

小伙子在调侃这趟是专门去听片尾曲的同时,也忍不住抱怨:“每次都是这样,一个大小伙又不用化妆怎么这么拖拉呢,我都要习惯他的迟到了。”

这个现象很常见,放在一对小情侣身上,算是甜蜜的烦恼,但单论朋友与朋友之间,就更值得深思。

我们生活中也遇到不少经常迟到的人,不仅仅是约会,就连工作、集体活动也不例外,仿佛“准时”这两个字跟他们丝毫不相干,让人头疼又无奈。

文章图片1

与习惯性迟到的人不同的是习惯性早到的人,“早到”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算是一个褒义的词,代表了对他人和这件事的尊重。

一般来说,早到的人更容易被对方接纳认可,但总习惯很早就到的人就要注意,这很可能已延伸成潜意识下讨好他人的顺从心理。

对此,著名心理学家罗恩·埃尔普曼就曾提出:“总习惯迟到或早到,只是行为模式的一个产物,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修养道德的评判标准,而是要剖析背后的心理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人总是迟到或早到,看似是无伤大雅的行为习惯,实则背后也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一定得重视。

01习惯性迟到或早到是一种“估计偏差”‍‍

文章图片2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其作品《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规划谬误”(也作计划谬误)。

规划谬误具体指的是:部分个体对自己任务完成时间、风险、所需资源等方面的预测出现估计偏差的现象。

就像是上班经常迟到的人,当问及他们迟到的原因,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没想到会堵车”、“刚好错过一班车,多等了半小时”等,这就是对事件风险评估的不足。

又比如那些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都会回答“路况比想象得好”、“出门早了”等,这也是一种对目标难度判定的偏差。

换句话说,习惯性迟到的人并不是主观故意迟到,而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事件所需时间;而习惯性早到的人也不并不都是出于讨好心理,也有可能是高估了任务难度。

文章图片3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调查对象中有15%左右的人能意识到自己存在习惯性迟到或早到的行为,有20%左右的人知道自己时间概念模糊,经常迟到或早到,但没发现已经形成了潜意识中的习惯。

这份数据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迟到或早到的重复性行为中时,反而更难发现问题所在。

同时,长期的“估计偏差”又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总是迟到者,往往受理想主义观念的影响,他们习惯忽略事件中的不可控因素,总是乐观地认为自己能把握住每分每秒,这就使得遇到突发状况时,缺乏应对方法,从而使计划失误的风险提高。

文章图片4

总是倾向早到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内心深处是缺乏安全与信任感的,他们害怕不准时会让对方不快,又对目标的外界干扰因素充满不安全感,因此总是要求自己执行时间过分的早,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到达更让人放心的了。

但这样一来,他们对时间的观察感就会大大降低,对日后的计划安排以及时间管理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

总之,不论是习惯迟到还是习惯早到,都是一种“估计偏差”,我们要引起注意,不能放之任之。

02习惯性迟到或早到更常见于特殊人格

文章图片5

除了时间规划谬误的原因外,还有一些拥有特殊人格特征的朋友更容易习惯性地迟到或早到。

纽约的私人心理学家琳达·萨帕丁博士认为,风险爱好者、权威挑战者和完美主义者有更大的可能产生这些习惯。

1、风险爱好者

风险爱好者是指对一些超脱自己能力和把握的事物具有强烈向往与征服感的人。不同于冒险家通常是针对于未知事物的冒险,风险爱好者往往是出于对事物进行充分了解后,挑战其极限的心理。

就像明知道一般情况下到公司需要花一个小时,但偏偏就要试试50分钟能不能做到。这种被时间压迫的紧张感,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另类的刺激。周而复始的上班路让他们感觉疲倦,通过这种方式更能激起自身的兴奋,使自己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但与之而来的就是迟到的次数。

这种心理特征很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你爱好风险,风险也就爱好你。小到上班、朋友聚会,大到重要会议、突发情况,把控不了风险,风险就可能随时反噬自身。

文章图片6

2、权威挑战者

“准时”其实是社会交往中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有一部分人就是看不惯这些规矩权威。从心理学上来说,他们的心理还处于一个比较不成熟的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期,但这一部分人是将叛逆期无限延长了。

例如:通知他们具体几点开会,他们偏要早到或迟到,以此作为对权威的一种挑战来实现自己隐秘的满足感。

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被动型攻击”,即用阳奉阴违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反抗情绪。这类人通常易躁易怒,习惯性早到或迟到则成为他们性格意识的产物。

文章图片7

3、完美主义者

还有一类容易早到或迟到的人就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过分追求一种理想型的自我形象,他们常常以自我形象作为自我价值的评判标准,具有较为偏执的思想。

有些完美主义者自我形象限定于个人衣着装扮等个人化管理,因此最注重约会、聚会,越是重视,花的时间也就越多,可对他们来说,个人形象远比出行目的要重要得多,因此迟到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还有些完美主义者自我形象设定范围包括了社交,工作等各个方面,他们会制定出严密周全的计划,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出现偏差,早到也就成了无偏差的最优选择。相对地,他们早到,也就不希望对方来得太迟。

这种人格特征最害怕的就是事件脱离规划,一旦脱离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从而进行自我怀疑,心理承受能力可见一斑。

03改变习惯,重在意识和规划

文章图片8

无论是习惯性早到还是迟到,我们都不提倡。对待重视的事件和对象,我们选择早到是礼节和尊重,但不管大小事全部强迫自己早早到场,实在没有必要,而迟到就更不用说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迟到,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早到和迟到的背后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建立良好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些不好的习惯的存在。很多错误之所以难以改正,是因为自身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放下主观认知,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经常性地迟到或早到,如果是,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文章图片9

其次,确定自己的价值。

很多习惯早到者,并不是对将要完成的目标重视,而是对他人评价的在意。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其实是对自己的怀疑。确定自我价值,对方即使再优秀,我们能与之交往,说明自己也不差。给自己树立自信心理,自信者才更具吸引力。

最后,做好时间规划。

不管是工作还是聚会,到达目的地前我们都得先查找路线,确定一个大致的时间。第一次可以给自己预留出一点富余时间,以此应对计划中的变化。

然后在这个大概的时间内,详细写好每一个时间段将要进行的任务,只有把时间转换成具体的步骤,移除使自己分心的事物才能让我们更直观地运用好时间。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接下来的规划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总是习惯性地迟到或早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方式,它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意识,不可不重视。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才能锻炼出更健康的心理,才能让我们拥有更自信的人生。别不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