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022-02-08 | 阅:  转:  |  分享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
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
就会灭亡C.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2.下列有关列宁和斯大林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两人都曾经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B.两人都对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C.在两个人的共同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
年计划D.两人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3.到1928年,苏联工农业总产值已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然而由于工业复兴速度缓慢.
工业制成品价格居高向不下.农民被迫生产更多的粉食以换取工业制成品直接导致农民收人降低,之此,苏联领导人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D市场经济体制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突出发展重工业B.实现农业集体化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5.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
,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
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结合下面苏俄(联)发展阶段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判断苏俄(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是在A.AB.BC.CD.
D7.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3321钢产量55432A.十月革命的影响B.《四月提纲
》的提出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8.如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苏联模式的推行D.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9.20世纪30年代初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下列事件与该运动有关的是(????)①消灭富农运动②组建拖拉机站③消灭贫困户④监督集
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
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时间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均肉类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
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持续增长B.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消费品生产C.农业集体化运动促进生产力发展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11.苏联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对世界历史的发
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下列关于苏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巩固了苏联政权B.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苏联建设C.二战中苏联红军在诺曼底登陆D.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12.“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
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竟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
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联模式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13.下列关于斯
大林在建设苏联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建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②通过建设,使苏联进入到工业化强国;③为后来的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④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发
展商品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5.1962年,苏联某经济学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该文章中的一些
观点得到当时领导人的支持,并在一些工厂实行。符合文中观点的措施是(????)A.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B.收回集体农庄自主权
C.取消自由贸易D.实行粮食税16.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是因为当时苏联(???????
?)A.农业产量居世界首位B.居民生活水平居世界首位C.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D.农、轻、重各业齐头并进,成就巨大
17.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事件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B.《九国公约》--五四运
动C.珍珠港事件--科索沃战争D.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同盟国失败18.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
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
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A.农奴制的废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
式19.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实现了工业化C.实现了农
业集体化D.无产阶级掌权20.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
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C.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暴
露出来?21.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右侧的人物是谁?(2)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他在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什么体制?这一体制有什么弊端??22.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张老师运用了不同的
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1)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
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请你判断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只填序号)①金字塔②张学良回忆录音③司母戊鼎④《史记》
⑤《中国共产党党史》实物史料: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口述史料:________任务二【运用表格﹣﹣归纳历史影响
】(2)完成下表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两个条约的共同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共同影响割地①________辽东半岛、台
湾等________赔款2100万元2亿两白银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其他特权协定关税②______
__任务三【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3)解读如图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沙俄→苏俄→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任务四【构建联系
﹣﹣阐述历史过程】(4)请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组,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组:1924~1929年经济繁荣第二次工业革命五四运
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23.列举近
代以来四位成功的改革家.?24.读图分析。(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和1913年至1
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呈现什么共同特点?(2)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针对各自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进行调整?两种对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3)两个国家在逆境中奋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2
5.根据俄罗斯《新闻时报》的报道,年,俄罗斯教育部向历史老师介绍一本名为《俄国历史》的教科书。在这本教科书中,关于斯大林的评价已
经发生一些根本上的改变。认为他的行为要从具体历史出境去判断,而他的行为“完全是合理的”“他是确保国家迈入工业社会的体系的维护者,他
是一个濒临战争的国家的领袖”。(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纪年代斯大林的主要贡献。(2)概括世纪年代苏联经济、政治的特点。?2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
林模式”。据苏联官方统计,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物质基础。——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
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1933年,美国的工
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时期国家经
济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请你谈谈罗斯
福新政带来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7.新中国
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
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世界通史》第三编材料二??1953~1957
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
,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
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
下册)(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2)举一例
“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
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28.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把18世纪以来
思想先驱们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构想和憧憬变为现实,这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经历的最深刻、最壮丽、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尽管这场变革存在弊端
,但无损于它至今带给人类的伟大进步意义。面对历史,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理想中起航——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材料一1920年苏俄群众示威游行(1)材料一中苏俄群众的示威游行是因为哪一政策引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实”
中退步——新经济政策】材料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谁执政时实施的?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哪些方面
的探索?【跨步中飞跃——斯大林模式】材料三(3)图一中苏联为实现“工业化之路”实施了什么计划,取得了什么成果?(4)图二反映了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二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四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1937年,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
髦的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成就,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这一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
识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评价。?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在恢复发展经济,斯大林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引进外国人才和先进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
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接着,哈默联络了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30多家美国公司共同与苏
联做生意,他被推为这些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他还担任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这使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材料二?30年代初期,
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
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
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
加的地步。——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请回答:(1)哈默经商成功得益于当时在列宁领导下实施的什么
政策?根据材料一中俄国国名的变化可以肯定哈默到苏俄访问是在哪一时间之前?(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有
哪些弊端。(3)综合上述材料,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30.阅读《20世纪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列表》,完成
研究任务。(1)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两例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2)依据表格所列内
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精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1.C2.C3.c4.D5.A6.B7.D8.C9.A10.B11.B12.B13.D14.C15.A16.C17.
A18.C19.A20.D21.(1)斯大林。(2)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发展为强大的
工业国。(3)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取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22.①③,④⑤,②香港岛,都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都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都开放了通商口岸,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图一:1913﹣1921年间,由于当时的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经济衰退,粮食产量下降;1917年
十月革命后,由于三年国内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下降;1921﹣1925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图二: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
业,工业发展迅速,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一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期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国家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和华盛顿会议
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在山东的权益被列强转让给日本,引发了国内的
五四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924﹣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一时.二组: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逐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
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日本德国等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国
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47年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23.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列宁、罗斯福、邓小平等.24.(1
)先降后升。(2)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3)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
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要勇于改革、要勇于创新等。25.(1)经济方面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
工业国;军事方面:加强国防力量;政治方面:颁布苏联新宪法.(2)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26.(
1)变化: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影响:使美国避免了经济
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避免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开
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3)相同点: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启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
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7.(1)成就: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
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缺陷: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
,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8.(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损
害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经济。(2)新经济政策。列宁。成立苏联。(3)实施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成果:苏联由传
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4)农业集体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①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贏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消极: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9.(1)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之前。(2)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落后;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管理落后。(3)列宁: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0.(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斯大林模式的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举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世界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示例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现代化的方式,都促进了所在国家发展。示例二:改革创新是世界各国发展必由之路。示例三:改革方式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示例四:重视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基础。示例五: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示例六: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示例七: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示例八: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