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书店主理人的2021年度书单

 颐源书屋 2022-02-08

八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2014年做过做書的志愿者。她曾经在读库做编辑,她还开了一个书店叫“参差书店”。去年春季市集时,我们邀请她参加过活动(文章在此:开书店:在苟延残喘的大众滤镜下一直活着)

她每年都会整理分享自己读过的书,以下是她2021年的推荐。

我们为您编辑了一份简单的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共55本书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

因为2021年结束了,我很平静,没有很留恋也没有很失望。用一本书形容的话就是赫拉巴尔这本《过于喧嚣的孤独》。

(豆瓣帮我)统计了下,过去的一年平均每周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将读过的还不错的书大致分了类,整理了阅读短评,当作我的个人年终阅读总结。

阅读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标准,更没有必要比较,最重要是与当下的自己是否契合,契合度高的就是好看的,适合的。我也遇到过一些“踩坑”的书,读几页就放下了,有些囫囵吞枣,硬着头皮读完却不知所云,还有些道理我早就听过了,索性换个作者对话。







经济 社会 中国文化








01 《经济学有什么用?》

图片
作者: [英]泰吉万·帕丁格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卢周来 
出版年: 2021-09

2021年看的最后一本书,跨年看的。这本书辩证地分析了一些常见的经济学问题。


02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图片

作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品方: 燧石

译者: 郭楠 
出版年: 2021-09

一本讨论经济发展、消费者社会、穷人的困境、福利国家等的反思之书。

“把穷人塑造成后备劳动力的工作伦理,在诞生时是一种启示,在死后却变成了一种掩饰。”对消费者社会中的穷人进行道德指责,污名化,是为了让自己的冷漠合理化的借口。 

消费者社会面临的是劳动力过剩。“一切都以有效性优先,但对谁有效?基于什么?目的是什么?经济增长是实现了,但这是什么的增长?为谁而增长?付出了什么代价?达到了什么目的?”

 

03 《乡土中国》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6-04

中国社会的特点是差序格局(相对的是个体间的平等),依礼而治(相对的是法治),父系氏族,男女有别。而这些是从稳定的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结构和文化。
 

04 《生育与村落文化》

作者:  李银河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

《乡土中国》的阅读延伸。将中国社会当作一种文化类型,以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的。理解了村落文化也就理解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多子多福”之类的行事逻辑了。这本书写于提倡计划生育的时期,语境也是如何降低生育欲望,再结合目前少子化的社会现实又有些荒诞。


05 《汉字王国》


图片
作者:  [瑞典] 林西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李之义 
出版年: 2008-11

内涵丰富,通俗易懂。不仅关于文字,也是中国文明史。读的时候会有比中国人还懂中国人的感觉,比如有些习以为常的民俗习惯其实是可以溯源的,反而是外国人的第三方视角会特别留意。

作者是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师从语言学家、汉学家高本汉,她曾专程来中国学习古琴和中文,到博物馆考古现场等处收集材料。



女性相关

06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图片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吴庆宏 
出版年: 2021-09

书里汇集了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观点,涉及的都是当下正在发生和讨论的一些内容,比如男性凝视、外貌规训、家务育儿、约会账单支付、堕胎权、就业歧视、媒体中的女性等等。

“即便我的演讲主题是核能,报纸也会分析我为什么不佩戴耳环。”

“科技有性别歧视吗?有。因为它是由带着固有偏见的男人和女人(主要是男人)创造的。从色情文化到电子游戏,再到顺从的机器人,我们所使用的媒体和技术正向我们传授关于真实世界的信息。”

“我们可以重写它,使其变得更好……一切取决于我们。”


07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图片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吕灵芝 
出版年: 2021-09

上野千鹤子和戴锦华是女性之光,她们的观点很有想象力,打开了局面,女性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男女平等,也不是说性转,从男性压迫女性改为女性欺压男性,而是追求一种所有弱者都得到尊重的思想。

为什么要表达?因为“个人的即政治的”,很多时候个体表达出来的可能是共性的问题。上野说自己是出于“私愤”而成为女性主义者,和她一起参与学生运动的一些男的竟然也是排斥和歧视女性的,她说“他们脑子里装的都是革命,身体却是父权制的同谋”。

男性的厌女体现为“蔑视女性”,女性则体现为“自我厌恶”,对女性来说,就是一场自我和解的战斗。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08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绿林社
译者: 邹韵 / 薛梅 
出版年: 2020-03

这本偏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讲了女权。磕磕绊绊读完了,没有《厌女》那么好读。但还是看到很多本质问题,等补充好知识再重读一遍。

女性的无偿劳动被家庭消费了。资本市场拿走了劳动力生产的价值,但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主要由家庭中的女性承担。家庭主妇的劳动(生育,育儿,家务,照料老人等)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也就是没有以货币支付工资报酬)。另外,这本年代较早,读起来有时代感。


09 《女性与权力》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 Mary Beard 
出版社: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译者: 刘漪 
出版年: 2019-02

演讲集,关于文学中的厌女症。

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关于女性被噤声的探讨,文学中的及现实中的。“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10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图片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译者: 章艳 
出版年: 2020-11

正如封面所写:
她没有写。
她写了,可她不该写。
她写了,可她算不上真正的艺术家,这也不是真正的艺术。
她写了,可她就写了这么一部作品。
她写了,但作品只是因为某个勉强服人的原因才显得有趣/被选入正典。
她写了,但她接受了别人的帮助。
她写了,但她是个怪胎。
她写了,但……

除了搜集案例,作者在后记还反思了文学中心主义,以及少数派边缘群体的表达不应被忽略。


11 《爱说教的男人》


图片
作者: 【美】丽贝卡·索尔尼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张晨晨 
出版年: 2020-05

女性的生存状况。
虽然以美国案例为主,但近两年国内女性的遭遇也一样惨烈,被杀害、侵犯、强奸、殴打、噤声、侮辱、嘲讽、无视、物化等等。
“女权主义就是:女人是人。”(玛丽·希尔)
“当然不是所有男人都是厌女症或者强奸犯。但这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所有女人都生活在对那些确实是厌女症和强奸犯的男人的恐惧中。”(珍妮·赵)


12 《最好的决定》

图片
作者: [美] 梅根·多姆(编)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于是 
出版年: 2021-06

13位女作家和3位男作家对丁克这种选择的自述。虽然这种生活方式无需对任何人解释,但有一本书来阐释更有助于消除偏见。

对于自己来说,只要是基于主体意识,自己做出的决定,生与不生都是最好的决定

13 《写母亲系列3册》
作者: 柯倩婷 / 于单 / 谢女士 / 韩馨逸 / 宁立 / 蕊璇 / 言吾 等
出版社: 副本制作
出版年: 2018-09

虽然成年后母亲与我们工作、生活已经没有那么紧密,但是她的影响会伴随终生。

看完“写母亲”第五季《住在亲情里的疫情》写了一篇长评,后迫于母亲压力删掉了,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具体的人)的感受。


14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图片
作者: 丁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出版年: 2016-06

作者是2006年在东莞做的田野调查,她本身也是年轻女性,对这些流动女性有共情,将她们当作普通人、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去了解和观察,而不仅仅是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她们生存境遇的复杂性,成长经历,以及为何“做小姐”成了她们(大多为农村女性)看似“合理”的选择。

性产业从业女性并不认可学者提出的“性工作者”这个命名,不只是“性”,更不是一个社会意义上承认的“工作”,在身份认同上更偏向“小姐”。

进入性产业也是在现有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成为现代化、都市化主体,以及性主体的欲望是重要驱动力。而这个背后是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分化(城市中打工却无户口及基于此的权益、权利)、父权制的困境(家暴)、消费社会倡导(可通过消费获得表面的权利、尊严等等)、恶劣的劳资关系(有些人是忍无可忍从工厂中辞工的)。


15 《碧曲口述》


图片
出版社: 副本制作
出版年: 2017-03

大开眼界。碧曲有自己的生存逻辑,而且她很清醒,将之称为“宇宙法则”:“当你把一件事情玩到最开心最顶级的时候,你分析出来的理论,跟马云乔布斯,跟那些最牛逼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能够做好这件事,你讲因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所以能做好,其实这些人讲出来都是一样的。”

摆地摊的时候,她也要做里面逼格最高的。她做性工作者的时候也是当演员和艺术家在做,还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做参考:“歌唱家必须练声,舞蹈家必须做体操,而舞台演员就必须按照体系的指示去进行各种训练和练习。要有坚定的愿望,要去从事这项工作,要去认识自己的天性,并且去训练它,这样,如果有才能的话,你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后来又做咨询师,她觉得做演员已经到了最高境界,可以做导演、编剧了。

口述从摆地摊开始,结尾写道:“所有事情都是从摆地摊开始”。


16 《你的夏天还好吗?》


图片
作者: [韩]金爱烂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薛舟 
出版年: 2017-01

这是一部小说集。

文学反而能显现出具体的人。每一篇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情节,但又觉得非常真实。这么看来,故事性强并不是好作品的必要条件。印象很深刻的一句是:“也就是说出来显得小气,藏着掖着又会憋闷的某种东西。”有很多类似这种细微的情绪变动和微妙的感受性的描写。



小说


17 《过于喧嚣的孤独》

图片
作者: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十月文化

译者: 杨乐云 
出版年: 2017-10

这本书除了小说本身,后面将近一半的篇幅是对作者本人及其作品的介绍,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家、理解作品。

作者赫拉巴尔是捷克作家、法学博士,他曾担任过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炼钢工人、废纸回收站打包工、舞台布景工……四十九岁出版第一部作品。1997年,即将病愈出院时,作家突然坠楼身亡。

作者本人在废纸回收站工作的时候结识了这本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打包工英特希赫·贝乌格特。赫拉巴尔在废纸回收站工作的时候,读了大量被送来当废纸处理的书和画册,那是当时在图书馆和书店都不可能见到的精神食粮。他自己也有两部作品被直接从出版社清理到了废纸回收站。

赫拉巴尔把他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物形象称为“巴比代尔”(Pabitel),他自己创造的词,代指一些身处极度灰暗之中而又能“透过钻石孔眼”看到美的人。“他们善于从眼前生活中找到快乐,善于用幽默,哪怕是黑色幽默来极大地装饰自己的每一天,甚至那些最悲惨的日子。他们说出的话被那些理智的人看作不合理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体面人不会去做的。”

“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着: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快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现在这一切都在我的身上重演,三十五年来我按动这台机器的红色和绿色电钮,三十五年来我喝着一杯又一杯的啤酒,不是为了买醉,我憎恶醉鬼,我喝酒是为了活跃思维,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书的心脏中去,因为我读书既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消磨时光,更不是为了催眠。”

我在给读者打包和去采书的时候带着和打包工一样的感受,在寻找到好书,把书交给适合的读者,以及自己阅读的时候是一样的喜悦,但我不如他那么纯粹,纯粹到只剩精神世界。


18 《素食者》

图片
作者: [韩] 韩江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图书
译者: 胡椒筒 
出版年: 2021-09

确实比《82年生的金智英》那本更具文学性,不是平铺直叙的简单记录。议题也更广阔,不仅仅是女性,更关乎人类,关乎每一个人——我们都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如果你不吃人,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异类,精神有问题,活得失败。作为食物的弱者又做错了什么呢?
 

19 《麻木》

作者: [罗] 弗洛林·拉扎雷斯库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林亭 / 周关超 
出版年: 2015-04

“除了你看得到及回忆得起的事情中你能理解和知晓的那部分,其他什么都不存在。这是值得你生存和探索的唯一的上帝。”
 

20 《王后的任性》

作者: [法]让·艾什诺兹 (Jean Echenoz)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 孙圣英 
出版年: 2017-11

一本丢在共享单车车筐里的小书。
 

21 《鲜花盛开的森林·忧国》


图片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出版社: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一頁folio
译者: 陈德文 
出版年: 2021-02

三岛早期短篇小说集。

很多篇看到最后结局都有种大吃一惊的感觉。极度理性,极度正常,后面却隐藏着最极端阴暗的一面。把不同面的复杂怪异的人性放大到极致。
 

22 《少年国王传奇》

作者: 玛丽亚·格里珀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者:  任溶溶 
出版年: 1989

充满哲思的童话故事。



虚实之间(非虚构 随笔 散文)


23 《上海地理注疏》

作者: Ag 
出版社: 景云里7号
出版年: 2018-06

对地名和其中的私人经历都很陌生,陌生到我只能把这本书的简介贴一下:“⼀本私⼈的、梦呓的、过时的上海城市漫游记。城市空间真正意义上的肌理,就是⽣活⾏⾛在其中之⼈的意识神经。⼀切都是秘密的、有机的。路是河流,河流是梦,梦是眼睛,没有确切的真实,只有你的眼亲⾃看到的痕迹。”

 

24 《秋园》

图片
作者: 杨本芬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出版年: 2020-06

仿佛看到了我姥姥和我妈妈。

80岁的女儿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写了自己和妈妈的一生。

在天灾、人祸、歧视、被批斗、饥饿、极度贫困、政权更迭、痛失亲人的命运下,她依旧坚强地活着,为了亲人也为了自己。仅仅是把事实写出来就已经让人唏嘘不已。里面有个人在动荡时代身不由己的荒诞,也有以女人的身份被迫承受的双重苦难史。
 

25 《浮木》

图片
作者: 杨本芬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出版年: 2021-07

还是好看的,最喜欢写家人的第一部分。

看得热泪盈眶,很多时候事情过去了才知道当时的情感。后面写乡人的部分,因为人物过于离奇,反而不能产生什么共鸣。
 

26 《微尘》


图片

作者: 陈年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出版年: 2021-05

粗粝、沉重,一篇接一篇,大部分的结局是因工作事故或重病离世。在刀尖上讨生活的人们。这也是非常多的乡村人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吧,尤其是父辈。看这本想到了我的父亲,我也要脚踏实地一些了。

“所谓的坚强,不过是真正的不幸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对于时间和无关者来说,任何事故都仅仅是故事。”

“眼前的华山,黄土上的人生,不就是一曲苍凉峥嵘的老腔吗?”
 

27 《读库2006》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读库
出版年: 2021-01

这期很好看。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的讨论,刘震云的访谈和网贷风波纪实。

网贷那篇虽然作者还未彻底还清,但也当成了一次认识自己,自我革新的机会。他认识到自己以为擅长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擅长,但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看下来感觉是阅读救了他,让他面对困境不至于崩溃,丧失自我,而且选择主动承担。
 

28 《全球真实故事集》


图片
作者: 吴琦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单读
出版年: 2021-04

最具当代性的mook。当代全球社会人文观察,疫情时代的记录。

这期最喜欢王梆的《英国民间观察:附近、公共和在地的造乡》,民间有很大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依靠自己建立联结,重建附近性,最终将附近变成“恋地之地”。前提是有一定的人文基础和公共意识。

“大问题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一个行动上的基本框架,外加无数微小的对策就足够了。”(大卫·弗莱明)
 

29 《争夺记忆》

作者: 吴琦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单读
出版年: 2020-12

文学性的疫情纪实。从世界到附近,从悲观无助到行动起来。

最喜欢的一篇是《瞥见可能的未来》,反思了资本主义,也写到了英国疫情后实施“有偿不工作”福利后真实而残酷的另一面。
 

30 《10公分》

作者: [日] 三谷龙二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王彤 
出版年: 2019-03

这本是作者的开店心得,摘录一些:

虽然我总觉得展览未必会办得很好,但只要能在“10公分”(作者的店)、工作室和我的生活之间保持一种良性的循环就够了。

所谓快乐,就是人们生龙活虎、心花怒放的瞬间。表演者可以为观众带来这样的瞬间,真的很了不起。看完表演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使人开心”这个命题。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工作在让人们愉快用餐这一点上或许也发挥了些作用。虽然我不能像艺人们那样使人们变得欢心雀跃、热血沸腾,但至少可以为人们在家中与家人、朋友愉快用餐的过程尽些绵薄之力。想到这里,我有点开心了。
 

31 《惶然录》

图片
作者: [葡]费尔南多·佩索阿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韩少功 
出版年: 2019-07

佩索阿的吉光片羽。

非常好看!将很多一闪而过或说不出的想法都描述得很准确,虽然经常有矛盾的,但人就是复杂的,正像佩索阿所描述的。
 

32 《藤野先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同题散文经典》

作者:鲁迅 等 著;陈子善,蔡翔 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时间:2017-07

作家学人回忆自己的老师的散文集。
 
33 《十九日谈》
作者: 杨无锐 著 / 刘鑫 绘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4

慢慢认真读了一个月,空了就读一篇。

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作者当代的阅读经验和古诗中的心境互相印证,书中的阅读札记又和作为读者的自己的感受有所共鸣。有种永恒性,跨越古今中西的作为人的复杂性的永恒性,既有精神上的神性又有生存上的真实的日常。月亮和六便士都要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科普

34 《复杂》

图片
作者: 梅拉妮·米歇尔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 Complexity: A Guided Tour
译者: 唐璐 
出版年: 2011-08

非常好看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科普书,介绍了多个领域的复杂性研究。就像宇宙中百分之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一样,绝大部分的事物是非线性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也许有但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是受非常多的个体行为,局部因素影响的。

这本有写书评推荐,不再赘述。


建筑

35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林徽因建筑文集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林徽因建筑文集
出版年: 2014-02

她是一位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师,或者说是建筑史学家。

这本也有写书评推荐,不再赘述。

 
书话

36 《书店里的七种人》

作者: [英]肖恩·白塞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姚瑶 
出版年: 2021-09

还算是有趣的一本小书。
对我来说,都是见怪不怪了……我可以写一本《书店里的七十种人》图片
 

37 《书访:独立书店瞰北京》

作者: 慕月 / 刘二囍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5

写得挺好的。虽然我的状态已经改变,也没有投资人了,不过这是第一本记录五道口时期的参差书店的书。
 

38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

图片
作者: 刘波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出版年: 2018-04

看这本书可以看到鲁迅的另一面。

作者收藏了大量鲁迅相关作品,在书中对鲁迅著作版本进行了溯源。


39 《书林钓客》

作者: [美] 巴顿·伍德·柯里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 草鹭文化
译者: 虞顺祥 
出版年: 2020-10

美国藏书家写的西方珍本收藏书话。

此前在网上看到以为是华而不实的一套书,直到在阿克梅书店见到书,才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哲思
 
40 《人的境况》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Human condition
译者: 王寅丽 
出版年: 2009-01

今年读得最艰难的一本书,像爬山一样,没有结论,全是思考。
是一本关于人,世界异化,现代性的书。
 

41 《弃物》

作者: [美] 布莱恩·蒂尔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8-01

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观点。
 

42 《静默》

作者: [美]约翰·毕谷纳特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康凌 
出版年: 2018-01

与《弃物》是同一系列*,都是深有启发的小书。
 *编者注:《弃物》和《静默》两本书同属“小文艺口袋文库·知物系列”。


43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图片
作者: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 [荷]罗贝特·戴克格拉夫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译者: 张童谣 
出版年: 2020-08

很有趣,一会儿就读完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创始院长和现任院长的文章。知识开始于无用,好奇心,终结于有用,社会应用。
 

44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 杂文)》


图片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沉默的大多数
出版年: 2009-09

重读王小波的杂文,依旧五星推荐。并不觉得过时,九十年代指出的问题现在很多都没有改善。


45 《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杂文)》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我的精神家园
出版年: 2009-09

重读这本,阅读感受不同了。最开始上学时读他的杂文是思想启蒙,现在读发现思想已经差不多一致了。时代也比他写作的时代二十多年前进步了不少,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传记 日记 回忆录


46 《庐隐自传》

作者: 庐隐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1-05

庐隐才活到35岁,五四好不容易出来一位女性作家,又因生子难产早早逝去了。
 

47 《海边小屋》


图片
作者: [美] 梅·萨藤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杨国华 
出版年: 2019-04

梅·萨藤是与我的精神契合度非常高的一位作者。

这本日记结尾:“让我就停在这儿吧,停在这幸福的顶峰,我生活中充满了快乐,这快乐又一次激发了我内心创作的激情。”
 

48 《独居日记》


图片
作者: [美] 梅·萨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