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2-08
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
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二、防控策略
小麦赤霉病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谷茬等农作物残体上大量存在,田间菌源充足,加之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遭遇阴雨、大雾、结露等高湿天气,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非常有利,暴发流行的风险大大增加。重点区域小麦赤霉病防控覆盖率在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5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在80%以上,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科学防控
防控小麦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期和扬花期,主动预防,见花打药,尤其是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大雾、结露等高湿天气,务必喷药,防在发病之前,坚决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首次用药时间应掌握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施药时要用足药液量(植保无人机喷施药液量应在1L/667m2以上),施药后3~6h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特别有利于赤霉病侵染的气候条件,第1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d再喷药1次,以确保控制效果。要注意轮换施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最大限度减轻病害的同时,降低赤霉毒素的污染风险。常年偶发区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天气,立即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四、防控药剂
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品种可选用20%氰烯菌酯悬乳剂、45%咪鲜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烯肟·戊唑醇悬乳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井冈·蜡芽菌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
附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