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犹如文学,喜忧参半

 安意若兮 2022-02-08

素心锦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今天闲时和刚刚毕业的学生慧慧聊了会天,聊的内容主要是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形象。我告诉她,其实这个人物形象是在发生变化的,而发生变化的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弱点之外,还有社会因素即南北战争的爆发。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悲剧形象。

那结尾的:她把一切都交给明天,到底怎样理解呢?慧慧又问我。

我告诉她,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可以是什么都不管了,就交给时间,有点放弃的味道;也可以说是憧憬美好的明天,期待明天就是崭新的一天,这个世界就是崭新的世界,斯嘉丽也是一个崭新的斯嘉丽。

可是,到底怎样理解,或许连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也不知道。或许也可能就如题目“飘”的寓意: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随风消散。

可是,我不喜欢悲剧,悲剧我都不忍心往下看,就像《红楼梦》,喜剧多好啊。她接着说,语气里有点感伤。

于是,我告诉她,那些喜剧的东西,是不是笑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呀?而这些悲剧的东西,虽然在看的时候,心里像是和主人公一样,经受煎熬,可是,正因为这种感同身受,才会久久铭记,不是么?

严格意义上讲,文学里的“喜剧”和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意义并不相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喜剧是指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而且主人公的归宿是我们预期的。

而文学意义的“喜剧”,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撕裂给人看。同时,鲁迅先生又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看来,悲剧和喜剧的区别,就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喜剧,都喜欢这世上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存在、发展,可是现实生活总是喜忧参半,甚至愁苦大于幸福,可是,正因为这一切,生命才显得这样深刻。

悲喜交加,是文学,也是人生。深刻的东西,往往和痛苦并存,不是么?文学和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艺术的世界里,想要超越一切痛苦,固然荒谬,更何况这幽幽暗暗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看似不同,实则却又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便是面对这些喜喜忧忧的人生,该何去何从?是选择勇敢面对?还是选择逃避?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诗歌《未选择的路》中写道: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人生不难,难在选择。哪一种选择都是喜忧参半的,但是谁也没有权利拒绝这些选择,就像是海浪无法抗拒大风,就只好在拍向岩石的时候发出开心的笑声;就好像天空中的飞鸟无法抗拒风暴,也只能张开双翅,迎风飞翔。

迎着风飞舞,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是奔跑的感觉,就像挣脱的感觉,在布满利刃的大地,抬着头狂奔。汪峰高亢的嗓音,近乎呼喊着这首《勇敢的心》。每次看《大圣归来》,情绪总会被这首歌感染,那一刻,我仿佛不是我,我就是那个想要找回自己原本能量的大圣。

虽然,大圣归来,很不容易。虽然,这喜忧参半的人生,着实不容易,可是,有欢喜,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感谢慧慧,让我想起这些,谢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