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每周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七律 巧姐 王应民 风吹柳絮任飘摇, 落魄余生何处抛。 梧上凤鸣曾作曲, 云中鹊影欲为桥。 十年荣府独生女, 一座荒村百丈绦。 巧借红绳拴冷月, 强揩清泪洒寒郊。 巧姐是荣国府里王熙凤与贾琏的独生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在同辈中数她年龄最小,且身子孱弱多病。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凤姐就是因巧姐身体多病,想要刘姥姥给她起个名字,说道:“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她。” 刘姥姥听她生日是生于七月初七,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上来。” 书中关于巧姐的判词写道: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 巧得遇恩人。 判词指出,权势衰败就别说富贵,家庭破落就别论亲疏。凤姐偶然接济过刘姥姥,却让这远亲成了巧姐的恩人。这不也正是作者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吗? 从判词前的画面暗示来看,巧姐后来应是嫁给了一个庄稼人。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纺织绩布的农妇,受到了命运的极大捉弄。 所以多人据画面描写加以演绎:认为家庭破落后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由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才是符合曹公原构思意图的。如书中第四十一回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也预示了将来巧姐应该是嫁给板儿。 而在高鹗续书“第一百十八回里写贾芸受贾环的唆使,伙同其舅王仁等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妾,后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并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乡绅之子了。现在关于巧姐的结局争论颇多。实际上不论家庭之贫富,巧姐的结局还是一农妇罢了。 书中关于巧姐的曲子是: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即谓前人积德,后人沾惠。曲子的意思是有上辈留下恩德,积得阴功,才遇见恩人救了我。劝人们多做好事,不要像那狠舅奸兄。一切善恶都有苍天记载,善恶必有报。 巧姐命运之谜,还在于究竟谁是“狠舅奸兄”。狠舅是凤姐兄弟王仁(谐音忘仁)无疑,但奸兄是谁呢? 高鄂续书,把贾芸当作奸兄,引起一些争议。贾芸是一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且又是一个能做事、会做事的草字辈后生。父亲早逝,因贾宝玉一句玩笑话“像我儿子”,他便伶俐地说:“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为了到荣国府谋事做,贾芸对凤姐百般奉承,又夸她能干又送她香料,得了一个管花草的职位。贾芸的圆滑,贾环的顽劣,王仁的无情,对后来巧姐结局的影响来看,高鹗续书似乎又不无道理。 巧姐年纪小,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作者有些笔墨照顾不到的地方在所难免。不管是曹雪芹原意也好,还是高鹗续书也罢,巧姐最后虽然离开了金陵的富贵荣华,落到了荒野乡村,还算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不错的了。 作者简介:王应民,网名菊花仙人,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