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冠军谷爱凌,她赢在有个“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中国好妈妈

 倩倩私房书 2022-02-08

谷爱凌夺冠,微博热搜全部都是她!更夸张的是,连谷爱凌姥姥是南京人也被挖出来了。

网友自嘲:谷爱凌18岁成了冬奥会滑雪冠军,我28岁还要问妈妈这个东西是谁送来的我能不能吃……


谷爱凌要参加决赛了,发小苏翊鸣给她发来寄语:玩得开心!

要说谷爱凌是玩着玩着拿到金牌的,不夸张,也不鸡汤。竞技体育在别人眼里是打败对手,在谷爱凌这里是不断挑战自我。

老子有句话特别对,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谷爱凌眼里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对自己的高要求。

其实,她赛前在四川进行了5天密训,已经无数次练习1620,从未成功,春节前最后一天还摔哭了。


决赛前,妈妈谷燕也对她说,只要挑战空中转1440拿到银牌就行。妈妈眼里没有奖牌,只有女儿落地为安。但是,她决定挑战自己,结果非常成功,是运气吗?不是,是无数次练习和摔倒后积累来的成功,水到渠成。

有人分析说,她完美的发挥让法国选手慌了,导致后面出现失误只拿了亚军。国际大赛事拼的是综合实力,心理素质也算,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再牛的技术也可能发挥不出来,朱易有可能就输在心理过于紧张。

谷爱凌夺冠后替朱易发声:失误和压力都是比赛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去享受比赛,她还呼吁大家体谅运动员,“她比任何人都想取得最好的成绩。”


我看采访的时候,特别感慨,天才少女的天分可贵,但是,她妈妈给的教育更可贵。比如心理素质好,这要求抚养人妈妈必须是一个情绪稳定、心理素质好的人,否则女儿没有很好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她的心理素质是不会稳定的。



谷爱凌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都很厉害,学霸级的领路人。但是,他们在教育家里下一代的时候,不求回报反而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妈妈谷燕说,爸爸是哈佛,妈妈是北大斯坦福,他们没有要求女儿必须向父母看齐,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就好,但是要一辈子不停学习。

我倒不认为妈妈这是以退为进,而是他们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看过风景后的从容与淡定。他们给孩子的教育则是,选择你喜欢的,好好享受其中。

谷爱凌在采访中表示,选择滑雪是因为滑雪可以给她带来快乐,如果将来滑雪不快乐,她就放弃做职业选手,这就是人生态度。


对于天才少女的称谓,谷爱凌丝毫没有任何被期待造成的压力,她18岁的年纪,居然这样清醒,她告诉记者:

媒体只是放大了她的成绩,每次报道都是好消息,关于她训练摔倒学习新动作失误却极少传播,她没有否认天赋问题,但是她强调自己特别努力,自己有目标,有想赢的决心和意志,这才是值得普通人思考的。

媒体和公众对她不吝赞扬,大概是因为人才难得——有天赋、有颜值、肯拼搏努力、不怕吃苦,金牌拿得多,学习成绩优异。

谷爱凌加入中国国籍,有人以为是为了商业利益,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她的身份认同感,就是倾向于中国。

父母离异,谷爱凌从小主要是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长大的,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感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烙印。

有人提到她曾经在海淀黄庄参加奥数补习班,美国人普遍数学不好,谷爱凌在中国学10天抵得上在美国学一年,这样的降维打击,助力她用1580的高分进入斯坦福大学,一点也不稀奇。

应试教育,还要看中国海淀区妈妈的培养能力。

除了遗传基因的天然优势,财力物力也不容小觑。滑雪运动是烧钱游戏,有人说谷爱凌今年的商业代言收入加起来估计要冲破2亿。

但是,别忘了,当初她学习滑雪运动,家里没少支出。妈妈开车8小时送她去学滑雪,时间支出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说谷爱凌赢在投胎技术,没有人反对吧?但是,投胎技术好只是基本盘,有很多人生在罗马,但是为啥有人成了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有人却成在祖先的肩膀上再上一层楼,关键就在于家风和教育。

谷爱凌有高烧40度依然坚持训练的时刻,有被摔成脑震荡轻微失忆的时刻,三次受伤,肩膀、右手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听着都疼,她却愈战愈勇。如果说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没人反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