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历史解密坊 2022-02-09

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也都充满了活力,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奋斗,然而也有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开始日暮西山,比如在旧社会很吃香的茅草匠,但好在他们还有用武之地,因为有一个地方缺不了他们,究竟茅草匠有什么能耐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茅草匠作为其中的一行也有很多能人,他们用一双巧手让人人都能有一个家。在旧社会,只有大地主或资产阶级一类的有钱人,才能够住上气派的砖瓦房或者是木阁楼,一般的农村家庭都只能住草房,因此在农村会盖房子的匠人很吃香。其实,修建一座草房子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很多工匠互相协调配合,比如泥匠负责打地基,瓦匠负责用夯土砖砌墙,木匠负责在屋顶上搭建房梁,等所有的主体工程完工之后,就轮到茅草匠上场了。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茅草匠主要负责搭建房屋屋顶,而用到的材料也正如其名——茅草。不过,这里的茅草是一种统称,是指能搭建屋顶的所有材料,比如芦苇,麦秸秆,麻杆和野茅草等。在众多屋顶材料中,最好的肯定是芦苇,但是芦苇价格比较贵,除非是一些很有钱的家庭,否则都用不起芦苇,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麦秸秆,或者是野茅草。不过,野茅草都用来搭建窝棚,正儿八经修建房屋的还是用麦秸秆比较多。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首先,茅草匠要把麦秸秆扎起来,然后才能平铺在房梁上,并用麻绳系紧,接着再用稀泥将麦秸秆糊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固定麦秸秆,二是可以隔热保暖。等泥土层快干的时候,再铺上一层零散的麦秸秆,这一层是为了起到防水作用,在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顺着麦秸秆流下来,不会渗透屋顶,而且这也是评定一个茅草匠技术的关键之处。如果是技术不到家的茅草匠,一场小雨屋顶就开始渗水了,而技术好的茅草匠,即便是倾盆大雨屋顶也滴水不漏,至于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通常也都秘而不宣,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行业里的秘密。最后,搭建好屋顶,房屋也算完工了。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虽然茅草匠技术高超,但再好的茅草屋也经不起日晒雨淋,通常3-5年草房就需要修补屋顶,或者是换一个新屋顶,而这也都要请茅草匠才行,因此茅草匠在旧社会从来不缺活,自然赚的钱也不少,以至于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不想读书了就去跟茅草匠学手艺,几年下来也能够独当一面。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行各业也都在不断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栋栋红砖黑瓦的房子也开始在农村流行起来,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住草房子了。
逐渐的,茅草匠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除了有人找他们搭建窝棚养牲畜之外,他们平日里也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于是,有很多茅草匠也开始转行,有的人开始做些小生意,也有的去工厂里面上班,但也有一些茅草匠舍不得放弃这门手艺,一直在村里为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服务,有需要就过去帮忙,没需要就在家种地。现如今,我们已经很少看到茅草匠,因此有人以为他们都消失了,但其实他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尤其是很多城乡结合带的农家乐最吸引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有的景区开始流行复古元素,比如人们看腻了高楼大厦,就对以前的老房子感兴趣,因此草房子又开始流行起来,甚至还有草房子酒店,草房子饭馆,草房子歌舞厅等诸如此类的休闲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下岗”的茅草匠又开始“上岗”了,他们被请到各个景区修建茅草房,而且得到的报酬也比以前更加丰厚。

三百六十行有一个茅草匠,人们以为他最先下岗,其实他活得好好的


由此可见,没有什么东西会被淘汰,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新的方式存在,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如果草房子有意识的话它也一定想不到还能“复活”。对于茅草匠这一行业来说,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只要有技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有饭吃,并且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资料:
《三百六十行大全》作者:周成树,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