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褚德军 | 于谦的忠骨

 丁中广祥 2022-02-09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于谦的忠骨
江都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笔名行健,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经营管理企业四十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所著《老扬州传说》被江都区政府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诗词、散文、剧本、生活随笔等散见于报刊。

杭州西子湖畔三台山侧,一座颇为显眼的墓冢内,埋葬着明代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于谦的忠骨。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抗击外来侵略的壮举和悲壮的个人命运。

于谦,字廷益,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少年时期刻苦攻读,志向高远,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永乐十年(1412年),十五岁的于谦中秀才。十七岁时,写出明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此诗托物言志,终身奉行。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乡试中举,并参加大明首都自南京迁往北京后的首次科考,中进士第,任御史职。洪熙元年(1425年),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去世,朱瞻基(朱棣之孙)继位为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争夺帝位的叛乱发生。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急驰山东平叛,叛军很快荡平,汉王朱高煦成了俘虏。随行御史按例上前痛斥叛臣,面对这位失败后仍不可一世的王爷,于谦踏步上前,毫无惧色地例数其累累罪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音若洪钟,声色俱厉。朱高煦在凌厉攻势下,慢慢地低下高傲的头,先是冷汗直流,后伏地颤抖不止,自称罪该万死。此番不同凡响的痛斥,给朱瞻基留下深刻印象。

宣德二年(1427年),于谦任江西巡按,入赣巡察。宣德五年(1430年),朱瞻基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这年他三十二岁,位居正三品。此后离京巡抚河南、山西等地,一去十九年。

宣德十年(1435年),开创明代盛世“仁宣之治”的一代英主朱瞻基急病驾崩,年仅三十八岁。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朝廷事务由内阁与顾命大臣操持。随着小皇帝渐渐长大,开始不太信任内阁,却十分宠信大太监王振,对这位从小将自己带大的太监,小皇帝几乎言听计从,但王振十分惧怕历经四朝的张太皇太后。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开始肆无忌惮,大权独揽,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蒙古瓦剌部落多年来一直骚扰大明北部边界,也先统一瓦剌成为首领,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集结瓦剌骑兵分四路进攻大明帝国,也先亲自率兵攻击山西大同。朝廷十分紧张,召开紧急会议,因多年未发生战争,大臣意见不一,无知的王振想乘此机会建功立名,鼓动年轻的皇帝亲征,朱祁镇居然下达亲征命令,带领京城二十万精兵急速准备,立即出征。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七日,朱祁镇带着五十多位朝廷文武大臣,亲率大军向大同方向进军。于谦已调任京城,任兵部左侍郎,未随驾亲征。此时大同爆发了一场大战,也先的军队十分强悍,大同守军全军覆没。主将之一的石亨孤身逃了出来,途中遇到亲征大军,赶紧向王振讲述了这场战斗的惨烈。王振本是太监,根本不会带兵打仗,吓得立刻下令班师回朝。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二十万大军到达宣府附近,尾随大军一个月的也先看清了明军无能撤逃,发起第一次冲击,明军派出五万骑兵阻击,至鹞儿岭中敌两万骑兵埋伏,全军覆没。

八月十四日,其余的十五万大军,用三天时赶到距京郊怀来重镇二十里的土木堡,若进入怀来城便可脱离危险,王振却下令,等齐后面的轻重车队再进城。谁知等来的是也先五六万骑兵,铺天盖地扑杀过来,明军无人指挥,人人四散奔逃,全面崩溃,眼看着“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十五万明军及五十余位朝廷大臣,几乎战死殆尽,朱祁镇亦被瓦剌军队掳走。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中拼杀,巧遇惊慌失措的王振,遂用手中铁锤砸烂了他的脑袋:“吾为天下诛此贼!”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兵败被俘的消息送到京城,后宫哭成一团,大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瓦剌军队即将攻入京城,朱祁镇带走二十万精锐兵力后,所剩十万不足的老弱残兵,京城无力防御,眼前怎样决断?朱祁镇之弟朱祁钰暂代皇帝执政主持朝会,许多朝臣主张京都立即南迁,朱祁钰也拿不定主意。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声若洪钟地站了出来。随后,他继续说服朱祁钰:“当年宋都南迁,结果忘国,此议断不可取。现紧急调兵训练,勤王京师,同仇敌忾,定能打退敌人。”科考连中三元的大臣商格和吏部尚书王直支持了于谦,终于说服朱祁钰,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朱祁钰将防守京城的重任交给了代理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征调京冀鲁豫军队火速赴京守卫,并紧急调运军粮,打造兵器,连夜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各项军事措施,他此时已成为朝政的实际控制者。经过于谦的努力,各路兵马于九月初陆续赶到,京城兵力已达二十万,慌乱的军心民心基本得以稳定。朝议时,于谦提出:“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家到今日这种地步,必须立出皇帝,臣不为私,是为国计。”众臣立即附议,朱祁钰却不敢担此大任。在众大臣反复劝说下,朱祁钰于九月六日即皇帝位,年号景泰。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顶点。

正统十四年十月一日,也先率瓦剌精锐兵力攻破长城紫荆关,带着漫天的尘土扑向北京城。于谦已布置好全部大军,开出九座城门之外,列阵迎战。于谦穿上沉重的铠甲,上马领兵奔向兵家必争的重要门户——德胜门,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

“土木堡之战中,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战友、亲人,这些杀害我们同胞的仇人居然还敢找上门来,真是岂有此理!现在你们随我去报国杀敌,誓死不弃!”于谦洪亮的动员令,震荡在将士的耳朵里,他们热血喷张,纷纷高举武器,高呼“杀敌!杀敌!”,以万军不当之势,在于谦带头冲锋下,向着瓦剌骑兵冲去。瓦剌骑兵惊呆了,土木堡之战明军都是待宰羔羊,眼前的明军却杀气腾腾如凶神恶煞,吓得纷纷掉头奔逃。明军挥刀奋力追杀,事先在沿途埋伏的神机营把握时机万枪齐鸣,瓦剌骑兵全面崩溃,死伤遍野,先锋主帅被击毙。

德胜门大捷的捷报传到安定门、西直门等城门,将士们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瓦剌骑兵打得鬼哭狼嚎,滚出了北京城外。也先遇到了对手,节节败退,无可奈何,摇头叹息,撤回瓦剌。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大明帝国转危为安,于谦以忠于朝廷的无畏骨气力挽狂澜,创造了奇迹。

景泰元年(1450年),被也先俘虏了一年的朱祁镇终于放了回来,因朝中已另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只能屈尊为太上皇,居皇城外南宫,朝野上下自此安稳了多年。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患重病,大将石亨贪图富贵,为实现他的阴谋,联络朝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制造了明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扶植朱祁镇复辟重登帝位,并诬陷于谦“意欲谋立襄王之子”之罪名,致于谦蒙冤入狱。石亨等为斩草除根,将于谦之子于冕流放充军边疆,判于谦斩决。

正月二十三日午时,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刑场。天空阴云密布,寒风四起,国人都认为于谦冤枉,京城成千上万人洒泪为他送行,他的热血洒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遗体。一年以后,将于谦的忠骨归葬于杭州西湖南畔的三台山麓。

于谦被冤杀后,按例抄家,抄家的官员发现于谦家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家无余财”,惊叹于谦是一位高尚之人。八年后,太子朱见深继位,为于谦平反昭雪。于谦的德才兼备、英勇无畏和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骨气,被世代传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