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为什么上了黄盖的当?

 新用户75881VNn 2022-02-09

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有不少战争,但前期的战争是汉末统治阶级不得民心,造成黄巾起义。消灭起义军 ,诸侯的立功的机会就来 了,他们就可以假以剿滅,趁机坐大,盘踞地盘,野心日渐膨胀,就要摆脱政府控制当皇帝,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少不了他们之间相互混战,所以黄巾起义被扑灭,战争却从未停止。三分天下第一战的形成,就是最有名的消灭袁绍的官渡之战,这一战,曹操平定了中原北部的地盘,把有着四世三公的袁氏集团彻底消灭。

消灭袁绍,提前有个预演,那就是曹操发骄诏讨董卓,诸公虽响应曹操的号召,曹操地位远不及诸侯,结果英雄聚会,各怀异心,孙策拣到传国玉玺,走人。袁绍本是兵力最多,是大股东,却疑心多,办不成大事,更不要说协同作战。董卓义子吕布武艺高强,曹操打不赢就走人,一句“竖子不足以成大事”足见曹操极度失望,但也摸清了袁绍的底牌。

此后,孙策去江南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也就拥兵自重。朝廷依然乱成一锅粥。司徒王允,用美人计离间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干掉董卓,吕布也去发展自己的力量了。此时有了实力的曹操招兵买马,结纳天下有识之士,壮大实力,觉得袁绍是障碍,决定扫平中国北部袁绍势力。

经过数年混战,在现在的河南中牟县的官渡,将袁绍部歼灭,袁氏兄弟先后死去,袁绍之子袁潭,袁尚逃到辽东。曹操打算追杀,谋士郭嘉建议不要追杀,他们已经不足为患,对这几兄弟,追则联合,疏则内斗,果然如此。曹操虽上将千员,谋士众多,只有郭嘉之计适用,可惜郭嘉英年早逝,此为著名的“郭嘉遗计定辽东”。

诸葛亮作为一介读书人,他的立场就是维护正统的汉朝,意图光复汉室,干一番事业,能功成名就。他想等待时机,辅佐有作为的刘氏皇室宗亲,便有了后来著名的与刘备隆中对话。有人说,郭嘉与诸葛亮有一拼,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显示不出他的才能。但郭嘉的品行看来不行,整天迷恋酒色不得不死。可是,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英年早逝都不行,所以天妒英才。

很可惜,诸葛亮虽然出山跟刘备干一番事业,但刘备这个主也不是什么好材料,仅仅这个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织履小儿最终因为哥们意气,根本没法完成统一大业。结义的三兄弟,关羽,张飞,只不过是有勇无谋的杀猪贩马之徒。刘备也是个好色之徒,自己混的如丧家之犬,还娶了两个老婆,作战时走到哪带到哪,成了货真价实的累赘,跟这样的人想统一天下,诸葛亮是不是看走眼,不大知道,但屈了他的才能倒是真,在当时刘氏宗亲中确实没有人才啊。

曹操这个人,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能文能武。他想干一番事业,就是要平定各地军阀割据,当然想当皇帝,也想让天下太平,他经历太多了,所以做事情也是疑神疑鬼。最影响他的名声是在逃乱中杀了好心招待他的吕伯屠全家,并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屁话,由此是为奸贼,名望极坏,也让刘备、孙策部抓住这句话不放,有了干掉曹操的合法性。

曹操本来随时可以干掉刘备,就没有三分天下的可能,诸葛亮也许老死隆中。但曹操惜英雄,甚至跟寄人蓠下的刘备一起喝酒论英雄, 数来数去,竟然是天下英雄唯曹操与使君尔。刘备曾经寄身于袁绍帐下,后来袁绍败,又寄身于曹操帐下,本是定时炸弹,曹操不知道犯哪门子糊涂,收留了他,然后收留了关羽,并且释放了寻找刘备的关羽。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曹操的求贤若渴,是历史上少有的。

曹操硬是培养了个新对手刘备,如果刘备投靠时,干 掉刘备,关羽后来也会投靠曹操了,诸葛亮即使想匡扶汉室,也找不到对象。那么诸葛亮也许抱恨终生,历史上也没有神机妙算诸葛亮这个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名人了,也只能是个司马镜如这角色了。

不过,曹操的一生,上当远远不止这些,上了一次最大的就是东吴大将黄盖的当,此后再无雄风了。

曹操为何不去将刘备消灭,反留下他与其争天下?主要是刘备不足虑,杀了刘备,像杀吕伯奢一样,会更坏他的名声,在他心里,刘备绝对成不了气候,大约是他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个智多星诸葛亮杀出一条黑马吧?他的心腹之患是东吴孙权依靠江东之险,渐渐坐大。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在他平定中原后,志得意满,号称八十万大军征东吴,想一举拿下江东,宣布中国再次统一。

可是曹操万万没想到刘备按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操作,看准发展时机,联吴抗曹,在赤壁一战,打得曹操差不多丢掉老命,也因为这一战定乾坤,刘备得一分天下,魏、蜀、吴三分天下形成定局。

如果按照曹操的设想,他把只有四十万大军的部队以八十万之众开到江南一带,完全可以消灭中盘踞在江东孙权的部队。但是,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根本不知道,因为他篡夺汉朝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人们心中对正统观念冲击的影响,当时的知识分子不齿曹操所做所为,更何况他是夏侯阉党之后,许多人怀恨在心找不到机会将其除之而后快。

但无论如何,曹操成功了,拥兵百万,上将千员,志得意满,有些飘飘然了。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东吴督都周瑜积极研究对策,找准曹操的部队是北方人,大多不知水性的弱点,绝对不让北方士兵熟悉水性,而曹操派蒋干打探东吴方面的情况,结果搞了一份假情报,错杀了训练水军的降将蔡瑁,张允,也就使这一仗败局已定。

这时候,东吴需要援兵,但援兵哪里有?诸葛亮此时便成为说客,游说东吴形成孙刘两家合纵联抗曹力量。诸葛亮虽然出茅庐指挥了几场战争,如火烧新野,携民度江等,仍然没自己的根据地。去东吴,是不被那里的人瞧的起。此时的东吴,孙策已死,弟弟孙权执政,有“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临终遗言。所以,诸葛亮游说东吴,对象应该冲着张昭谋士班底。通过舌战群儒,取得了孙吴联合抗曹的决策,估计曹操并不知内情。

当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恶战时,北方士兵因为没了蔡张二人训练水师,孙刘部开始为他们规划火烧战船做了准备,可是谁来将这个奸计让曹操坚信不移,那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人开始用连环战船的里外里办法被采用,随后,黄盖便出现了。

黄盖,是东吴一员老将,屡立战功,拥有兵权,像这样稳定地当将军被重用的人,怎么能够叛变?但曹操被他们设计的一番苦肉计相信了。

曹操为什么上了黄盖苦肉计的当?主要是当时社会人人都想扬名立万,叛变是家常便饭,吕布是三姓家奴,先是把丁原当义父,但贿金珠李儒说吕布后,吕布将义父丁原杀害,到董卓进京,又认董卓为义父,王允施美人计,将董卓也杀害,张辽,许褚当时都是反贼,投降曹操非常忠诚卖命,那么黄忠或许想建功立业,难道没有背叛东吴投降曹操的可能?更何况曹操平定中原,此一战决定中国的统一之战,难道黄忠不识这个时务?所以,在周瑜与黄盖一番精心设计下,了个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果然曹操深信不疑。

曹操南征孙权,本是意得志满,他遇到 最强大的对手袁氏家庭,都土崩瓦解,谅孙权也没有多大抵抗力,所以,掉以轻心,注定他要付出惨重代价,骄兵必败,久经杀场的老将败的更惨更是枚不胜举。所以,曹操注定难以取胜,而曹操要解决的就是后勤供给,粮草问题,黄盖也就是管这个供给的事情,所以,曹操也就信了。

在如何应对曹军,用什么方式,当时就有了孙吴联军的军事诸葛亮与周瑜的周密考虑,北方军士,不熟悉水性,战船摇晃,士兵站不稳,如何让战船如履平地,当战船全部联在一起,用什么办法最好?诸葛亮与周瑜心中都 有数,欲破曹公,易用火攻,于是他们俩就各自在手上写了个“火”字,表示了他们的共同判断。为了让战船能够联在一起,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就给曹操出了个馊主意,战船用铁链连起来,可谓三个谋士配合默契,这样,一个阳谋严丝无缝形成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事实证明,曹操势大,容易招风,孙刘势小,但不缺智慧人士,再加曹操名声极差,这一仗是必败不可,所以,差点在赤壁一战丧命。这也是他的历史必然,此后,曹操的雄风不再了。

当年的间谍战很简单,但也很复杂,不易判断,为什么如此弱智的当,曹操却不折不扣的上了?原因很简单,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总觉得在乱世之中,英雄惜英雄,他自身是英雄,也觉得真正英雄可投明主,如许褚,张辽,文聘、庞德等都是敌军将领,投降后都能死心塌地效忠于曹操,为什么黄盖不能?再,曹操欲破东吴,急需用奸细,黄盖出现,必定促成大事,所以深信不疑。

现代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不乏苦肉计很能迷惑一些人,他们为了捞到好处,极力讨好大多数人,取得大多数人信任,谁知道他背地里到底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所以,诈降现象在历史上枚不胜举,口口声声又怎么样?他们总能露一些蛛丝马迹的,但而善良的人也一样的会以动听的话去相信他们的甜言蜜语的,最终结果如何,只有用时间检验,事实检验,但一定是晚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