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人共游桃花源

 新用户0257R6aX 2022-02-09




五柳宝墨筑桃源,

梦幻盛景传奇谈。

先圣屡寻不得踪,

今世道巧随意观。

青山绿水绘丹青,

秦民穿越相见欢。



弟惜缺口咏华章,

山水易造仿人难。

客伴斜阳态微醺,

心眼浅醉花草间。

谁家捕主放鱼鹰,

万寿宫边傲江天。



侄儿大婚圆满礼成,喜气盈盈之际,感谢弟弟弟妹作东领队,带着家里未散的亲人们共游桃源美景。大家大多与我一样是首次到游。



我爱大自然的一切美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鸡鸭牛羊,飞蝶坐蛙,无一不是我喜欢请进镜头的角色。但我却素来不喜远游,总觉身边的风景里已经囊括了这一切,说来说去听来听去,自己能够着眼欣赏的,不过也就那些并不陌生的景色。甚至于外国的种种,也没有那么让我向往。在我年轻时的思想里,就种下了“不过如此”的种子。所以,尽管桃花源离我们并不是很远,我也少有去游玩的欲望。



那是在读一些外国小说中,让我生动而又强烈地感到,外国和我国,外国人和我们,没有太多的不同。同样的农民种田种地工人做工,同样的出行爬山涉水,同样的道路泥泞不堪,同样的人驾马车,同样的城乡差别;同样的人分几等,有善有恶,有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有慷慨大方忘我无私,有嫌贫爱富的儿女亲家,有追求婚恋自由的男男女女,有傲慢与偏见对阵公正与平等……并不见得比现实中的我们,好到哪里,或高到哪里去。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肤色和发色以及饮食生活习惯;再就是我们大多找菩萨祈福,他们大多找天主忏悔。而旅游的重要内容似乎多在相同而非不同之处。当然,今天的外国和中国过去同样的东西都早已更新换代成为今天的“同样”。比如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繁华街市,花繁草绿鱼翔鸟飞的美丽乡村,瓜果飘香美味佳肴的特色农家,属于这个时代的现代科技等等。不同的东西却主要仍是那些,反应在人文精神上的变化少之又少。



还有我小学时读的一本名叫《连心锁》的小说,有一段描写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一名朝鲜小伙子和中国的战士们一起战斗、生活;他不说,战士们谁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有一天晚上都睡下了,他和他同睡一铺的战友聊天,聊到了自己的国籍,战友惊讶又好奇:外国人啊!马上爬起来点亮灯,要看他长什么样?问自己为什么天天早早晚晚和他在一起,从来都没有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结果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出区别。所以我就老想,差不多的景色和长差不多的人不就是差不多的感觉吗?那些纯粹的特别是远距离的旅游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么?



题为游桃花源,却罗嗦这么多与桃花源美景不相关又情理不通的东西,就算不是不知好歹,也太南辕北辙了吧?亲人朋友们请别急,听我往下说。大家可曾在我的啰嗦中忘了我说过自己喜欢一切大自然的美景么?那些自己熟悉的景色都能反反复复吸引住我,走进桃花源,哪能还淡定得了?虽然也是山水草木,可考不可考的人文景观,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就像满世界都是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一样。你不会因为都是人而产生只要欣赏身边的人就够了的想法。那些相同的自然和不自然的风光,只要是生长在不同的地方,自有它独到的诱人之处。那些更积极更主动的欣赏者们,对美景的欣赏水准与层次,岂能与我的坐井观天相提并论?



行走在桃花园的风景里,就会沉沦在他的气息之中,每走一步都是一副裹足不前的模样,迂回留恋。有意思的是那一张价钱不扉的门票,原来是可以连用三天的。那是不是说明,景区那些智慧的管理者们有何等的先见之明。早就明白,没有至少三天的时间,游客们怎么能欣赏得够?以我的游后感而言,何止三天,就是三月,三年也是不够的。要是一辈子天天生活在这里,也是幸福快乐的,就是拿现代的都市生活换也是值的。



巧遇一件有趣的事情,很能说明这一点:正是在我们行进的途中,路过一家民居前,我听到一位妇女看着我们的旅行队伍感慨道:“这里有什么玩头?我是呆在家里,连上街玩都不想去的。”哈~哈~哈~,自己住在这里连街上都不愿去,还奇怪别人为什么来?



我写旅游却太不像游记,不介绍不刻画桃花源的景点,因为“度娘”呈现的比我专业全面多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它是按照陶渊明设计的蓝图,在他选定的地方,打造的现代旅游生态文明,这里就是一篇立体的实景的《桃花源记》;而且,没有欠缺和折扣,只有更丰富更梦幻更美妙。究竟有多丰富多梦幻多美妙?去过,你就知道了。来世外桃源读《桃花源记》相比在《桃花源记》里欣赏世外桃源,你一定和我一样,不失望,有惊喜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