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文苑 ▏明月清风寄愁心 • 文化游记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读写微号 - 阅读 写作 教育 文艺

有思想  有温度  有价值  有方法

投稿邮箱 - zxsduxie@163.com

明月清风寄愁心

青岛即墨  孙桂珍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再次想起这首诗的时候,正坐着客车行驶在安顺到青阳古镇的崇山峻岭之间。

安顺素有“中国瀑布之乡”的美誉,因着对黄果树瀑布的向往,迢迢千里来到此地。来了之后才知道,安顺是贵州最早设立的古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称夜郎邑。想想便觉有趣,最初知道夜郎,还是源于那个成语。《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自此,“夜郎自大”便流传开来,被用来讽喻那些骄傲无知的肤浅或自负行为。

透过车窗,我望向两边绵延无尽的大山,大山深处是多少眼也望不到边的深邃。高速公路仿佛是在半山腰中蜿蜒,汽车正从一座又一座隧道中穿行而过。其实,当初的夜郎国真的已经很大了。最盛的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多处建立城池,并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于是便有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历史有时候挺幽默的。

而李白诗中的“夜郎”还不在这里,应是现在湖南辰溪一带。“五溪”便指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而被贬去的龙标就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了“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名句。其中的“随君”又作“随风”。

远去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安顺的夜郎西,还是辰溪的夜郎西,要么是密林峭拔,要么是溪深涧险,都是荒僻偏远“非人迹所履”之地。远在扬州的李白,惊悉好友左迁龙标后,那一份担忧和惦念的愁心,除了寄予明月和清风,真的是无以为托啊。想来只有明月是高洁的,清风是诚挚的。

无以为托的除了这份惺惺相惜的友情,还有牵肠挂肚的亲情啊。

走进青岩古镇的时候,落雨了。不大,却淅淅沥沥,淋湿了青色的屋瓦,灰白的墙壁,光洁的石板路。雨中的小镇愈发显得古朴素雅。

与其他地方的古镇一样,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所不同的是,这些店铺静静的,没有大声喧嚷招徕顾客的声音。银饰店的老板仔细地擦拭着手里的物件,蜡染店的主人在用心勾画着图案,只有手鼓店里传出音色低沉而浑厚的“咚”“哒”的声音。女儿兴起,邀了朋友一起进店。年轻的店主热情地示范,手把手地教起来。临走时致谢,虽然并没有买任何东西,店主照样回以友好的微笑。这样的一份淳朴淡泊,真的让人心怡。

贵阳多山多石,小镇也就依山而建,就地取材,石砌的路面、庭院、柜台、坊柱,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冲刷、磨砺,大都透出青黑的光芒、盎然的古意。最喜欢背街的一条石巷,沿山势起伏,弯曲、幽静。两边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是那种当地特有的岩石,泛着星点白光。空隙里有绿色的草蔓生长出来,攀援在墙壁上。苍翠的树木从墙那边斜倚过来,不经意地在窄巷上空轻轻一笼。独自走过,一种跨越时空的悠然神秘的感觉漫延在身边。

这样的一份宁静清雅,该不会是怕惊扰了什么吧?

抗战时期,一批革命者的亲人曾在此秘密居住过。栉风沐雨的日子里,自己的生命可以置之不顾,放不下的是内心深处对亲人的那份挚爱。幸好,有这样一个僻远的小镇可以安放。

走过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和邓颖超母亲的故居,因为下雨,没有进去打扰。古旧沧桑的院落,和其他民居没有什么不同。从小院角落里的青苔,石墙上的小草,窄小的窗子,可以推知屋内陈设的简陋和素朴。这些应该都不重要,站在这里,我默默地想:多少个白天,老人可以若无其事,和当地的居民一起生活交谈(当时,这里的居民并不清楚老人的身份,只知道新近搬来了几个和善的邻居)。可是,到了晚上,凄风苦雨中,枪响处,梦惊回,那份锥心的惦记和牵挂又该和谁倾诉呢。唯有起身,静立窗前,仰望苍穹,祁愿明月高悬,清风徐来,捎去祝福,传来佳音吧。

不知不觉中,雨停了,我登上高处,再望这里的远山近水,眼里心里满是感激和敬意。朝奏夕贬、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是这些山山水水敞开了自己博大的胸襟,给予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以接纳和抚慰。

天若有情天亦老,明月清风伴久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