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素养90秒:印度如侵我,必讨之!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近期,印度不断挑事,先是无故越过中国实控线,与中国军人发生肉搏战,接着又把“战火”引到经济方面,宣布已禁用59种中国应用。

是可忍,孰不可忍?

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大汉王朝,我外交官表达愤慨,下面哪种说法最恰切呢?

  • 印度如敢犯我强汉,必伐之。
  • 印度如敢犯我强汉,必讨之。
  • 印度如敢犯我强汉,必袭之。

古人造字,十分形象,每个字都有特定含义。如“伐”和“戍”,都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戈”,“伐”,是“手持着戈”,表示进攻;“戍”,是“人扛着戈”,表示守卫。

古人用字,十分注意细微差别。比如同样表示进攻,就有“征、伐、侵、袭、讨、攻”等六种说法,每个字意义用法稍有不同,感情色彩差别较大。

  • 征:远距离进攻,上国进攻下属国,有道义的一方进攻无道义的一方。
  • 伐:公开使用武力讨伐,没有上下、是非之分。
  • 侵:秘密进攻,夺取对方地盘。
  • 袭:乘人不备进攻,一般是快速袭击。
  • 讨:对有罪或无道的一方,用武力或其他形式声讨。

所以,大汉王朝外交官可说:“印度如侵我,必讨之!

如今,汉语这种精确表达的特性已被很多人遗忘,读写菌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文言文读少了,我们已分不清兰和蕙、峦与峰、葛和藤……”(点击链接查看)。

其实,分不清的何止这些,随着独生子女的长大,再过几年,就连“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这些词怕也要加注解了,也许会像英语一样,用一个“uncle”就表达了。

消失了就消失了吧,但“讨”印度这事,咱不能忘!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创作,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本号已参与版权保护协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