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赤峰人的“哨”

 捉光凑影 2022-02-09

哨,是赤峰(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独有的原生态文化。


哨,指能言会说,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也是机智聪明的体现。有些人对赤峰的哨有所误解甚至反感,认为这种哨有损赤峰人的形象。其实能说会道,适当再加点幽默诙谐,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害于人。


哨,赤峰方言里还有几种表达:闪、呲、扯等,但都不如“哨”这个词生动形象。


图片


哨,是怎么来的?我分析这和移民有关。一百多年前山东、山西,河北京津等地的移民,几经流转,好不容易在赤峰这片土地上落脚生根,躬耕经商。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年代,面对的是地主,流民,土匪,军阀,从关里到塞外赤峰1000多里,路上要遇到各种情况,既考验着你的体格,也考验你的智慧,善于言辞,适者生存。时间长了练就了这种本领。


另外在漫长的贫苦岁月里,几个人在一起干嘛?哨呗。过去人们劳动干活之余,无可消遣,也无话可讲,于是老祖辈拖家带口、流浪迁徙中那些奇闻异事,就是最好的戏说内容,没人细究。就像卓别林电影演的,自己饿了煮自己的皮带、皮鞋吃一样,苦中自乐。


赤峰人学而不倦。虽然是移民后代,但特别重视教育。乾隆43年(1778年)就建立了赤峰书院,到民国20年前后,赤峰地区仅私塾就有400多处,遍及全境。塾生有8100人。赤峰人再苦也要读书。文化的熏陶使部分人哨有了底蕴。


最后赤峰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也给哨提供了素材。


哨,是赤峰人独有的内涵,格调,境界。个人认为也属于赤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赤峰的哨,一是幽默,开玩笑。对赤峰地区语言很有研究的张红民先生解释:哨,有这几层意思:①吹牛;②讽刺、挖苦他人;③调侃、诙谐。我以为说得贴切。


图片


过去在酒桌上最受欢迎的就是能哨的人。谁请客能找又有酒量又能白划的人陪酒,堪比春晚上的大牌主持人。所以赤峰的“哨”最适合在交际中使用。


哨也大有讲究,铺垫、包袱、借讽,集相声、小品、说书多种艺术,起码也得是个地方语言大师。


领导哨你,一表明和你关系不一般,第二,领导不愿意把批评的话说得很重,给你留些面子。这种高超的技巧非一般人能掌握。整得你心服口服。普通人之间的哨,大约等于双口相声,咋哨也不会急眼。


赤峰的老手艺人不少。其中有一个祖传的做熟食的老师傅相当厉害。据他自己介绍,他做了几十年的熟食,特别是鸡。几十年了他掌握了这样一种本领:无论是哪里的鸡,只要经他一看二闻鸡屁股,就能说出某地某产。一天此人来饭店吃饭,饭前又开始和大家吹嘘他这种独特的嗅觉功能。朋友里面有饭店老板,马上让人从厨房端上桌一只,此人闻后说,“锦山白家熏鸡”,众皆吃惊。又一好事者嘱服务员如何如何,少倾,复一鸡上来,这人道:是敖汉熏鸡!不服者再让服务员去买了一只。他对着鸡屁股看一下,再一闻,沉吟片刻,“此麻记烧鸡也,不出两日。”如此三番大家心服口服,连声称赞。一旁的服务员上前怯声声地问道:“先生,小的是从外地到来赤峰打工的,多年离家,父母双亡,也不知道自己老家在哪里,希望先生帮帮我。”说罢这个服务员就要褪裤子……


图片


后来,这个人在吹嘘之前,就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外地人。


哨,还是种夸张和炫耀。对于哨的内容其实不必当真,人家就是一种表达。


说“赤峰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说“孔子是赤峰人“,这就是明着哨。


“馋了吃蚂蚱,饿了吃青草,渴了喝泉水”,绿鸟鸡这个谁见过?草原兴发当年在央视的广告更是哨。谁都知道这样的鸡养不起,吃不到,但也没人当真。


对于哨的事千万别计较,就是个幽默、吹牛皮,不能认真,更不能当真。不少饭店菜单上都学会了,一个本地菜馆的招牌凉菜:把手言欢(这个不用我说都知道),哨食客呢。


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忽悠、乱许愿、不能兑现瞎承诺。过去赤峰老丈母娘找女婿就告诫姑娘当心,别让人家“哨了”。(可是临了姑娘还是喜欢上哨的了)。


对于能哨的人,我们实在不应该抱有成见,他既不伤害别人,又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能哨的人也不一定比特朗普坏。这就像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假扮土匪,打入敌人内部,虽然满嘴黑话,却始终一颗红心,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对于能哨的人,只要他不以欺骗别人为目的,在语言表达上异想天开,会玩有趣,让大家开心一笑得到乐趣,有何不可?


几十年前,当时单位刚有电脑时,没有几个人会使用。有一天领导忽然驾临办公室巡视,对同志们正在使用的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着看着,不料领导忽然把脸一沉,然后指着电脑屏幕上那个“我的电脑”的标记,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说:同志们,这些电脑都是用国家的财政拨款购置的,都是公家的财产,人民的财产,你们怎能把它当成我的电脑而据为己有呢?现在我宣布,马上把我的电脑通通都给我改成:国家的电脑,或者人民的电脑!


你也可以把它当个笑话听,但是当赤峰人这样说起自己的上级和领导时,哨的意味十足,领导也不好发火了。其实这个电脑既不是人民的,也不是我的,是人家比尔·盖茨的。


发源于赤峰这种原生态的哨文化,其实在全国各地已经是开花结果了,比如说香港周星驰的电影,赵本山的小品,范伟演的电视连续剧。连网络流行语里面也开始吸收赤峰的哨了。我看了几期《吐槽大会》,里面的池子,还有李诞,在吐槽别人时也掌握了赤峰哨的精髓。


图片

赤峰的哨文化是别有风趣的。我个人以为应属于赤峰语言文化的一种软实力,是沉淀了一百多年的地域文化。赤峰的哨文化与赤峰的方言土语一经结合,就会制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非常利于传播。赤峰的哨也是我们的集体记忆。


能够把赤峰哨文化理解透彻的,我最佩服顾大才子了。不信?你看人家这呲的,巴儿巴儿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赤峰人,前些天看到《后浪》的标题,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世界级大城市赤峰,不管是先浪还是后浪,只要是说某人很浪,都容易挨揍。


浪,赤峰话的意思,多指人风流,不检点。


有段时间,朋友圈特别流行发自拍且配文“出去浪啦”,我也受这股风潮影响,在赤峰的同学发出自拍照以后,评论了一句“真浪”。结果,我同学立马跟我急眼了,打电话问我“你啥意思?你说谁浪呢?你才浪呢!”


我到现在还没跟她解释清楚,我说的是北京那个浪,不是赤峰那个浪,是现在那个浪,不是过去那个浪……她认为,不管赤峰浪还是北京浪,不管是先浪还是后浪,人应该本分,北京人和赤峰人,都不应该。

 写完这个文章,我忽然惦念起老家的外甥了。于是给他打个电话,顺便问下老家里田间地头的农活,外甥很诚恳地对我说道:“莽们这嘎瘩儿,夜了哄晌矇丝了点雨,不解嘎渣呀。”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