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赶春2022

 冬歌文苑 2022-02-10

赶春2022

春天未来,春天的感觉先到。

下的一场小雨还有些凉,但赶在春天路上的人们都热乎乎的。雪花是冬天的,但笑脸是春天的;风向是冬天的,但迎面的是春天的;长夜是冬天的,但朋友圈是春天的……

朋友圈里最温暖的画面——是小叔驱车回家,晒出的“出发”和“到达”;是堂弟归乡尝到的“土特产”;是婶婶赶的一场圩,是“赶圩归来阿里里”里的“赶圩”。这是故乡的习俗。

——来自家乡的都是春天的。

雨不沾风一点凉,晨枝滴露更无荒;放晴看去心如透,料想春天正赶忙。

同事说:“城里没啥年味。”我说:“朋友圈里都在忙过年呢!”

还有两天就大年三十了,文友微信给我说:“今天有灵感写写诗。”他要赶一期关于春节的诗词专刊。我也没多想就说:“好!”单位写春联,要我写写,我也说:“好!”

等静下心来,我既是诗没灵感,又是字没头绪的。干脆不想了,就看起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来。我自认为,生活是需要一些“侠气”的,这样自己不至于变得太“俗气”。

这样想,我也开阔了。我想起昨日在路边看到的桃花,又想起母亲在家乡桔园采摘桔子的场景,又想起小时候到隔壁家偷摘桃子的事……眼前的景色够美好,却透着一丝伤愁;想象中的事都不算美丽,却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这样的情愫反差促成了我的诗——

仍将春色盼来时,已有桃花放暖枝;念及故乡园果树,又经几载不相知。

诗一成,我的春联也是提笔如有神,一口气写了三幅。字虽然写得不完美,但也不会太“俗”,呵呵。妻子说:“你写楷书,远不如老师写的正统,还是行书自由些。”大年三十晚,妻子下班后就赶到我单位,和我一起过年。背包里还揣两本练字贴,不管有没有练,先带上再说。做一个“有心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迎接新春,总要有一些心想事成的念想。

人间有待物华新,红火迎来又一春;愿景此时谁不问,当从除夕长精神。

除夕夜下起了小雨,朋友圈里互相拜年,也暖暖的。我无法一一回复了,就想写一首诗来拜年——

此时雨雪说丰年,愿许人间万顷田;今夜围炉同守岁,新春里看火红天。

在姥姥家过年的小女儿又打来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说,她的新衣服上有一只鸭子,软软的,等我回家了来摸一摸。我想起去年——去年小孩也是寄在姥姥家过年的……

父母知道,我们过年又回不去,就托妹妹在微信转来红包,说给孩子们的。我给父母的红包,也是托妹妹。这些都不嫌麻烦,我们在春节里做的还远远不够呢!

但凡有一丝愁绪,总要写成诗——

去年今日写诗时,也问故乡桃李枝;应是花开千万朵,梦中梦外总相随。

今年和往年一样,金门和厦门在初一晚上,隔岸同放烟花。我是第二次来看了,已没有当初的新奇和激动。天气也跟去年一样,飘着雨,刮着冷风。站在山坡的平台上,根本不会有欣赏的心情。但每次都有一些老一辈的人,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为看这场半个小时的烟花。他们望着烟花,出神的静。我望着他们,却袭来一股暖流。我们年轻一辈看的是烟花,而老一辈的他们看的是情怀。听说,他们当中有不少是革命老前辈……

每逢初一看金厦,两岸烟花同响天;最是迎春当好日,仍须家国大团圆。

春天来了,就更期待美好的发生。

心诚则灵,所有的美好都将如愿以偿。

备注:“赶”字,取自“赶圩”,有赴会、赶紧之意;春节,好比一场“春天之圩”,须赶之。

插图/作者

 

作 者 简 介

       覃金诚,网名:爱在云端。1983年9月出生,新厦门人,诗歌初学者,“之乎吟古韵,风雅觅知音;相忘凡俗事,多情学作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