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申被斯坦福录取纯属意外,佛系标化、无大奖傍身,她的秘诀竟是……

 飞虎兔 2022-02-10
目前就读于世界联合学院荷兰校区(UWC Maastricht)的Charlotte,即将开始高中生涯的最后半年。因为疫情而近乎封闭的学校和城市,让此刻的她有一点儿想家。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展开宣纸,执起毛笔,在书法的世界里找寻到一些内心的平静。

相比于那些标化成绩动辄接近满分的“典型学霸”,Charlotte对分数的要求从来都只是够用就好,甚至曾经的她还是个标化“后进生”。在外人看来,她似乎没有如数家珍的竞赛成绩和堆积如山的奖杯奖牌,有的只是对“人类学”的一腔热情,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包容”的人文精神,让她成功获得了素来以“科技创新”标榜自己的斯坦福大学的青睐。

研究“人”,与“人”打交道,挖掘“人”的故事,是17岁女孩Charlotte的热爱,也是今天故事开始的地方。

图片

Charlotte

高中:UWC Maastricht
GPA:IB PG 42/42
标化:SAT 1520 托福 112
申请专业:人类学、艺术史、东亚研究
主要活动:人类图书馆、茶道研究展示宣传、合唱团
奖项:NSDA写作金奖、演讲比赛、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荣誉学生(2年)
夏校:芝大Immersion
附加信息:Pioneer论文,个人网站(学术研究、NSDA写作、艺术展示)


图片
梦校另有所在
被斯坦福录取纯属意外

图片
Charlotte收到斯坦福REA offer

大家对斯坦福的第一印象通常都是:科技、理工科、男生很多……最初的Charlotte也不例外。不过她发现斯坦福虽有“硅谷技校”之称,却也真正做到了文理兼修。这里有专为文科生设立的freshman house,也有颇具体系的人文教育,这些都让她很是心动。

“虽然哈耶普也很好,但相比于东部名校有些精英主义的氛围,我更喜欢加州那种'土土’的务实风。当然地理位置和天气也很重要,我是真的不想再过荷兰冬天这种风吹雨打的日子啦。”

Charlotte并没有所谓的名校情结,在她眼中TOP20的大学都很不错,也都有极佳的资源,排名高低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问及RD时是否还会再冲一冲其他名校,她也是一口拒绝,“也没有更想去的学校了…有这个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香吗?”


图片
托福首考99
佛系标化,够用就好

在高中来到UWC以前,Charlotte从小接受的都是体制内教育,原本对自己的英文水平还颇为自信的她,托福首考就被扎扎实实地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她很快调整了心态,第一时间给自己报了个托福班,“用金钱换节省下来的时间,其实挺合理的”。但学英语更重要的还是靠平日的积累,“你专门为了考试去学东西肯定是不够的,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技巧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小就习惯了听BBC和VOA广播的Charlotte,更享受在练听力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点东西的感觉。“比如BBC讲英国历史中的一些女性故事,每次都听得我热血沸腾,简直比那种大女主剧精彩多了。毕竟历史小说很多时候反而没有历史本身精彩。”

图片
Charlotte喜欢的BBC频道

图片

聪明的拖延症患者

应对DDL自有妙招

有人说,当代年轻人的通病是:拖延症晚期。对此,Charlotte也未能幸免。不过她自称聪明的拖延症患者,保持着至今从未错过一个deadline的不败战绩。“每次,我都会在脑子里自动计算出,完成一份合乎标准的作业所需要的最少时间,一旦到了那个时间点,我就绝对不拖延了,而且还会非常地高效。”可以说,只有对自己的能力足够了解、也足够自信的人,才能尝试这种方式(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效仿)。


作为一个并没有完全战胜拖延症的“非典型学霸”,Charlotte还有一个小妙招。她会在一段时间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把schedule排到很满,众多deadline的加持逼着她无法拖延,只能全力以赴地把任务一个个close掉。


图片
Charlotte的日程表

每当这个时候,她会用上Google Calendar和Notion两大时间管理神器,不仅标注日程,也标注每项任务的deadline,一目了然。她还会写下每天的To do list,每完成一样就划掉一项,“这种亲手'杀’掉任务的感觉真的很爽”。

图片

未经刻意规划的课外活动

却在冥冥中串起一条线

在美本申请中,课外活动的分量向来很重,但Charlotte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却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设计,而是慢慢连点成线,逐渐显现出了一些脉络。


来到UWC荷兰的Charlotte无意间听说了一个叫做“人类图书馆”(Human Libaray)的活动,它起源于丹麦,在欧洲非常流行,以城市为单位,组织一些有特殊经历(比如被歧视、被攻击)或是想让自己特殊的声音被公众听见的人来扮演图书(human books),再请其他的参与者做阅读者,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及问答形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

图片

人类图书馆

Charlotte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碰到过跨性别的情侣、年轻的女性创业者、盲人、单亲妈妈、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很愿意走出曾经的阴影,去向社会分享他们的故事,这本身就很励志,同时能给每一个参与者带来启发,放下偏见。

图片
人类图书馆

Charlotte在“人类图书馆”负责媒体宣传的工作,制作宣传视频和海报,以及制作每次活动最重要的目录小册子。将每一本human books个人故事中的亮点总结出来,并整理成简单易懂的文字,供想要来“读书”的人做参考。


“这个项目也让我更加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包容,就像那句话说的: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对待人也是同样。”

图片
人类图书馆的同事们

去年暑假,Charlotte回到了中国,她来到云南的一个傣族村寨做田野研究。当时正好赶上当地的“关门节”,这是一个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宗教节日,在每年傣历9月15日的这天,各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村寨佛寺里的佛爷在这一天都要集中到佛寺念经,而老百姓们则要做斋饭,准备日常用品送到佛寺让僧侣们享用。


Charlotte没有选择参加旅游团式的宗教活动,而是跟着当地人,半夜三四点就爬起来,赶往村内的寺庙念经、滴水、纳佛。在那里,她细心地观察老人和年轻人对宗教的不同态度,还有男性与女性在宗教仪式中所面对的截然不同的条条框框,善于观察的她发现,那里的宗教礼仪对女性的衣着要求以及坐姿都会比男性更高,而老人整体来讲也更为虔诚。

图片
Charlotte赴云南做田野研究

做田野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与当地的一些老人交流,再加上一些方言的障碍,特别花时间,也非常需要耐心,“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时时刻刻表现出谦逊和善的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对方建立起一种信任感。”


找到一个文化的切入口也很重要,Charlotte还会找当地会说汉语的年轻人做向导,混到和对方称兄道弟的程度,参加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时也不愁没有人做翻译。


Charlotte最喜欢田野研究的原因是,她能获得第一手资料,经过一层加工处理的二手资料肯定不如自己观察到的要真实。田野研究更接近事务的本质,她非常享受这种挖掘一切真实发生的事情的过程。“比如,大清早去佛堂,尽管我也听不懂他们在念什么经,甚至困得不得了,但当我看着信徒的眼睛,我就感觉这个体验挺独一无二的,特别的真实。”

图片

这几年做人类学研究的经历,也让Charlotte慢慢变得更加包容。当发现别人做事的方式可能不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或者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她不会去批判,更不会横加干涉,而是包容这种多元性的存在。

图片

两年峰会Honors

峰会人真的太妙了

Charlotte曾经两度参加峰会,也获得了2次Honors,可以说是真学霸选手。但说起峰会中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在峰会遇到的那些真诚可爱的人。


2019年的峰会,Charlotte与当时教授创新与社会创业一课的哈佛授课人相谈甚欢。她说,峰会的授课人真的是“学一门,爱一门”。除了传授知识,哈佛授课人们还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志愿经历,以及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们是如何与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产生一切可能的联结。“那种对于学术的热爱,让我觉得他们的眼睛里有光,对我来说,这可能就是榜样的样子。”

图片
Charlotte参加2019年峰会与同学的合影

类似的对话,在2020的HSYLC-X再次发生,在一次office hour中,她与一位在峰会讲现代艺术的明星授课人干脆辩论了起来,一个为传统艺术发声,一个为现代艺术撑腰,在场的其他同学充当“奇葩说”观众,互相站队,场面好不热闹。而久违的思想交锋,也让当时因为疫情感觉与社会有点脱节的Charlotte,感受到了酣畅淋漓的学习的快感。


图片
2020 HSYLC-X

有人说,在峰会认识的朋友,值得相交一辈子。直到现在,Charlotte还与2019年峰会杭州校区211宿舍小姐妹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说起来这个神仙宿舍,几个同学分别在6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大家隔着n个时区,平日里也不忘互通有无,而在近两年的申请季里,也已经出了一个多伦多大学、一个清华大学和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录取。

图片
Charlotte参加2019年峰会同学合影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大家一起熬夜赶final,准备capstone,还要排练talent show的夜晚,这段经历真的是高中三年难以替代的记忆。”


图片

2020年,终于有一个词完美地形容了这一代00后高中生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无处不卷”的时代,刚经过一个奇幻申请季的Charlotte的应对之法就是: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你自己都要对自己好一点。

“申请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不用太在意申请的结果,尽力完成你能做的事情,然后很多时候其实真的只是运气的问题。我见过真正厉害的学生,就算在申请季滑铁卢,最终都能转学去了很好的学校。”


专注好自己的路,有时候过于关注别人在做什么,反而会迷失了自己所在的方向。但同时,给自己一点放松的空间,告诉自己就算不做成什么事,人生也不会真的怎么样,也请千万不要用进什么学校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多次尝试之后,机会总会来的,只要你自己做足了准备,实力到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匹配的结果。高中生活很美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彩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