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淮安府有个官宦人家,家主名叫孙万山,以前曾在京城担任国子监学政。后来,身患重病,不得不提前告老还乡。回乡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孙万山不幸染上风寒,两个月后撒手人寰。 临终前,他将儿子孙文恒叫到床前,叮嘱他刻苦读书,有朝一日报效朝廷。孙文恒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偏偏时运不济,直到三十六岁那年才考中举人。后来,屡次进京赶考,次次都名落孙山,他一怒之下,放弃科考的念头。 淮安知府高德轩知道他才华出众,特意聘请他做师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孙文恒正直善良,德才兼备,高知府对他非常赏识,并加以重用。 孙文恒有个女儿名叫秋菊,年方十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又在衙门身居要职,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纨绔子弟。秋菊对这些人十分反感,觉得他们全是凡夫俗子。 一日,秋菊心情烦闷,叫丫鬟陪她一同外出踏青。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一场春雨过后,大地披上绿装。秋菊小姐坐在轿中,呼吸着泥土的芬芳。她笑逐颜开,心情顿时变得大好。 来到山脚下,她在丫环的搀扶下走出轿子,主仆二人准备登山远眺。两人爬到半山腰,偶遇一男子。他长相俊朗,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股卓尔不凡的气质,一看便知他是一个文人雅士。 秋菊小姐春心荡漾,心动不已。两人擦肩而过,秋菊走出丈余远,不由自主地回首张望。丫环看出她的心思,笑着说道:“小姐莫非喜欢上了这位公子?”秋菊闻言,脸羞得通红。 丫鬟追随小姐多年,对她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她看着小姐那张羞红的脸,故作神秘地说道:“小姐有所不知,他是个秀才,在蒙堂做教书先生。你要是喜欢,我帮你撮合便是。”秋菊羞涩地点点头,她已经没有心思再继续赏景。不多时,主仆二人打道回府。 回到闺房,秋菊拿出一块丝帕,穿针引线,在上面绣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随后,他将丝帕递给丫鬟,让她偷偷转交给秀才。 秀才名叫高永康,年幼丧父,母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一年前,老人身患重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赚钱养家。多亏他读过几年书,经人推荐,去蒙堂授课,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丫环见到高永康,说明来意。她掏出一方丝帕,传达小姐对他的爱慕之情。高永康对秋菊小姐早有耳闻,只是他家境贫寒,出身卑微,从来没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看到手帕上绣着的诗句,他惊喜万分。 高永康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让丫鬟转交给小姐,彼此交换信物,暗许芳心。秋菊毕竟是一个大家闺秀,她不敢和高永康暗中私会,生怕外人知晓,辱没名声。两人一直书信往来,秋菊羞于出口,一直没敢告诉父母。 一天深夜,一个男子翻墙入院,偷偷地潜入秋菊房中。屋里漆黑一片,他不小心碰到桌子,发出响声。秋菊从睡梦中惊醒,说道:“你是谁?”男子压低声音,回道:“秋菊小姐无须惊慌,在下正是高永康。” 听闻此言,秋菊又惊又喜,想不到情郎会深更半夜跑来和她相会。她拿出火镰,准备下床点灯,高永康小声说道:“千万别点灯”。秋菊忽然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若是屋里亮灯被父母发现,定会受到责罚。 黑暗中,两人紧紧相拥,秋菊刚想说话,高永康一把捂住她的嘴,轻声说道:“别出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感受彼此的心跳。”说着话,开始对秋菊动手动脚,欲行不轨之事。 在秋菊的心目中,高永康是一个谦谦君子,和眼前的这个男子判若两人。她忽然心生疑虑,质问道:“你到底是谁?”男子思忖片刻,刚想说话,就见屋里走进一个黑影。 高永康吓得大惊失色,欲夺门而逃,顿时两人厮打在一起。秋菊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不由自主发出一声尖叫。父亲听到叫喊声,帮忙跑出屋子,只见一个黑影跳上院墙,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孙文恒担心女儿遭遇不测,一步冲进闺房。他掌灯查看,只见一个男子倒在血泊中,气息全无。女儿坐在床上,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孙文恒询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秋菊泪流满面,沉默不语。 母亲走进屋子,看到眼前的场景,吓得瘫坐在地上。孙文恒叮嘱妻女保护好现场,赶紧跑去衙门报官。知府大人闻言,感到非常诧异,跟随师爷来到案发现场。 高知府向秋菊询问情况,希望能获得一些重要线索。父亲见女儿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以为她惊吓过度,连忙上前劝慰安抚。秋菊突然放声大哭,跪倒在父亲面前,说道:“都怪女儿不孝,让家门蒙羞。” 孙文恒一头雾水,扶起女儿。秋菊声泪俱下,娓娓道来,指认凶手就是高永康。知府大人得知实情,当即让捕头带人去捉拿嫌犯。不多时,高永康出现在知府大人面前。 面对审讯,他连连喊冤,坦言自己根本没来过孙府,更谈不上会行凶杀人。证据不足,知府大人无法定罪,只好暂时将他关入狱中,准备调查取证后,再做定夺。 高知府仔细查看,发现死者的手中攥着一枚盘扣。他猜测,这枚盘子一定和凶手有关。勘察完现场,做好笔录,他带人返回衙门。次日清晨,几个官差领命,前去打听死者的身份。 两个时辰后,官差回报,死者名叫冯六。据邻居证言,他是一个惯偷。为尽快查清案件真相,官府贴出告示,寻找目击证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日后,一个中年男子跑到衙门,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官府顺藤摸瓜将嫌疑人沈有田擒获,面对指证,他只能认罪伏法。经过审讯,他说出实情。有一日,沈有田亲眼看到秋菊小姐的贴身丫鬟去找高永康,并递上书信一封。 他醋意大发,原来沈有田对秋菊小姐倾慕已久,多次求婚都遭到拒绝,得知她看中一个穷秀才,心中愤愤不平。事发当晚他潜入秋菊房中,借着高永康的名义,想占有秋菊。 事有凑巧,盗贼冯六到府上行窃,误打误撞走进秋菊房中。沈有田和冯六不期而遇,黑暗中两人厮打在一起。沈有田急于脱身,从桌上抄起一把剪刀, 将冯六残忍杀害。 案件水落石出,杀人偿命,按照大清律例,沈有田理应当斩。知府大人当庭宣判,秀才高永康被无罪释放。面对高永康,秋菊小姐羞愧难当。 高知府见他们郎才女貌,有意撮合两人的婚事。孙文恒看在知府大人的面子上,不好意思反驳,当场确定下这门亲事。半年后,秋菊得偿所愿嫁给高永康为妻。婚后,夫妻二人比翼连枝,情投意合,生活幸福甜蜜。 结语: 古代,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菊愿意嫁给高永康为妻,始终不敢和父母挑明。一对有情人暗中书信传递,酿出荒唐惨案。 沈有田向秋菊求婚遭拒,心有不甘,不顾伦理道德,在夜幕的掩盖下做出无耻之举。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小偷冯六与沈有田不期而遇,两人做贼心虚,展开殊死搏斗。 冯六误杀沈有田,自己锒铛入狱,被判死刑,这正是“好人自有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铭记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善事可做,恶事莫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