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里讲“什么是文化属性?”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个人理解文化属性就是人性规律,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都是由人决定的。 研究清楚了人性规律,也就明白了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哈佛学者埃利奥诺·阿伦森说: 你努力的方向,必须要专注于那些不变的东西,诸如深遂的思想、诸如永恒的智慧,诸如万古不易的人性。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技能或知识不断在更新,只有对思想的求索,对人性的解析,对智慧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立身于不败之地。 那我们来看一下人性十大定律。 1.二八定律 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90%的坚持掌握在10%早睡早起的人手中。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而建立底层思考系统的知识,就是那20%的知识! 2.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得名于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来自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有一天,库里肖夫给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摄了一组没有任何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然后,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镜头与其他影片的片段连接成三种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特写后面接了一盘汤的镜头。第二个是特写后面接了一个躺在棺材里的女尸镜头。第三个是特写后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耍的镜头。 库里肖夫把这三种组合影像放映给一些观众看,发现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看感受。他们表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汤时,表情是沉思安静的;看着棺材时,表情是悲伤沈痛的;而看着小女孩时,表情则是愉悦轻松的。但是,事实上,莫兹尤辛至始至终脸上都毫无表情。 “库里肖夫效应”,就是指观者将自身的经验投射到了眼前的事物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联想。 推而广之,也就是说,有时候人们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影,他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事。 如果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已经有自己既定的印象,那么无论谁跟他说什么,他都会用自己既定的印象,来“诠释”对方说的话,所以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100%真实感受到对方的意思,顶多只能用自己的同理态度,用自己曾有过的生命经验,尽可能理解对方的需求,“尽可能”。 这是大脑的限制,我们与他人拥有的头脑是不同的,看出去的眼神与界限,一定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投射”。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慈悲心,通灵品质就在你生命智慧的成长中,渐渐被带起来。 这个理论可以参考我这两天的文章《我的世界里除了我,没有别人》 3.增多效应 人性只喜欢他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延伸:只要你做的事情超出来了对方的期望,哪怕只付出了一点点,对方都会感恩感动;但如果是低于了对方的期望,哪怕做得再多再好,对方都会都会生气和抱怨。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老师夸一个学生写字整齐,让其他同学都像他学习。以后这个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 5.波什定律 表扬愈具体,愈能达到鼓励的目的。 这就是“波什定律”,由法国学者罗瑟琳·波什提出,意指人如果知道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方面做得最好。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的天赋和闪光点是没有被挖掘和看到的,所以一生碌碌无为。但是,人如果知道了或者被别人发现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方面做得最好,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6.赞美定律 赞美事实而不是人。 要把赞美的焦点放在对方所做的事情上,比如说“你的书写得真好”要比说“你真棒”更容易让人接受。 赞美要具体。 针对某件事赞美会更有力量。 比如“你的领带跟西服很配”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每一次真诚地赞美别人,不但对方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获得满足。 7.理解定律 即使对方错了,他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责。 愿意这样做的人凤毛麟角,也因此出类拔萃。 杰拉德·尼伦伯格在《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Getting Through to People)一书中评论道: “若想让交流变得顺畅,请像重视自己的感受一样重视对方。 请在商谈之初就表明议题,并在开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愿不愿意听这些话。 如果你希望对方认可你的观点,请先接受他的观点。” 8.拆屋效应 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拆屋效应就得名于此。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答应你的要求,就请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 讨价还价莫不是如此。 9. 路西法效应 也就是著名的监狱定律,把学生关在监狱里,大部分学生扮演犯人,少部分学生扮演狱警。结果扮演狱警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扮演学生的犯人任人欺凌。最后实验被迫停止。 大意是如果人的身份(或者说环境)变了,他的性格会跟着变。 所以人性中的善恶是环境的产物。 人性非善非恶,乃是趋利避害者,人会本能地被高价值所吸引,远离低价值。所以你要有意无意地拉高自己的价值,对方会自动被你吸引。 记住:普通人做销售,高手做引诱。 10. 人性脆弱定律 犹太法典解释说: 人性是极软弱极软弱的,一旦接受了谎言或诽谤,就再也不会摆脱影响。 所以在自己计划去做某些事时,需要明白,人心很脆弱,不要考验人心,也不要违背人性。 同时“人身上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开关,如: 1、生气的开关:只要你毫无缘由的辱骂和指责别人,对方十有八九会很生气的和你急; 2、快乐的开关:只要你恰如其分很巧妙的赞美别人,对方几乎都会感到开心和愉快; 3、花钱消费的开关: 人在两种情况下是最愿意花钱消费的。 第一是省钱:如商品打折销售时,人们会毫不犹豫的花钱; 第二是赚钱:如投资性的产品,当人们感觉到他今天花的钱有把握在不久的将来会赚很多钱回来时,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花钱出去。”(引用) 从复杂来看,人性包含了很多,有好的,有坏的。 从简单来看,人性就是他所想的。 人与人之间有两个重要点: 一个是需求,一个是利益。 因为需求才有了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始动力。 因为利益,才有了两个人能长久在一起的基础。 需求和利益一定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自己和对方。 而且都必须要平衡。如果只有一方满足,那注定不长久。 说简单点,也就是你因为有需求,你才会去找人办事。在找人办事的时候你就要想方设法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如果满足不了,对方至少不会心甘情愿的去帮你办事。 有人曾说:“其实这世界,是很简单的。认清事实的不简单,就会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小学的数学题,在幼儿园小朋友眼里,定如天书般晦涩。 但在中学生眼里,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想要做个简单的人,享受简单的快乐,你必须要懂得认知升级,不断的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你每优秀一点点,世界都会简单一点点。最简单的人生,莫过于走近智慧,打通人性。 每人所遇到的人生难题,都是一次能力的成长,万不可越俎代庖,引发出人性的崩塌。 当你认识到人性的晦涩,才能获得简单的人际。当你认识到世界表述性的主观,才会最近距离的靠向客观,靠近智慧。”(引用) 最后愿我们规划自己的人生时,记得: 1、做减法,明白自己想要的,规划自己的路,把与之不相关的都抛弃。 因为人性是贪多的。 2、从事物的对立面去观察和思考。 因为人性是不喜欢思考的。 当我们学会了这两点, 会发现很多事情能够更加简单直接。 今天是我写作的第42/365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