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赠毛主席风景画,酒后又意欲“抢回”,主席:画上有我名字

 yzhkl 2022-02-10

1950年,毛主席记挂齐白石曾赠送他两枚印章,特意邀请他来家中做客,一同前来的还有文豪郭沫若。酒过三巡后,毛主席特意让工作人员拿出一幅画展示。

没想到齐白石看见画作后却大惊失色,连忙说道:“主席,这幅画说什么也不能给你。要不给我三天时间,我再重新画一幅。您不给我,我就抢了!

毛主席却笑着摇摇头,指着画说:“我就喜欢这一幅嘛,而且上面还有我本人的名字,快快放手!”

但毛主席这番话让在场的两位艺术家摸不着头脑,这幅画上除了齐白石的印章,哪儿还有字,主席为何说这上面有他的名字?齐白石又为何不顾主席意愿非要“抢”回画作呢?

文章图片1

毛主席与齐白石,油画作品

毛主席与齐白石有旧交

在毛主席正式担任政府要职前,齐白石就早已听说过他的大名。那时,齐白石刚到北平定居,和毛主席求学时期的老师相距不远,他们两人既是同乡,年龄和阅历又相近,所以经常无话不谈。

而这位老师常常提及的人便是出身农家的毛泽东,称赞他有抱负,有远见,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并还多次向齐白石推崇毛泽东的人品和学识。正因如此,齐白石虽然未曾和毛主席谋面,却一直对他印象极好

后来,毛主席的名号越来越响亮,齐白石更是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钦佩不已。

而齐白石的名字也如雷贯耳,最出名的当属拒绝卖画给外国人,这让他吃了不少苦,几年里都被针对。因此,毛主席也早就了解了这位艺术家,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文章图片2

齐白石

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后,齐白石兴奋不已,终于能结束贫苦的生活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他居然收到了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

早已身居高位的毛主席没有高高在上的指使他,反而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者和艺术家的尊重,还在信中邀请齐白石参加政治会议。

齐白石捧着这封信,心里十分激动,兴奋地夜不能寐,一次次展读信件,想和毛主席见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为了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齐白石在开国大典前夕专门精心篆刻了两枚印章,仔细地用画布包好,托当时的军代表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也记挂着这位老艺术家,特意挑选了一些可口的食物作为回礼,让秘书给老人送去。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礼节,更是因为钦佩齐白石的风骨,所以打算找个时间和齐白石“碰面”。

文章图片3

齐白石送的印章

1950年初夏,毛泽东提前完成了繁忙的工作,瞥见桌子上齐白石送来的印章,忽然十分想见这位老艺术家,他派人开车去接齐白石来居所一聚

对于毛主席的盛情邀约,齐白石自然不会拒绝,他倍感荣幸,欣然应约。两人一同赏花、品话、畅聊古今,气氛十分融洽。

两人都是湘潭人,用家乡话交流时更是觉得格外亲切。他们聊得忘乎所以,等回过神来,头顶的太阳已经跑到西边了,于是毛主席就恳请齐白石留下吃饭,并邀请朱德总司令相伴。

席间,毛主席一直为这位老艺术家夹菜、敬酒,没有一点架子,反而像个谦逊有礼的后生

文章图片4

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和朱德开心的笑容

这让齐白石十分感动,回到家里也不能抑制兴奋的心情,手舞足蹈地和家人讲述他与主席相处的每一个细节:“毛主席特意用乡音和我交流,每个字入耳,都十分亲切;主席还为我夹菜敬酒,知道我牙口不好,特意夹煮的很软烂的菜!

后来,每当和旁人提起这段经历时,齐白石都十分感慨:

“这是我一生中最不能忘记的日子,我见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不计其数,可像毛主席这样诚挚待人又和蔼可亲的从没见过,更何况他还是人民的领袖哩!”

毛主席风趣要回字画

而毛主席也对这次会面记忆犹新,一方面他欣赏齐白石的艺术底蕴,一方面对齐白石知道他喜爱艺术作品,便总是赠送字画的行为很是感激,因此也想着找个机会再和齐白石见一面。

文章图片5

毛主席给齐白石的信

几个月后,政务繁忙的毛主席腾出来时间,特意派人邀请齐白石和郭沫若来中南海相聚。

酒过三巡后,毛主席用一口浓重的乡音对齐白石说:“齐老先生,您的印章刻得好,书画更是艺术品啊!上次一同送来的画作真是栩栩如生,让我十分钦佩。”

但毛主席的这番话却让齐白石糊涂了,他诧异地问:“主席,我上次只赠了两枚印章,何时赠画了?

毛主席笑着摆摆手,然后不紧不慢地将画取出来,笑眯眯地将画呈现在老人面前。

文章图片6

齐白石赠送给毛主席的画作,但并非文中提及那一幅

可齐白石一见这幅画,竟然激动地站起来,声音陡然增高:“主席,是我疏忽大意了,这幅画不能给您,我马上回家给您重新画一幅!”说着,就要从主席手中“抢回”这幅画

原来,这幅画是他平时练笔的“废品”,给主席包印章时随手用了,但没想到竟然被毛主席精心装裱起来了,这让齐白石非常内疚,认为是他对主席的不恭敬。

可毛主席却把画收起来,笑着对齐白石说:“哪儿有把送人的礼物再要回去的道理?我看这幅画就挺好的。”

“可是,可是!”齐白石慌张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见主席这么坚定,他更是着急。

文章图片7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主席却没有听他的建议,反而神秘地指着画说:“再说了,这幅画上还有我的名字哩!

听到主席这番话,郭沫若和齐白石都愣住了。可他们围着画作审视许久,也没见画上何处标明了毛泽东的名字。

见两位老人家都一脸疑惑,主席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他怡然自得地指着画上的树问:“这是什么树?”

“李子树。”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树长得如何?”

“十分茂盛。”

李子树画得茂盛,这不正是鄙人的名讳吗?

郭沫若一瞬间就明白了主席的意思,不禁拍手感叹:“妙哉!妙哉!”

文章图片8

郭沫若

可一旁的齐白石却一头雾水,他看着画上的李子树百思不得其解,赶忙追问其中到底有何深意。

郭沫若这才缓缓道出背后的真相。原来,在1947年到1948年之间,国民党集结30万军力对延安展开进攻,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党中央决定撤离延安。

而毛主席为了安全,化名为“李得胜”,寓意“离开延安,取得胜利”。最后,解放军果然取得最终胜利,毛主席也更加喜欢这个化名了。

因此,毛主席才会说“长得茂盛的李子树”就是自己的化名“李得胜”,也才会认为这幅画是齐白石特意为他所作。

文章图片9

毛主席

谜团揭开,齐白石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这幅画只是他随意的练手作品,却误打误撞被毛主席当做珍品,实在让他愧疚不已:“主席若是喜欢这类作品,我日后再为您画一幅。”

但毛主席并没有接受齐白石的好意:“我确实喜欢这幅画。不如劳驾二位在画上赐几个字,如何?”

“我听主席的。”郭沫若说道。

“我听画家的。”主席也立刻回答。

齐白石的心结瞬间解开了,“哈哈”一笑同意了。随后,毛主席和郭沫若相继在这幅画上题字。

画家捧起这幅画,仔细观察上面的笔迹。毛主席的书法一直备受赞扬,自然写得行云流水、气势磅礴;郭沫若的字迹也是气韵生动,为这幅画增添了不少光彩。

文章图片10

齐白石

而他们两位都是在变相夸赞齐白石,这更让他爱不释手,竟然不想归还了:“既然两位大家这样夸奖白石,那我可要把它带走了!”

毛主席哈哈大笑,对郭沫若说:“你看,两位政治家竟然还干不过一个艺术家!”

齐白石得偿所愿,将这幅画作带回了家,好好珍藏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观摩欣赏。

但可惜的是,自从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这幅画作辗转多人之手,现在已经遗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