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是包裹着悬疑和爱情的外衣对青少年自我认同问题的探讨。关这一点,我就要竖起大拇指,叫个好。
这个问题第一遍看可能到最后才会发现,但是如果二刷,其实很早就有铺垫了。
在舅舅语重心长地和黄雨萱说要扮演好陈韵如现在的角色,让下个阶段的陈韵如可以更好地回来。我才发现这里话里有话。
可是与众不同的黄雨萱终究是打破陈韵如生活的平静,这个完美女孩的降临,改变了她之前的所有关系,“让一切都更好”的口号似乎一下子变得容易。
但是27岁的黄雨萱和17岁的陈韵如之间,这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公平。
谁的青春不迷茫、不混沌,不是充满糗事?
现在的我,23岁,回忆起之前十几岁的岁月时,我还是希望自己更加的自信和大方,能让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可是很遗憾,都没有。
我也曾经不断地希望自己拥有学霸的头脑,幻想着我能够在考试的时候突然被某个学霸穿魂,然后我的试卷被答得完美。我也曾不断幻想自己可以成为电视剧女主角,让很多人爱着、捧着。我也曾不断地自我怀疑,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能被理解。
我很喜欢《打开》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理解本身就是最大的馈赠!
我还喜欢《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一句话:“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惬意。”
我还记起我看《教师的挑战》这本书里,板野老师说:“不仅是孩子,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能够被他人所接受,这种感觉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
《想见你》最后一集里,黄雨萱对自杀未遂被关在小黑屋里的陈韵如说下这些话:
“我知道这一次我怎么说怎么做,都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决定,我只是想跟你说,这一次我不会阻止你,也不会有拯救你的念头,这次我唯一会做的,是相信你。相信也许你在经历过这一切的悲伤之后,你会发现,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我很认真地注意陈韵如听黄雨萱讲话的表情和眼神,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她的眼睛更亮了,转过头来看着镜子里的黄雨萱,眼睛眨了几下。
我觉得那一刻她体会到了被接受和被理解的感觉,她虽然表面上很淡定,但是我知道眼睛骗不了人,她听进去了。
请不要否认理解对于一个无助的人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多,就是理解、相信和支持。
看到黄雨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青春时期敏感又自卑的陈韵如一番真心的谈话,我的心也被充盈着、温暖着。
每一个人最后还是要找到自己,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