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 月 | 我有一本书、一部剧想分享

 阿倩歌 2022-02-10

我们除了等待夏天,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2月份阅读:

  • 小说:《小妇人》

  • 传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9.0分

  • 文学史:《中国文学十五讲》

  • 诗学理论:《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 教育史:《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2月份观影:

  • 剧《想见你》9.2分(自我认同)

  • 影《1917》(二战历史)

  • 《小妇人》(家庭、女性、成长)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 [美]塔拉·韦斯特弗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名:Educated:A Memoir
译者: 任爱红    
出版年: 2019-10-20
页数: 388

拗口的中文名在和别人安利的过程中不断地试验着我的口齿和记忆,我干脆叫它的英文名,Educated。

受教育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我们对于医院、政府的认知也很正常,所以我们越是正常,可能越不能理解塔拉的经历。

摩门教,一个像邪教一样的奇怪组织,信奉《圣经》,但其核心教义却和基督教不一样。

塔拉的父亲,一个拥有偏执狂、躁郁症和控制欲的暴君。

塔拉的母亲,一个以服从丈夫为本职的女人,有着复杂的懦弱。

塔拉的哥哥,肖恩,一个最像父亲的哥哥,曾不断用言语和行动施暴,却永远得不到制裁,他伤害的对象不止塔拉。

这个家庭,像是活在原始时代,孩子不上学,父母的工作荒诞离奇,母亲是不正规的助产士,父亲是废料场的统治者。他每天都在幻想着世界末日,自制了桃子罐头,储存了大片的汽油。如果谁生病、受伤了,第一反应是依靠母亲的草药、精油。不去医院,不打疫苗,父亲向孩子们不断诉说着政府的诡计。

我有一种看《百年孤独》的即视感,令人觉得荒诞不经。

永远幻想着被害,永远伤害了自己的子女。

他们的子女之中查尔斯和泰勒都试图回归正常,而其他子女则依赖着父母的产业活着。他们的经济不独立,思想也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父母控制不了塔拉,让家族的人与塔拉断绝联系,以此惩罚逼迫她的回归,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

我开始相信,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是自我创造力的核心。

如果现在让步,我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我会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价,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

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

正常的人无法想象这个过程有多矛盾、多挣扎,十几年的受教育的宝贵时间都在被父亲洗脑,可能要花近一倍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得到一部分的纠正。

塔拉的“受教育”大概就是她努力挣脱过去飞向自由的过程。所以读到最后,我才明白,这个中文名无可取代,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句话在我看来,鸟儿是自由自在地飞翔,它象征着自由,而最终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栖息地。童年、青年时期生活的巴克峰山,终究要不断远离。

塔拉和我之间,总能找到很多共鸣,但是我不打算抓着过去不放,因为未来更有意义。

“那么以赛亚·伯林的两种概念是什么?”老师问。

“消极自由”,他说,“是不受外部限制或阻碍的自由。此种意义下的自由指一个人的身体不受他人阻碍地行动。

“积极自由”,另一个学生答道,“是摆脱内部约束的自由。

老师试图澄清这个概念。他说,积极自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

他解释说,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一翻阅它,我就整个人身心完全地沉浸下去,里面的文笔特别令人陶醉,译文让人很舒服。书里传达的关于女性、教育、控制与挣脱等种种话题,总能让我陷入沉思。


《想见你》


导演: 黄天仁
编剧: 简奇峰 / 林欣慧
主演: 柯佳嬿 / 许光汉 / 施柏宇 / 颜毓麟 / 严艺文 / ......
类型: 爱情 / 悬疑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9-11-17(中国台湾)

《想见你》是包裹着悬疑和爱情的外衣对青少年自我认同问题的探讨。关这一点,我就要竖起大拇指,叫个好。

这个问题第一遍看可能到最后才会发现,但是如果二刷,其实很早就有铺垫了。

在舅舅语重心长地和黄雨萱说要扮演好陈韵如现在的角色,让下个阶段的陈韵如可以更好地回来。我才发现这里话里有话。

可是与众不同的黄雨萱终究是打破陈韵如生活的平静,这个完美女孩的降临,改变了她之前的所有关系,“让一切都更好”的口号似乎一下子变得容易。

但是27岁的黄雨萱和17岁的陈韵如之间,这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公平。

谁的青春不迷茫、不混沌,不是充满糗事?

现在的我,23岁,回忆起之前十几岁的岁月时,我还是希望自己更加的自信和大方,能让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可是很遗憾,都没有。

我也曾经不断地希望自己拥有学霸的头脑,幻想着我能够在考试的时候突然被某个学霸穿魂,然后我的试卷被答得完美。我也曾不断幻想自己可以成为电视剧女主角,让很多人爱着、捧着。我也曾不断地自我怀疑,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能被理解。

我很喜欢《打开》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理解本身就是最大的馈赠!

我还喜欢《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一句话:“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惬意。”

我还记起我看《教师的挑战》这本书里,板野老师说:“不仅是孩子,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能够被他人所接受,这种感觉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

《想见你》最后一集里,黄雨萱对自杀未遂被关在小黑屋里的陈韵如说下这些话:

“我知道这一次我怎么说怎么做,都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决定,我只是想跟你说,这一次我不会阻止你,也不会有拯救你的念头,这次我唯一会做的,是相信你。相信也许你在经历过这一切的悲伤之后,你会发现,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我很认真地注意陈韵如听黄雨萱讲话的表情和眼神,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她的眼睛更亮了,转过头来看着镜子里的黄雨萱,眼睛眨了几下。

我觉得那一刻她体会到了被接受和被理解的感觉,她虽然表面上很淡定,但是我知道眼睛骗不了人,她听进去了。

请不要否认理解对于一个无助的人有多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多,就是理解、相信和支持。

看到黄雨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对青春时期敏感又自卑的陈韵如一番真心的谈话,我的心也被充盈着、温暖着。

每一个人最后还是要找到自己,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2月,《想见你》这部剧完结了,我看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并且记住了中文译本的全名。

这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书和剧,我却看到了自我的认识和成长的共性,人一生可能都在为做自己还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断徘徊,这是一个值得终身思考的问题。

阅读或许是我们寻找一些答案的最佳方式,而写作则是把我们的输入进行自己的整合,我希望3月能有更多的输出。


拜拜,下次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