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光普照》| 过度关注也是一种伤害

 阿倩歌 2022-02-10

今天和你们聊聊《阳光普照》,有部分剧透,慎入。

这部电影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克制、慢、细节。前几分钟的暴力和血腥有点《南方车站的聚会》里断头的味道,幸好只有那么几分钟,但更残酷的“暴力”还在后面。

家庭问题是中国人逃不掉的命运之争。

许广汉饰演的哥哥阿豪,相较弟弟阿和,他的戏份明显少了很多。观影一周以来,经常想到他,我没有想到这个角色比李子维更加让我印象深刻。

我确实看到了许光汉精湛的表演,在阿豪身上我没有找到李子维一星半点的影子。看似阳光大男孩的阿豪其实比李子维少了说不清的活泼和跳脱,多了无数不易被发现的安静和沉默。

阿豪是一个拥有着温暖和善意的大男孩,他几乎没有私心,很完美。

可是我们的文化里为什么要总是特别关注这样无私、完美和听话的人?

这是不是一种病态?

弟弟阿和因为哥哥的耀眼存在,在父亲眼里,几乎看不到自己。

父亲在别人经常问他有几个孩子的时候,他只说有一个孩子,A Son。

我曾经读过蒋勋的《生活十讲》,依稀记得里面讲爱情和友情,蒋勋说要感谢爱人和好朋友身边还有其他朋友,不然把所有的情感都押注在自己的身上,那是多么的沉重,感谢他人帮忙分担重量。

很可惜的是,弟弟阿和没有帮忙分担父亲的殷切的希望,父亲强烈的目光只聚焦在阿豪身上,那种期望在细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弟弟阿和也说,阿豪很好,但是我们没有人了解他在想什么。

阿豪把一切的不好都自己消化,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近二十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做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么完美的人存在吗?

在我看来,他们恰恰有很多残缺不为人所知,这些缺陷甚至会成为反噬自身的伤害。

阿豪一直被禁锢在热烈的阳光之下,有时他也想躲进大缸的阴影处;另一部剧中的陈韵如,则一直活着没有人关注的角落里,她想阳光照进来,被认可和接纳。

这是两个极端。

内心的压抑不能没有出口宣泄,但阿豪也不是没有尝试宣泄。

他和一个叫郭晓贞女孩子说了很多表达内心感情的故事,但他说过的她似乎没能很好地理解,他的尝试失败了。

即使这是一双俊男靓女,但没有思想的共鸣,似乎也很难碰撞出爱的火花。还是我经常引用的那句话,“理解就是最大的馈赠”,阿豪需要的是同类人理解吧。

现在再仔细看这张图片,阿豪和郭晓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或许真的,谁也救不来此时在刺眼太阳照耀下,内心煎熬、外表强笑的阿豪。

电影里后面闪过的阿豪的自白,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理解,有共鸣。我们太多人在处理自我和外界的关系的时候,常常不小心倒向外界,忽略了自己。

最近重读《红楼梦》,我发现秦可卿也是这样的人物。

她心气高,对外总是贤惠、持重,深得所有人的欢心。可是我很难想象要讨好所有人要付出多少,内心的煎熬有多滚烫,最后积劳成疾,无奈感慨,“治了病治不了命”。

最后的最后,我想叮嘱那些有孩子的父母,请不要过度关注、过度期待某个孩子,独生子女也好,有二胎的也罢。

阿豪走了,父亲才看到阿和,如果阿豪一直在,那阿和是不是永远都没有资格被看到呢?

最大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如何平衡自己的爱,如何科学、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关心,是值得学习的。

阿豪我牵挂了好久好久,今天终于能成文。

我没有写阿和,大概是看到阿和最后可以肆意在阳光下蹦跶,而阿豪带着被太阳灼伤的伤口,永远地离开,我实在不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