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的书是《教育写作:教师专业生活的专业表达》,作者:颜莹。非常好读的一本书,你如果正在为教育写作犯愁,这本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几乎囊括了一位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所面对的写作场景与体裁,既有理论的点拨,又有大量具体案例的佐证。那么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收获。教育叙事,可以说是最最适合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草根式”写作方式,我这些年写公众号基本上就是在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一般步骤:收集故事——分析、解释故事——形成理论。不难发现,教育叙事,两个核心点:讲述与发现。叙事的外壳是以故事方式开展,而最终的抵达点则是某种意义的生成。也就是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中,不断检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意义。教育叙事分成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则是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片段、细节叙述出来,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过程的感受与思考。但是教学叙事,并且是对于整节课的完全复盘,是要抓住关键瞬间、亮点时刻、灵感激发。如果老师上完课,感觉到某一个环节“原来,还可以这么干”,此时不妨就记录下来。生活叙事,则是教师在生活中记录自己所思所感,但是这些所思所感最终又是指向教育生活的。也就是用生活的素材,换一种方式理解教育。自传叙事,则是个人教育历史,是教师自己讲自己的教育故事、经历、感受,在讲述中升华对教育的理解。讲述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在教育生活中,只要某件事情对自己有触动,就记录下来:从教生活的诸多第一次、问题学生的转化、一次有难度的实践创新……。搜寻平淡无奇但是意义深远的故事。好些事情,别人看起来很平凡,但是放在自己身上,确实意义非凡。即教师要在熟悉的教育风景中,寻找别样的、甚至陌生的教育体悟。教育叙述肯定不只是单纯的讲一个教育故事,故事讲完要有思考。这种思考更是教师自身长期以来所践行的教育理念,在讲完故事,再呈现教育理念,这是在阐释自身教育行为发生的缘由。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的案例分析,其中一环也是如此,讲了教育帮扶对策之后,还要讲背后支撑的教育理论。教育叙事中,教师不是置身之外的。教师要在叙事中放入自己的思考、情感,要把自己摆进去。特别是在叙事中,直面自身的问题。叙事中,教师并非是完美的存在。看了一些于永正老师写的书,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于老师总是在进行自我反思,“如果让我再一次教一年级,我肯定不会那样了”。叙事中教师的遗憾、甚至错误,让叙事变成更加真实、有波澜。对于故事细节,需要深度描述。给读者以场景感,读者看了描述就像在故事现场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