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职必看!7大招聘陷阱,一定要当心

 莫为天下先 2022-02-10
图片

春节刚过,现在也正是找工作的好时机。但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避开一些坑,以免上当,白费了精力,也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以下是我总结的求职中常见的7大陷阱,供大家参考:

01

有些招聘信息,并不是真的招聘,只是为了打广告,提高知名度

这类公司有个特点,就是会在网站上常年招聘。而且岗位一直都是那些,不变的。

如果是去参加人才交流会,也会将展位布置得很醒目,有档次。有人前去问询时,会把话题引向他们的企业文化什么的。感觉是在推销他们公司一样。

这类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基本上不用去考虑。他们没有真实需求。

只是为了在展位上或在网站上展示企业形象而已。

因此碰到这类企业的招聘信息,就不要花时间与精力去应聘了。你去应聘也没有结果,因为他们没有需求。

再者说了,那种长期招聘的企业,估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可能一个岗位半年,一年都招不到合适的人。

02

要对招聘信息仔细辨别,有些本身就是坑

招聘信息中有人性化管理,弹性工作时间,工资5千—1万,储备干部这些字眼,要谨慎对待。

人性化管理:基本上是小公司,而且公司管理很混乱,没有规章制度可循。

弹性工作时间,是加班多的代名词。

工资5000至1万,到手工资就是5000,不可能拿得到1万。

储备干部,就是廉价劳动力,打杂的,什么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活就派你给。而且工资低,还要求你忍辱负重。是典型的职场PUA。

真正好的公司,会明确这些模糊的字眼,比如上班时间,8小时就是8小时,工资5000-6000,最多只有20%的浮动。储备干部也会说明主要工作内容。

03

有些企业是为了建立人才库,并非当时就有人才需求

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是为了建立人才储备库。当真正有岗位空缺时,就会从人才库中调取。

这类招聘信息最难分辨。

可以当成是去锻炼一下,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如果面试完,回头给消息的话,就放弃好了。

04

梁换柱

有些企业,招聘写的是这个岗位,应聘时也是这个岗位,但到入职时,却让你做其他岗位。特别是一些不太好招聘的岗位更是如此。

比如车间统计员不好招,就用采购内勤,行政文员之名去招。来了之后,就说其他岗位有人了,但看你条件与能力不错,所以跟你换个岗位,去车间做统计,以后有机会再转岗。

还有一些更为离谱,以助理,经理之类的头衔去招人,结果干的全是杂活。这类公司一般是皮包公司。

遇到这样的公司,立马走人,呆下去,会耽误自己的。

05

为了刺激内部人,给他们造成压力

有些企业也并不是有岗位空缺,只是为了刺激内部人员,给他们造成压力,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以前我在一家公司应聘成功一个岗位,去了之后,发现同级别的岗位有人了,而我就成了那个岗位的潜在竞争者。

我一看事情不对,做了几天,就走人了。

06

为了剽窃方案

有些企业主遇到了问题,但又不想高薪聘请人才,借招聘之名,让对方出方案,结果方案给了,工作却没了。

有些更狠的,会让对方进入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出套方案,然后再找借口干掉。

对这些企业,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比如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如果过低,就不要上当。

07

同一岗位,同时招聘多人,相互竞争

我是碰到过这个情况。当时也是春节后入职的。上班一看,同岗位居然还有两位。虽然职位名称不一样,但实质上就是同一个岗位。

我发现不对,马上走人。后来那两位也走了。

这种情况,招聘中层以上干部出现的几率较大,而且给候选人的头衔也不相同,有些是虚职,比如总经理助理,总监助理,副经理之类的。另外给的薪水也比较高。但最后只能留一个人下来,其他的都会在试用期内以各种理由干掉。

所以碰到上面的这种情况,就要小心了。耽误自己的时间不说,还给自己找不痛快。碰到这种公司,及时抽身,省得麻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