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结、阳结、脏结

 清辉61clpwg281 2022-02-10

按:李冠杰老师十数年秉承“弘扬经方,造福人类”的精神,一直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和推广,将“病理辨证体系”和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带无数中医学子进入了神圣的经方殿堂!李老师的讲座和答疑涵盖了经方医学的理、法、方、药诸多内容,为利于学习,我们从中摘选出部分精华,以单独的主题发出,希望能给读者在学习经方中提供一些帮助。本篇节选自李老师2020年11月9日的答疑。

图片





这个问题从学习经方的程度来说比较深,但里面隐含着一个问题,先说阴结、阳结、脏结在原书里是什么样的位置。

伤寒论里有一个霍乱病。霍乱病在经方这两本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当时的医学界,上吐下泻统称为霍乱,条文论述的就是这类的病。但从治疗的方剂来看,它是一种病吗?就举两个方剂,一个是五苓散治霍乱,另一个是理中丸治霍乱,这两个方子一个是以水证为主的,另一个是典型的里虚寒证,这两种霍乱是一种病吗?虽然都能表现为上吐下泻,但它肯定不是一种病。

我们现在这么简单一想都能知道,当时经方原著的作者能把这多好的方剂整理的这么清楚,归类这么规范,还能从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他能想不到这个问题嘛?他肯定想到了!那他为什么要写这个?我就持这样一个观点:霍乱病实际是金匮要略里的一篇,它不是一种病,把它放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之中,它什么都不是,因为界定的这种霍乱什么病都有,不是一种病,经方是很科学的,是最能反映事物本来的客观规律,所以这种界定方法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但在当时,就跟我们今天一样,凡是达到那种指标的到医院统称肝炎、乙肝,但是用经方治疗时,乙肝用小柴胡汤治好了,一种肝炎用吴茱萸汤治好了,另外一个乙肝用理中汤治好了,你说这些肝炎是一个病吗?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其实阴结、阳结、脏结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你学学胡老这套辨证体系,再去看看时方的阴虚、阳亢那些东西,你就会觉得怎么指导用方呢?我根据胡老的理论归纳出来的十二个字的病理辨证体系,从基本成型到现在不到十年,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如果还能再补充上其它的字就加上,只要能合理的把方剂都概括进来就行,但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真正加进一个字来,因为每一个字、每一个病理要素都有很严格的范畴,这十二个字集中到一块儿,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所有经方都能在自己的点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已经很全面了。我们再看看阴结、阳结、脏结,把它们放在哪个地方都不合适。这些恐怕也是王叔和加进去的,即使不是王叔和加的,也是当时的医学界对病理的一些诠释,应该不属于经方理论的范畴。

这个事情说的有点严重了,这不是个小问题,为什么我们去纠结这个事?学习经方,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死于句下,凡是经方里有的文字,必须无限的去尊重它,就造成了对经方的误读,这是误读经方挺重要的一个原因。对经方原著的解读,胡老没见过康平本,但对宋本的解读最接近康平本,如果见过康平本,不知道胡老会有多感慨啊!伤寒论中的六个“欲解时”,在经方研究历史上,很多经方大家都把它说的天花乱坠,胡老对六个欲解时统统持批评态度,其实胡老就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我们对经方原著,我一直有这么一种观点:就算是截止到王叔和整理完,到现在也有1700-1800年了,一个字也不能改,一点错都没有,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把它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像胡老这么去解读古人哪一方面最伟大,攀登的最高,那才是真正的价值。

我们总有一天会跟大家把这基础的问题说清楚,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在伤寒论的序里涉及到原著作者的有三个:一个伊尹,一个张仲景,一个是王叔和。到底谁写了什么,在有康平本之前,大家是不知道的,所以一股脑把这些成就堆到张仲景身上,把张仲景说成医圣,说的那么伟大,如果再仔细看看林亿写的序,哪一部分是汤液经的内容,你分辨不出来,就当成没有,这肯定不符合客观事实。当时的张仲景就是一个民间中医,没有历史记载,有传说做过一段时间不高的官,但是他凭什么能把两百多个这么好的方子都集中到一本书上?其实当我们今天见到了康平本后,我们大致了解了哪一部分是张仲景的内容,血弱气尽腠理开,你才能真正觉的张仲景的伟大,张仲景确确实实是个天才,他真正读懂了汤液经。孙思邈不就说过南方诸师秘仲景书不传,张仲景的后人都不传,那么张仲景凭什么把这么好的方子都搜集到这么一本书上来!我们现在,特别是学了胡老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康平本反复的揣摩,像这一类的概念,就会知道把哪一类的疾病界定为病理,哪些界定成为阴结,哪些界定成为阳结,不要太认真,没有它,经方一个毫毛都不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