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落难之际,正是识别真心与假意的最好时机

 大宋有东坡 2022-02-10

乌台诗案,新党虽没能把苏轼搞死,但已在最大程度上,削了他的官,落了他的职,吓跑了他的很多亲朋戚友。

谁的人生,不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呢?

谁的运道,不是好四年,坏三年呢?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想当初,两兄弟一起中了进士,何等光耀门楣,春风得意。

亲戚、朋友、同学,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跑来赞美,祝贺,沾一沾喜气,灵气。

可一个太守,被当成小鸡小狗一样,被揪到京师,就有很多人,惴惴不安,避之不及了。

这本十分正常,被抓没有苏轼意料之内,但人情似纸,对于他这个饱读诗书的人而言,却早知道,古来如此。

他甚至希望,亲朋戚友们,能够明哲保身,不要因为自己的罪,而被牵连。

落井下石,卖友求荣,如果有,他也并不意外。

然而,当事情已了,皇帝已经原谅了他,一切应该恢复正常的时候,他却发现,这场事件所造成的后果,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亲戚都姓苏,朋友都姓张的话,用流行的话来讲,苏苏关系、张苏关系,已经回不到过去啦。

他在给李端叔的回信里写道: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在苏轼最需要亲情来平抚御史台所受的伤害之时,他却惊奇地发现,以前很熟络的那些人,已把自己当成了毒药,生怕挨上就会引来祸事。

疾风知草劲,板荡识臣忠,人生的危难,却是识别真情与假意,患难与共或逢场作戏的最佳时机。

人们常讲,家庭是心灵的港湾,也有时候,人们会说,血缘并不如义气。

黄庭坚、秦观,受教于苏轼,他们不因老师受难而悄悄离开,反而还不断在李端叔面前,赞美自己的老师,一点也不避嫌。

如果说师生关系,很多时候,确实超越了亲情,那么,真正勇敢的,就是李择端了。

他与苏轼本来并无交情,但他显然十分信任秦太虚和黄鲁直,知道能让他们不离不弃的,绝对是超级靠谱的人。

没错,苏轼早已名扬中外,以前很多人变着戏法地接近他,都未必有机会,可现在,他是罪臣啊,是很多人要把关系切割得干干净净的啊,可你李端叔,真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啊。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